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怎麼賺錢?

學中醫ing


加快“新基建”推進步伐,資金從哪裡來?在專家們看來,加大“新基建”投入不能走老路,要拓寬資金來源,創新投融資方式,有效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加大投入不能走老路

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機場等領域,因此,也稱為“鐵公機”。而“新基建”則更多集中於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等消費升級重大民生領域。

傳統“鐵公機”建設因為投資規模巨大、資金回收週期長,而且公益性較為突出,因此主要以國家預算資金或國有部門投資為主。

根據2018年數據,全國城鎮基建投資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專項債資金使用核算在內)、城投平臺是三大主要資金來源,分別貢獻投資額約23%、25%、38%,合計貢獻達86%。私人部門對基建投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PPP和電力企業自籌資金,估算其分別貢獻2018年基建投資的6%和8%,佔比較小。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資的情況很不一樣。”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認為,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項目更偏重於信息化和創新領域,項目的科技化程度較高,意味著市場主體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參與度會比較高。

近年來,我國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基建”領域發展較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產業的發展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普遍強調投資收益和回報,以市場化投融資方式為主,這也激發了這些領域的發展活力。

在李建軍看來,當前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比較高,完全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和債務支持也是不現實的。“新基建”項目的融資必須依靠多元化的融資體系,並在融資方式上有所創新。

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專家認為,發展“新基建”,需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出臺配套措施,對“新基建”給予有針對性的財政、金融和產業政策支持,通過產業引導基金、擔保基金等方式不斷吸引市場資本參與到“新基建”的項目建設中來。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對於“新基建”,要優化財政投資方向和結構,更好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和配置效率。絕不能搞一次性的過度刺激,而應做中期投資規劃,在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有節奏分批有序推進。

具體來說,應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將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上調赤字率和專項債發行規模,為減稅降費以及擴大基建的支出騰挪空間。當前政府槓桿率可控,且背後有龐大的國有資產支撐,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有加槓桿空間,可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支持特定階段基建項目。

“‘新基建’融資要更加多元化。”李建軍認為,地方政府資金有限,要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指導地方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工作,儘快形成有效的投資。同時應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通過產業引導基金、擔保基金等方式不斷吸引市場資本參與到“新基建”的項目建設中來。

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需要跟上“新基建”的步伐,打破“抵押品依賴”。李建軍表示,“新基建”項目與傳統項目的不同之處是高技術創新,輕資產、缺少抵押品的情況比較多。銀行的貸款產品應該更多從未來收益來考慮,開發以未來收益權為主的金融產品以及知識產權抵押的產品。如當前很多銀行設立了理財子公司和投資公司,可以考慮從股債結合的角度消除信息不對稱,為創新企業提供資金。

此外,融資方式也需要與“新基建”需求相匹配。基於基礎設施建設週期長、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李建軍表示,應該重點發揮信託、保險等長期資金的作用。信託機構應設立專門的“新基建”投資信託計劃或者投資基金,從單一項目入手,提供長期債權資金。信託機構還可牽頭和保險等長期資金合作,參與投資“新基建”項目,以解決基金資金期限和項目建設運營期限不匹配的問題。

在直接融資方面,還應充分發揮科創板的作用,積極推動在“新基建”領域比較成熟的企業抓緊上市,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各類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股權投資資金,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企業。

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加快推進“新基建”,還需要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

在傳統基建領域,民間投資仍然存在准入門檻。國家統計局此前曾公佈分行業投資絕對額數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民間投資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比為60.4%。其中,在製造業、農業、文體娛樂業中分別佔87.2%、76.0%、57.3%;但在水電燃氣、交運郵政倉儲業、水利環保公用事業3大基礎設施領域中僅分別佔38.2%、20.3%、22.6%。

任澤平建議,要進一步放開基建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尤其是為民營企業參與基建投資拓展渠道、消除限制。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對於清單之外的所有行業、領域,都要給予各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的機會。同時,要合理確定投資資格,不得設置超過基礎設施項目實際需要的註冊資本金、資產規模、銀行存款證明或融資意向函等條件,不得設置與項目投融資、建設、運營無關的准入條件。

“對商業化價值低但又非常有必要的、涉及公共信息的、市場整合難度比較大的信息類‘新基建’,政府應積極主導或牽頭。”任澤平認為,在信息類“新基建”領域,除5G基站、公共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外,政府應充分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主要通過制定行業規則、設施標準、產業規劃佈局等,推進市場有序運行。在資金來源方面,要規範並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模式,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

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還要創造好的環境。李建軍強調,在推進市場資本參與“新基建”項目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還要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項目投資的流程,提高項目投資參與的便利化程度,優化營商環境,減少市場資本參與項目的交易成本。


