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東京奧運會延期”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北京時間3月24日晚間,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提議下,國際奧委會及東京奧組委發佈聯合聲明,同意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最晚不超過2021年夏天。

這是百年奧運史上首次延期的奧運會,抑或是獲得贊助金額最高的一屆奧運會。延期後,重金押注體育營銷的贊助商們已有的推廣計劃隨之落空,場館運營成本增加,各項商業保險也難逃索賠……

有機構預測,在疫情影響和奧運會延期的雙重打擊下,日本2020年經濟損失將達到萬億日元,進入衰退幾成定局。

經濟篇

日本今年GDP或因此壓降0.7%-1.4%

◎ 記者 李曦子

自2013年成功申奧後,日本花了7年時間做準備,耗資超過100億美元,如果成功舉辦,東京將成為全世界第五個舉辦過兩次奧運會的城市。

資料顯示,上一次日本奧運會在1964年舉辦,當時東京開展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規模擴大,交通網點增多,體育場館與其他服務設施拔地而起,與之相關的行業強勁發展,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運輸和通信行業共同形成了1962年到1964年的“奧林匹克景氣”。

而日本經濟在近幾十年來,增速一直維持在個位數,甚至負增長。獨立經濟學家杜猛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東京奧運對於整個日本來說至關重要,被寄予了厚望。日本各界特別希望通過東京奧運會令國民經濟得以騰飛。而奧運會延期將使日本通過奧運會提振經濟的計劃一定程度受挫。

損失或超數百億美元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陳子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奧運會對於日本經濟週期走勢意義重大,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奧運會擺脫經濟下滑的態勢。“日本從去年10月開始將國內消費稅稅率從8%上調至10%,由於個人消費滑坡,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奧運會拉動消費,與此同時,帶動國內企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此外,奧運會將吸引一大批海外觀眾,將提振旅遊業收入。而一旦延期,這些奧運效應都將延後”。

中國銀行東京分行王哲認為,雖然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舉辦將對日本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但只要沒有停辦,總的來看,並不會帶來嚴重的負面衝擊,只是將拉動今年經濟增長的部分奧運需求延後到明年釋放。

王哲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根據日本央行的測算,東京奧運會將拉動相關需求約8萬億日元,但其中絕大部分已通過場館建設等實現。因奧運會延期而延後的需求包括觀賽入場券銷售、設施運營和安保費用等,根據東京都對東京奧運會直接經濟效果的測算,合計約19797億日元,如果這部分需求延後一年釋放,預計將把2020年名義GDP壓降0.36%個百分點。

根據日興證券之前的估計,奧運會延期或取消將給日本的GDP帶來0.7%-1.4%的負增長。日本2019年的GDP總量為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奧運會延期或取消所帶來的直接損失、日本國內消費損失,以及輻射效應所產生的損失,將有可能超過350億美元。

心理衝擊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

此前,根據日本內閣府公佈的數據,經季節因素調整後,2019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季環比初值萎縮6.3%,創2014年三季度以來最低,也是日本經濟5個季度以來首次下滑。

據共同社消息,3月17日,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就疫情擴大對經濟的影響發表看法時稱,“這對消費者與企業的心理造成了堪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衝擊。”

陳子雷表示,目前全球可能都面臨自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局面。疫情導致停工停產,特別在西方國家,歐洲和美國的失業率與確診人數一路直線上升。而像東京以服務業為主,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今年一二季度,日本經濟估計也不會理想,2020年日本經濟負增長已經成定局。

