紫雲銀山村:產業多點開花 群眾增收路寬


紫雲銀山村:產業多點開花 群眾增收路寬

□本報記者 陳婷婷

“這個是最好的,這叫豆胚,也最值錢,可以賣到50元一斤。這是兩葉一芯的豌豆苗,可以賣到14元一斤,那些就是豌豆尖,價格從1元到3元不等。”近日,記者來到紫雲自治縣格凸河鎮銀山村,聽村支書郝銀昌介紹該村豌豆基地發展之路。

“豌豆尖適宜生長溫度為18℃-20℃,一般在10月左右播種。”郝銀昌說,去年中旬,經過多方考察調研,發現銀山村很適合種植豌豆,但是由於缺乏資金該項目無法立即落實,於是他找到格凸河鎮政府。

“銀山村是一個山區村,沒有連片的土地,要向山地要產業,帶動百姓致富很不容易,郝銀昌很有信心,百姓也很渴望,無論如何也要將豌豆尖產業做起來。”格凸河鎮鎮長羅雪松說,去年8月份起,經過多方協調資金,投入8萬元到銀山村的豌豆基地建設中來。

“8萬元投入資金一到位,從去年9月份起我們就開始種植,種植了140畝,10月份就開始採摘了。豌豆苗是精品,10月份第一批發往香港的豌豆苗按12斤一件,每件170元售往廣東和香港,陸續發了20批,目前入賬是23萬元。最近幾天銷售的是豌豆尖,也陸續在貴陽和惠水等地上市。”郝銀昌高興地告訴記者,豌豆尖銷售結束,基地將繼續種紅薯,以豌豆尖和紅薯輪作的方式提高土地效益。

據瞭解,銀山村豌豆尖採摘旺盛期,每天有70多個農戶來務工,按3元一斤來採摘,技術嫻熟的工人靠雙手採摘,多的能採摘120多斤,每天約有300元收入。

“那邊是農戶自發在村裡種植的3000株砂糖橘。”在前往下一個產業點的途中,郝銀昌指著一片果樹種植基地告訴記者,銀山村的產業發展離不開當地百姓的全力支持。

村民韋佔祥曾在廣西銷售過砂糖橘,所以他對廣西砂糖橘種植熟悉,回到家鄉後,自己開始種植砂糖橘。

“我在我們村的產業發展群裡看到村幹部們在商討要發展什麼產業,於是積極推薦砂糖橘,他們認真考慮了我的建議,沒過幾天,就去桂林考察了。”韋佔祥說。

“我們剛從桂林回來,主要考察鵝柑和砂糖橘,準備在辣椒基地套種果樹。目前該項目正在實施,預計3月底之前種完果苗。”郝銀昌說。

據瞭解,銀山村百姓一直以來積極參與該村的群眾大會、致富帶頭人座談會等,和村委幹部一起出謀劃策發展產業。該村的致富帶頭人還積極承擔了運輸的責任,在疫情期間保障蔬菜銷得出去。

“這邊是我們村的養蜂產業,有100箱,近期割了200斤。”“那邊是食用菌種植”……在銀山村,處處開出產業花。

目前,銀山村正在推進141畝四季豆、無須豆種植,150畝紅芯紅薯(豌豆基地)種植,154畝辣椒種植,71畝茄子種植,300畝水果套種紅薯、辣椒種植等項目。

“我們這兒有一個妖巖景區,7、8月份來看雲海的遊客很多,等我們的產業發展好了,果樹成林、瓜果飄香,希望能帶動更多遊客來玩,促進農旅發展。”郝銀昌說。

百姓採摘豌豆苗 □程洪凱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