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彪:《我与西安的情结》

地球是圆的,人生有轮回。我的家乡在豫东平原永城,然而却在求学和工作生涯中与西安这座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彪:《我与西安的情结》

2007年3月的一天下午,我踏上了人生中的第一趟长途汽车,开启了第一次跨省出行,奔赴西安,参加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前为期三天的生活和学习培训。培训地点位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这也是我读高中时梦寐以求的大学之一。从郑州出发,经过一个下午的奔波,到达西安已是晚上九点多,下车后,我并未立即赶往住处,而是驻足仰望了一会,用心去感受了一下这片土地,当夜晴空、有风、微冷,对从没出过远门的我来说,这座城是格外的陌生,感觉自己就像一滴水掉进了大海中,但并不畏惧,甚至还有点高兴,因为我已经踏进了这座城。

孙彪:《我与西安的情结》

次日,我们就按部就班地进行了培训。会议室的主席台上依次就坐着中国和古巴政府的官员们,台下有来自五湖四海即将成为同学的同胞们。我当时感觉像走进了一个由不同国籍和多个民族代表组成的国际会议中心,同声传译着中文、英语、西班牙语三种语言。初中时学习历史就对西安有过太多的憧憬,由于培训内容多、时间短,课间只是在西外校园内走马观花,培训结束顺路挤时间就近参观了大雁塔一景,还有更多的名胜古迹没来得及欣赏就要返回了,难免是一种遗憾。不过,遗憾也是一种美,因为它一直在默默地等待着你将来某一天再归来。

孙彪:《我与西安的情结》

3月底,我们乘坐法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从北京出发,经由巴黎转机,飞行了将近一天一夜,最终抵达加勒比海的一个群岛国家—古巴,就读于哈瓦那医科大学。为期三天的西安培训虽然简短,却为我们即将开始的七年留学生涯做了一个很关键的铺垫。经过临床医学的轮转,我选择了眼科。童年印象中患过季节过敏性眼疾,折磨了我好多年,对到处求医的经历尤为深刻。选择眼科,不仅是为了完成夙愿,更是因为喜欢这门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毕业工作后,我更加热爱这份职业。

孙彪:《我与西安的情结》

2020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了集团领导的一个电话,准备安排我每周定期两天的时间出诊西安华厦眼科医院,负责近视门诊和手术。就此征求我的意见,我潜意识里并没有任何犹豫和考虑,就欣然同意了。甚至有点喜出外望,因为也算是还愿,十三年前的那场培训结束时,我就在心里默默念叨,日后我还会再来西安的,但并不知晓将会以何种方式故地重游。然而理性压过了感性,我并未显露出特别的欣喜,内心想到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使命,务必要把工作做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部手术无小事,这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或许这也是时隔十多年后回报这座城的时候到了,因为它曾经哺育过我。

孙彪:《我与西安的情结》

十三年后的今天,我乘坐高铁花费了仅约两个小时再次来到了这座似曾熟悉的古城,到达的时间同样也是晚上九点多,感觉如同十几年前一样向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逐渐融进这座城。科技改变世界,造福人类。记得儿时坐在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后座去赶集的情景,记得小学时乘坐绿皮火车从商丘到郑州求医看眼病的经历,记得高中时从家到城里乘坐客车的印象,也记得出国留学时乘坐国际航班的感受,更记得工作后出差时乘坐高铁的体验。我的职业是一名眼科医生,亚专业是近视专科。经过人们几十年的努力探索和创新,如今的近视手术已经呈现多元化,达到了质的飞跃,也和铁路、航空的发展史一样做到了更安全、更舒适,恢复也更快,效果也更加优越。

孙彪:《我与西安的情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前的负重远行,也许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归来。时间是无情的,一旦流逝是无法弥补的;时间也是有情的,你若珍惜,必有收获。感恩生命中的每次相遇,走着,走着,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抗拒;荣辱得失也只是一刻之间,不必看得过重。不忘过去,憧憬未来,最重要的还是珍惜当下,脚踏实地。

孙彪:《我与西安的情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