王哲也認為,今年日本經濟陷入衰退恐將難以避免。“與東京奧運會延期相比,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將對日本經濟帶來更大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外國遊客訪日消費需求下降、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下行、國內消費萎縮。”王哲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受疫情影響,中韓等外國遊客訪日消費需求大幅下降,國民自主居家隔離,日本國內觀光旅遊業、住宿業、餐飲業、客運交通和航空業、文化娛樂等服務業受衝擊巨大。雖然隨著中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復工復產等逐漸正常化,預計二季度中國經濟將逐漸恢復,但考慮到當前疫情在歐美各國的蔓延態勢,預計二季度美國和歐洲經濟大概率陷入大幅負增長。受此影響,日本相關出口行業將面臨較大壓力。加之歐美需求下滑的滯後性以及奧運會延期因素,三季度日本經濟同樣面臨負增長風險。如果疫情影響長期化,或將進一步對日本企業全球產業供應鏈帶來不利衝擊。基於以上觀點,預測日本經濟有可能從2019年四季度開始連續四個季度陷入負增長。”王哲說。

星展銀行3月23日發佈的分析稱,日本經濟今年陷入衰退幾成定局。隨著東京奧運會推遲舉行的討論日益熱烈,則進一步打擊日本消費者和投資的信心。加之疫情的衝擊,該行將對日本2020年的增速預期從0.2%下調至-0.6%,將成為2011年日本關東大地震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此前,日本政府已經發布疫情防控第二輪緊急措施。政府將提供約1.6萬億日元用於企業的融資援助,向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發放低息或無息貸款,並將提供規模為4308億日元的財政資金,通過一系列財政補貼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包括向企業發放“員工在家育兒補貼”,發放僱傭補助金等。此外,日本央行決定提高ETF(股票投資信託)和REIT(不動產投資信託)年購入目標,設立面向金融機構的無息貸款制度用於中小企業融資援助,並將時隔4年實施買斷式國債回購措施,應對金融市場急劇動盪帶來的流動性枯竭。

王哲認為,總體來看,目前日本政府和央行實施這些措施是恰當的,穩定了市場信心。次貸危機以後,日本政府曾向全體國民每人發放1.2萬日元的政府紅包以刺激經濟。未來,政府或參照應對次貸危機的做法,繼續發放政府紅包。

陳子雷表示,日本最近的兩輪緊急對策,主要是點對點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是一個精準的支出,但只是起到託底作用,並不是刺激宏觀經濟的政策。“日本央行的量化寬鬆也還是從資本市場基本面以及中小企業實體經濟基本面考慮,解決企業的流動性緊缺問題。日本經濟要擺脫負增長的陰影,還需要其他強有力的政策,目前還沒有看到。現在的政策只是‘踩剎車’,避免經濟加速下滑。”

企業篇

贊助商“錢途”不明

◎ 記者 王敏傑 馬雲飛 曹韻儀

根據國際奧委會發布的公開數據,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國內贊助商共分為3級,其中包括15家金牌合作伙伴、32家官方合作伙伴、19家官方支持商,總計66家贊助商,贊助費用超過30億美元,這個數字幾乎是北京和倫敦奧運會的3倍左右,也是近期兩屆世界盃足球賽的2倍。

或致相關銀行不良貸款激增

作為全球最大的廣告代理公司,也是東京奧運會指定的市場代理機構,電通廣告公司(Dentsu)首次更改了贊助規則,允許同一行業內的兩家企業贊助,比如銀行業的瑞穗銀行和三井住友銀行,航空業的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和ANA。

為奪得金牌合作伙伴,兩家銀行花費不少心思。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位贊助商斥資10億美元才奪得金牌合作伙伴的席位,可想而知兩家銀行的投入。

三井住友銀行還特別拍攝影片發佈在其官網上,記錄了自1964年以來奧運會上激動人心的時刻,以期東京奧運會的來臨,並在日本全國舉辦了1000天倒計時的活動,持續至今。

據《日本時報》報道,日本政府想於2020奧運會前大力推廣電子支付,瑞穗銀行自2016年開始研發電子支付系統,2019年J-coin系統應運而生,日本大約一半的區域性銀行都加入了此計劃。

根據Mizuho Bank官網介紹,其為日本最大的銀行之一,早在2015年便宣佈成為東京奧運會的金牌合作伙伴,協議顯示,贊助時間將從2015年4月持續至2020年底,目前尚不知道延期對贊助時長的影響。