元素碰撞下的微觀世界


新基建計劃涉及到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充電樁、城市軌道交通、5G基建、特高壓等七個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是科技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內容,開始出現在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中。新基建是實現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新經濟的核心技術內容,影響到社會民生和未來發展大方向,具有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基建將為我國各行各業帶來新機會,成為新的賺錢風口趨勢,將促進製造業、交通業、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和通信、航天科技等等領域轉型升級,成為新的經濟加速器。

如何利用新基建獲得發展來賺錢呢?下面就這個問題逐條展開分析。

首先 ,說說工業互聯網領域。相對於傳統的製造業來說,工業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十企業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以大數據為依託的新型平臺經濟,是智能製造業的基礎和支撐,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礎設施和數據能力,製造業通過對標工業互聯網,可以實現高效增長率,進入實質性目標落地。

大數據中心,是新興產業發展的未來。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就必須優化大數據,推動行業轉型和實現企業上雲。

人工智能。從產業需求來說,利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不能做,或者人工效率比較低的工作,可以引領科技創新,重構經營模式、催生新技術,創造新產品、新需求和新市場。

5G基建。5G做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是移動通信領域的新突破技術。在未來承接的產業鏈和引領新技術等方面前景廣闊。5G自帶流量巨大,本身就是產業鏈的驅動力,更是延伸到消費領域的風向標。

特高壓,是國家電網數字化的轉型升級,提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將特高壓通過開放投資的形式,增加特高壓持續建設的能力,從而獲得巨大的商業價值。

充電樁,是發展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型能源產業的基礎設施。充電樁領域的發展,給電動汽車製造業、電子行業配套產業鏈及現代物流、充電樁製造維護等行業都帶來了很好的機會。

城市軌道交通。 從智能互聯的角度來說,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區域輻射和影響力,可以利用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規劃配套產業,從原材料、製造業和電氣設備、公共運輸、物流業等等擴大就業、提高信息和物流傳輸,推動產業鏈加速融合共享。

新基建是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加入新基建,利用新機遇,解決新的挑戰。轉型升級,適應和探索新基建的內容運營,協同發展,將會取得賺錢和就業等根本目標。


鑫海智能鏡科技


新基建怎麼賺錢?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一些觀點認為,新基建是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也是促升級、優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環節;另一些觀點則認為,新基建的總量並不大,其本身的性質也不適合作為經濟刺激的手段,因而對經濟拉動的效果十分有限。

新基建不能僅聚焦於基建本身,還需要看到與之相關的軟件服務。新基建不同於傳統基建,不單包含建築材料,更重要的組件是智能化的電子設備,故而整個體系的順利運作還需要相應管理系統的支撐,網絡安全服務的不斷強化,以及體系內智能硬件設備、機器人設備的持續優化。所以,新基建的良性發展,需要政府端做好項目的統籌設計,也需要5G通信設備、服務器設備、管理系統、網絡安全系統、智能交互系統、智能硬件設備、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相關企業的通力配合。

新基建項目在全生命週期中的穩定運作,依賴政府、管理層對於新基建項目在存續期間的相關投入和對社會資本方的資金支持。因為新基建不同於傳統基建,其軟件系統、硬件設備會有著更為高頻次的迭代,故而為了保證系統的高效運作,政府需為項目軟硬件的更新換代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持。同時,因為運作新基建項目的企業多為民營企業或混合所有制企業,需要出臺相應的金融扶持措施,解決這些企業在資金方面的後顧之憂,讓企業自身的發展可以更為穩健,也有利於新基建項目的健康、長遠發展。除了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地方產業基金對參與新基建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資金配套支持之外,針對新基建,在專項債、ABS、REITs等工具的使用過程中提供政策傾斜也會是比較好的扶持方式。


最近都在說,新基建,那麼我們普通人怎麼抓住這個機會,掙錢呢?

如果你是投資,可以從新基建提到的七個方面考慮,順著時代的方向,順著產業的方向,去挖掘行業裡的龍頭公司進行投資,讓優秀的上市公司為我們賺錢,分享這一輪新基建大潮的時代紅利。

如果你是就業,也可以考慮去新基建相關的公司發展,學習相關領域的技能,最起碼國家在扶持,你的行業還是屬於很有前景的。

如果你是創業,你可以考慮新基建相關的行業作為切入點,深挖對應的社會需求,這樣順應時代的發展,能夠獲得一些紅利。


機器視覺實操


所謂新基建大多中看不中用,投入海量,應用場景非常有限,也不是低文化 低科技素養 低資本人士可以參與其中的,對YQ蔓延當下拉動GDP作用非常有限,不是普通企業 普通人可以玩的。


來客請進


經營好自已實體業,隨互聯驅勢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