隨著東京奧運會延期,銀行的贊助是否會打水漂呢?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延期將對各大讚助商產生比較大的影響,至少今年的收益難以達到。

法國巴黎銀行日本分行經濟學家Ryutaro Kono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除去旅遊業的損失,取消奧運會將導致旅遊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的激增,政府將不得不幫助區域性銀行紓困。

考慮到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Kono認為最糟糕的情況是日本將會陷入10年前曾在歐盟發生的惡性循環,即政府貸款給受困銀行,卻造成全國的經濟危機,最後反過來繼續消極影響銀行業。

Kono認為,結合最近日本央行一直在購買政府債券,且將利率維持在極低的水平,這種最壞的打算是有可能的。

運動品牌“很受傷”

對於品牌來說,奧運會是全球曝光率最大的“平臺”之一,在這場盛宴中,最不願缺席的無疑是直接相關的運動品牌們,往往奧運會之後,他們就能迎來一波波產品的熱賣。

因此,有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此次奧運會的贊助商囊括各行各業,與之相比,運動用品企業的業務本身與運動賽事高度相關,營銷方式多依賴體育賽事贊助,奧運會延期舉辦對它們的影響更大。

記者注意到,此次的東京奧運會金牌合作伙伴中,即有運動品牌亞瑟士(ASICS)的身影。

相關資料顯示,佔據此次奧運會主場優勢的亞瑟士,早在數年之前就已支付過億美元,成為東京奧組委的黃金合作伙伴。在此次奧運會中,除了為日本國家運動員提供運動服,亞瑟士還將為奧運會全體志願者提供統一的服裝。此外,根據排他性協議,該品牌將是東京奧組委唯一的運動品牌類別官方贊助商。

那麼,奧運會推遲將對這家運動品牌究竟會產生哪些實質性的影響?《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從3月24日“官宣”奧運會推遲至今,亞瑟士方面尚未通過公開渠道針對此事發聲。

運動服飾巨頭耐克的奧運營銷計劃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亞瑟士不同的是,耐克並非直接對奧運會贊助。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耐克是美國奧運代表團的贊助商。為“備戰”奧運會,這家運動巨頭早早便開啟奧運營銷。2月初,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耐克2020峰會上,該公司發佈一系列針對今年東京奧運會的核心運動產品,其中包括跑鞋、籃球鞋和服飾產品。

按照計劃,耐克此次發佈的一系列新產品將於2020年春夏陸續登上貨架。由於奧運賽事日程已被打亂,耐克原計劃緊密鑼鼓進行的奧運營銷活動是否還會繼續,這些專為奧運會打造的產品是否仍能達到銷售預期?3月25日上午,《國際金融報》記者就上述相關問題聯繫耐克中國方面,但截至發稿未得到進一步回應。

作為首個與國際奧委會合作的中國體育運動品牌,安踏欲在東京奧運會刷“存在感”的計劃也將隨著賽事延期而後移。2019年10月,安踏成為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日期至2022年底。根據合約,安踏將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及工作人員提供包括體育服裝、鞋和配件在內的體育裝備。

業內人士認為,奧運會的延遲勢必會影響到安踏的品牌推廣計劃。“作為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安踏集團已經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準備了一整套的營銷計劃。推遲奧運會肯定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整體影響不會特別大。”3月24日,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一場線上新聞發佈會上稱,“在大量體育比賽、品牌推廣活動取消後,安踏集團在2020年將聚焦商品IP的打造和商品本身的推廣,將業務重心轉移至線上。”

對賽事推遲表示理解

作為最高級別的國際賽事,除了運動品牌外,幾乎每個行業都將奧運會視為一場國際營銷“盛典”。因而,此次奧運會延期背後被波及的還有來自汽車、互聯網、日化以及消費電子等領域的企業。

根據公開信息,此次東京奧運會的贊助商體系分為4級。最高級別的是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OP)計劃。目前,國際奧組會總共擁有包括可口可樂、愛彼迎、松下、三星、豐田等在內的14家TOP合作伙伴。有報道稱,上述“頂級贊助商”很早就與國際奧組委簽署了近幾億美元合同。

以可口可樂為例,從1928年開始,其就一直是奧運會的堅定支持者。2005年,可口可樂與國際奧委會簽署全球合作伙伴協議,雙方將原協議的期限延長12年,由2009年延續到2020年結束。2019年,可口可樂再續協議,將合約延續至2032年。

現在來看,這家奧運會的“忠實粉絲”此前為東京奧運會所做的很多工作都需要作出調整。

奧運會的延期,對於作為“新晉”奧運會頂級贊助商剛4個月的美國共享住宿平臺Airbnb(愛彼迎)來說,也算是出師不利。在贊助之外,愛彼迎還將於2020年初推出“奧林匹克運動員體驗項目”,包括“與奧運會選手一同訓練”,“與精英運動員一起探索城市”等內容,為運動員提供獲得直接經濟收入的機會。據愛彼迎預計,在接下來的9年中,這一合作關係將吸引幾十萬人成為愛彼迎房東和體驗達人。

目前來看,奧運會的合作方們都對延期給出了“理解”。

愛彼迎方面在回應《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公共健康高於一切,作為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將支持國際奧委會關於奧運會延期舉辦的決定。“愛彼迎社區將全力支持2021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我們將長期攜手國際奧委會,支持未來五屆奧運賽事,持續踐行並宣揚奧林匹克精神”。

可口可樂則表示,其尊重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將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的決定。“我們知道,這一決定旨在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和健康,符合公眾的最大利益。作為奧運會歷史最悠久的贊助商,可口可樂將繼續與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攜手,共同致力於成功、安全的奧運會。”

寶潔方面也在回應記者的採訪時表示,其理解和支持國際奧委會推遲在東京舉行奧運會的決定。“這將是負責任的行動,以確保那些為實現奧林匹克夢想而努力的運動員可以更自信和安全地參加比賽,確保所有參與奧運會的人的健康和安全”。

寶潔方面還表示,其仍然是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合作伙伴,並在研究如何相應地調整其計劃。

應盡力挽回損失

“他們(贊助商)對東京奧運會的投入已經不小了,延期則會使它們繼續投入,也可能影響它們對北京冬奧會的投入。”此前,中國奧委會前秘書長、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在一篇文章中曾這樣寫道。

儘管贊助品牌對奧運會延期紛紛表示理解,但在外界看來,因此帶來的影響不可避免。

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趙曉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東京奧運會的延期,一些贊助商的核心財務指標或會受到直接打擊。在他看來,鉅額的奧運贊助費使贊助商的現金流被套牢,同時許多固定投資已經無法撤回,導致公司流動性下降,不能投資其他高收益項目,甚至可能無法按時償還負債與利息。同時,這也使得企業投資者的信心下降,企業股價可能會應聲下降,從而對公司的運營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

趙曉馬還指出,後續,贊助商的營銷投資回報被推遲,投資回報率可能下降。“奧運會作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一直是贊助商趨之若鶩的對象,雖然需要付出高額贊助費,但贊助奧運會的營銷效果極佳,不僅可以為企業樹立健康積極的企業形象,也可以促進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對於此次東京奧運會,許多贊助商抱有極高預期,但賽事延期將使得贊助商的營銷無法按時實現預期的效果,且即使日後推遲舉行,贊助商也需承擔營銷效果大打折扣的風險。”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隨著奧運會的延期,贊助商其他業務部門極大可能受到聯動影響。他表示,許多贊助商計劃在奧運會贊助推廣期推出體現現有最高技術水平的新產品,奧運會延期舉辦使得R&;;D和設計部門的心血付之一炬;許多贊助商的供應鏈部門為預計在奧運會推廣期出現的消費大潮做好了充足準備也稱了徒勞;銷售部門為應對銷量激增提前擴大門店並僱傭更多銷售人員,但是銷售額不升反降,已進行的投入極大可能被空耗。

當前,奧運會延期已成既定事實,受到影響的贊助商可通過哪些實質性舉措將損失降至最低?

對此,趙曉馬錶示,贊助商可以通過以下舉措降低損失:對於可撤回的投資應立即撤出,挽回損失;對於不可撤回的成本支出,可以採用降價銷售或線上銷售的方式儘量挽回損失。

趙曉馬直言,此次疫情導致的奧運會推遲舉辦為各類活動贊助商亮起了風險管理的警示燈。對於投資金額巨大的項目,贊助商可以使用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與承保方積極溝通費率和條款,確保關鍵的風險涵蓋在承包範圍內,把不可控因素導致的賽事取消損失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同時,營銷及銷售渠道分配方式的調整也必不可少,分配線上和線下的營銷與銷售渠道也應將風險把控納入考慮範圍內。

趙曉馬最後指出,此次疫情導致的奧運會推遲是挑戰但也暗藏機會。“奧運會贊助商可以藉此時機制造營銷事件,在奧運會正式舉辦前持續宣傳,獲得長久曝光”。

成本篇

場館、奧運村運維費用激增

◎ 記者 蔣佩芳 肖逸思

由於東京奧運會新的開幕時間尚未確定,3月25日起,東京市政府開始拆除在很多地點設置的倒計時鐘,最先被拆除的就是設置在東京市政府大樓前的倒計時鐘。據東京市政府一名官員透露,要拆除遍佈在東京很多地標建築前的倒計時鐘是一項艱鉅的工作。

不過,東京市政府面臨的艱鉅考驗還遠不止於此。

“奧運會是世界公認的盛會,日本首都東京有機會舉辦這樣的盛會,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如今奧運會的延期,一定會造成成本的增加。”北京住宅房地產商會會長黎乃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坦言。

按照黎乃超的說法,成本的增加是多方面的:一是投入進去的資金成本會有非常大的損失;二是保證競技場館運營維護的順利進行,也需要日本政府加大投入。

除了對體育賽事產生的直接影響,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奧運會延期舉辦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會影響到場館周邊的酒店等基礎設施。”

據媒體報道,日本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體育場館、會展中心、酒店以及其他場所。如今,所有協議都需要重新談判,場館的重建計劃可能需要暫時擱置。

場館運營成本恐繼續增加

在業內人士看來,延期,意味著東京奧組委噩夢的開始。因為,東京奧運會所需要的一些重要場館屆時有可能根本無法投入使用。

倫敦奧運會場館基建部門負責人詹姆斯·布利對外透露,奧組委與場館所籤賽期合同的期限往往就是三個星期,但為了進行器械的安裝及調試需要提前三個月入駐,比賽結束後還需要三個月拆建以及收尾工作。根據倫敦奧運會時的情況進行推斷,東京的很多場館已經或者即將投入使用,東京奧組委很可能已經支付了相關費用。

有媒體報道稱,奧運會延期將導致這些場館在今年夏天空置。未來重新簽訂合同,還涉及到溢價問題,因為這些場館還需要取消一些預定。

另據日媒報道,在預定舉行籃球比賽的埼玉超級競技場,通常在批准使用時需支付50%的使用費,扣除備用品等費用的剩餘費用在比賽舉行的3個月前支付。由於日本政府要求避免舉行大型活動,對於3月中止舉行的活動,將作為特殊情況全額退款。

就如何處理奧運會延期產生的預約取消問題,日媒援引埼玉超級競技場運營企業的相關負責人的話稱,“目前還不清楚。另外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無法預計今年夏季能否舉行取代奧運會的其他活動。”

“撇開新建的競技場館不談,已有的競技場館除了改造成本很高以外,運營成本也很高。不過,特殊賽事競技場館的再利用,本身而言就比較困難。”克而瑞樂葦創始人、易居克而瑞旅遊地產事業部總經理胡曉鶯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由於一些競技場館是為了某大型賽事而建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競技場館本身折舊也比較厲害,因此後續如何更好的去運營和產生價值一直是個難題,並不太容易去做一些重新的分割和靈活性的變動。

奧運村延遲交房補償複雜

在所有基礎設施中,奧運村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奧運村是指奧運會主辦城市為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教練員提供的集中住宿的處所,日本方面原計劃是在奧運會之後對奧運村進行翻新並將其改造為豪華公寓進行出售。

據悉,東京奧運會的奧運村規模空前。這個名叫“晴海Flag”的項目由三井不動產、住友商事等11家日本不動產巨頭一同開發,位置處於東京灣邊,三面環海,面積達13.39萬平方米,相當於3個東京巨蛋,建設總額達1000億日元,這在日本的不動產歷史上絕無僅有。此外,東京奧運村還是日本首個氫能城鎮,擁有完整的氫能基礎設施。

黎乃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由於奧運村的特殊性意義,所以地理位置一般都處在“寸土寸金”的地段,東京奧運村也不例外,“未來的發展,肯定是舉足輕重和有目共睹的”。

根據Harumi Flag開發商的網站,東京奧運村出售的公寓約4145套,用於出租的大約為1500套。因為供應量巨大,為避免影響日本房地產市場動盪,奧運村分批次銷售。據悉,第一批次共有940套公寓,看房和銷售活動在2019年夏季便開始,絕大多數被搶購一空。第二批次因受此次疫情影響,原計劃將於3月下旬開始的奧運村預售工作,推遲到了今年6月以後。

因為奧運會延期將導致奧運村翻新工程延遲,對於已經出售的公寓部分,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將給已經簽訂合同的人們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包括是否會觸發不可抗力條款,因此導致的補償問題非常複雜。

對於此次奧運村,日本的11家不動產公司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黎乃超指出,在修建之初,他們並沒有料到東京奧運會會因為疫情而推遲舉行,因此,他們的現金流、施工工期、回款計劃都是按照正常程序推進的,在今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完成以後,翻新後的所有房屋就可以陸續售出並辦理入住,所有投資就可以順利收回,但由於此次“黑天鵝”事件,這些不動產公司會增加鉅額成本。

推遲預售、交房都意味著不動產企業現金流回流的推遲。中原地產資深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推遲期間,這些不動產企業並不能將這些已經建好的不動產去做其他用途,因為中間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商業地產一般籤合同時間都是3年-5年。那麼,這些房產只能空著,而空一天就會產生一天的運營成本,不動產企業來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至於奧運村如此大量的新房(佔東京新房供應量約1/3)延遲預售會不會影響整個東京的房地產市場,盧文曦表示並不會,奧運村在東京奧運會宣佈推遲前後價格表現比較平穩,並沒有出現較大的波動,這一方面源於奧運村本身其他基礎條件沒變,只是預售和交房延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日本城鎮化程度非常高,房地產市場相對成熟。

保險篇

險企躲過10億美元風險敞口

◎ 記者 唐燁

像奧運會這樣的大型體育盛事通常都會在申辦成功後購買保險,以應對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東京奧運會也不例外。

據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消息,該公司為東京奧運會提供了數額驚人的取消險產品,一旦取消就要承擔高達5億美元的理賠金。另據再保險新聞(Reinsurance News)報道,瑞士再保險公司透露,若東京奧運會取消,它將面臨2.5億美元的風險敞口。

雖然此次東京奧運會非取消而是延期,讓保險業稍稍鬆了一口氣,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活動未能如期進行所造成的經濟影響,各項商業保險也難逃索賠。

“躲過”10億美元賠付金額

記者瞭解到,一般大型賽事活動都會按照分散風險的模式,通過購買商業保險,利用其保障功能降低和化解舉辦風險,這其中就包括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運動員收入損失險以及為體育場館提供的財產保險、公共責任險以及跟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門票損失保險。

在全球經濟關聯沒那麼緊密之前,奧運會的承辦是沒有保險的。公開信息顯示,2001年,為了控制財政風險,國際奧委會開始著眼於賽事取消或停辦保險。

據《中國保險報》此前報道,國際奧委會首次購買賽事取消和停辦保險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之前,由於擔心雅典奧運會被迫取消,從而購買了17億美元的保險。

此外,國際奧委會以及相關贊助商,甚至廣播和媒體公司,旅遊和酒店行業,也都會購買相關的保險來保障自己的利益。若本屆東京奧運會不是延期而是取消,這些分擔的保險公司將同慕尼黑再保險一起,承受超過10億美元的賠付額度。

安達保險相關風控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一場國際級的體育賽事牽涉各方利益,對東京奧運會來講,從組織方、承辦者、主辦國日本當地相關商業投入方,到各個國家的贊助商、衛星轉播、國家隊的各類供應商,任何與東奧會有經濟利益的相關方都有可能根據自己的投入或收入進行投保。所以狹義來講,賠償對象極有可能是國際奧委會及其相關被保險人;但廣義來看,所有其他與東奧會有經濟利益的相關方,如果在2019年已經購買了取消險,並取得了傳染病的相關保障,都有可能獲得保險公司的相關賠付。”

相關產品價格或調整

記者瞭解到,體育保險是一個大概念,活動取消保險只是其中一個保險產品。

安達保險特殊行業風險部亞洲區文體娛樂行業負責人、核保經理劉靜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由於目前疫情還在發展當中,全球保險人因為新冠帶來的衝擊在這個單一保險產品是否會有更多的付出,目前還不好預計和評估。國際文娛行業的保險市場有各家保險公司參與,其中再保險公司參與度較深。

據瞭解,再保險公司也是一種保險公司組織類型,但再保不面向普通廣大消費者,再保的客戶是保險公司。也就是說,再保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簡單來理解就是,保險公司也需要有人分擔風險。

國內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每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依法應當辦理再保業務。

面對鉅額賠付,劉靜認為,整個國際國內保險行業尚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保險人也會利用國際風險市場中的其他風險工具進行風險分散和轉嫁,例如風險債券等。她指出,通過這次危機,不論是保險人還是再保險公司都會及時調整產品及市場方案,長遠來講,反而會帶動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新的市場需求。

“保險人的專業就是經營風險,就取消險會否對保險公司產生重大影響不能一概而論。就我們所知,此次危機發生以後,各大保險公司的相關保險政策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重大改變。”劉靜說,“由於疫情仍在繼續進行當中,最終對世界經濟以及承保人的影響還未可知,保險人會加強風險管理,預期相關保險產品的價格或有調整。”

損失與中型自然災害相當

實際上,隨著全球局勢的總體穩定,以及賽事管理、設備設施的完善,承保大型體育賽事被保險業認為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賽事就算取消,對於慕尼黑這樣的再保險集團來說,或許衝擊有限。慕尼黑再保險在3月20日發佈的評估新冠病毒影響文章中稱,慕再有能力承擔這場流行病的經濟負擔。即便是200年不遇的全球流行病事件,保險索賠規模預計與財險中的中型自然災害相當。

這一點也可以從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年報中得到證實。2019年年報顯示,在賠款中,2019年超過1000萬歐元的重大損失總計達到31.24億歐元,其中自然災害造成了20.53億歐元的損失。

而2019年自然災害超強颱風“海貝斯”使慕尼黑再保險買單了約7.8億歐元,超強颱風“法茜”則為約5.3億歐元,與此次預估的理賠金額大抵相當。當然,如果連年遭遇大額賠款,對於公司也是不小的考驗,好在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業績表現良好。2019年,慕尼黑再保險財險及財險再保險業務利潤為15.62億歐元,保費收入為220.91億歐元。股權總值為305.76億歐元,公司償付能力比率約為237%,2019年的年度股本回報率(ROE)為9.2%。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