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餐廳生意跌入“寒冬”!


導讀:曾經在中國上演的悲劇,正在全世界範圍內重播,這次甚至更加嚴重。

本文2083字;需6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後細讀


01

2020年,悲慘世界

一個月前,世界上其他國家都還將新型冠狀病毒看作是中國的災難,誰也沒想到,一個月後,這場災難會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發。

截止3月30日上午十點,美國累計確診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40370,死亡人數為2467;意大利累計確診人數達97689,死亡人數為10779;西班牙確診人數為80110,死亡人數為6803......

海外中餐廳生意跌入“寒冬”!

英國準備將伯明翰機場改建為能容納1.2萬具屍體的大型停屍間,意大利疫情重災區喪鐘從早鳴到晚,美國病毒專家安東尼·弗奇甚至發出警告:新冠肺炎可能導致美國10萬至20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感染.....

一切都在向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之際,各個國家都開始推行”COVID19指南”(呆在家,保持社交距離),所有公共娛樂活動也緊急叫停,這對經濟的打擊是致命的,餐飲行業首當其衝。

3月24日,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鍾等快餐連鎖品牌的餐飲集團百勝(Yum Brands)陸續在全球暫時關閉了7000家餐廳。

海外中餐廳生意跌入“寒冬”!

同時,百盛還發布公告稱,將將暫停正在進行的股票回購計劃,並貸款5.25億美元來維持餐廳經營需要的現金流。

要知道,這項回購計劃是百勝自2014年起就制定好並開始執行的,但在大部分餐廳都面臨暫停營業的當下,集團旗下餐廳客流量和同店銷售額都面臨下滑危機,股票回購計劃只得為公司的現金流做出讓步。

世界上受到影響的餐飲巨頭不止百勝,還有主打第三社交空間的星巴克。

長期以來,星巴克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社交聚會的場所——即介於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第三個地方”。

海外中餐廳生意跌入“寒冬”!

但也正是因此,星巴克在此次疫情下所受到的影響尤為突出。

由於公共衛生部門敦促人們儘量在家工作,避免人群聚集,咖啡館開始變的空空蕩蕩。而且,對於像星巴克咖啡師這樣的服務人員來說,被感染的風險尤其高。

為了讓公眾放心,星巴克嚴禁顧客使用自己的杯子,並制定了嚴格的清潔制度,要求員工每半小時洗一次手,並對店內“頻繁接觸”的地方進行消毒。

但即便如此,星巴克仍有員工不幸感染上了新冠病毒,星巴克也因此被列為美國首批遭遇新冠病毒侵襲的大公司之一。

在美國,星巴克有20萬名員工,其高管羅森·威廉姆斯(Rossann Williams)表示:“過去幾周,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期,我們也都還在邊走邊學習當中。”

隨著美國越來越多的州郡實行“居家令,3月20日,星巴克也只得宣佈:除了下車服務以及雜貨店內的星巴克還繼續保留,北美地區的大部分星巴克咖啡店將在未來兩週內暫時不提供堂食服務,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傳播。

這可以說是已經觸碰到了星巴克的底線,儘管在中國90%以上的門店已經重新開業,但上週投資者獲悉,星巴克預計本季度在中國的銷售額將比一年前下降約50%,或高達4.3億美元。

另外現在討論病毒如何影響中國以外的業務還為時過早。這段時間,星巴克的股價在過去一個月下跌了超過25%。

餐飲巨頭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他餐飲商家了。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首爾市政府旗下數據平臺“首爾開放數據廣場”23日數據顯示,首爾市3月上中旬有1600家餐廳、咖啡廳等餐飲店鋪關門大吉,較2019年同期增加9%。

02

傲慢與偏見

國外本土餐飲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遠赴海外開餐廳的中國餐飲人了。

早在一月初,病毒在武漢肆虐之際,海外中餐廳的營收就開始受到衝擊:唐人街、法拉盛等華人聚集地的餐飲門店,客流量銳減了近70%。

據《環球郵報》報道,疫情影響下,溫哥華華人商家的收入下降5-7成,多倫多的華人餐館收入也下降了3-8成不等。

營收的降低並不是最糟糕的,種族偏見與無處發洩的恐慌混合在一起,才是最可怕的。

當海外某些政客一而再再而三不懷好意地將新冠病毒和“中國病毒”、“武漢病毒”劃上等號後,情況又發生了進一步的惡化。

林雯在加拿大生活了12年,她在多倫多開了一家武漢餐館“熱乾麵1950”,1月底的時候,她店內的訂餐電話每天被打爆,然而,打電話的人根本不是為了訂餐,而是滿懷惡意地反覆詢問她“是否售賣蝙蝠湯和蛇類”,並要求其關店之類。

還有人故意跑到她家餐廳的門口,拍攝挑釁語錄發到網上,以此取樂。

在法國經營中餐廳的梁莎莎也表示,當病毒在中國爆發期間,來門店消費的顧客肉眼可見地減少了30%。

除了在海外求生存的中國餐飲人,當地華裔同樣飽受誤解和折磨。

在法國經營中餐廳的Hu Claude是法籍華人,但他的餐廳也同樣受到了新冠病毒的影響,二月營業額下降了40%,常有顧客發郵件詢問“吃你家的中餐會不會讓我感染新冠肺炎?”,還有人會突然推開餐廳大門,高喊“新冠病毒”,之後又揚長而去。

海外中餐廳生意跌入“寒冬”!

▲法籍華人Hu Claude講述自己的遭遇(採訪來源:界面新聞)


03

絕境中求生存

絕境之下,與國內餐飲從業者的經歷類似,海外餐飲業也開始大力發展外賣。

過去由於海外人力成本昂貴,並不是所有餐廳都樂於提供外送服務,但在當下,外賣只能是惟一的出路。

而且令人感到頗為諷刺的是,當疫情在海外全面爆發,宣佈禁止堂食的城市、地區越來越多,以及人們逐漸選擇待在家裡不再外出之時,中餐外賣的需求突然暴漲,而不那麼適合打包的日本菜、意大利菜、傳統美國菜等的需求不斷下降。

海外中餐廳生意跌入“寒冬”!

另外不少中餐廳學習了國內餐飲企業的經驗,積極推行無接觸式配送,提供適當的優惠促銷.....

當然,也不是所有餐廳都能靠外賣輕鬆取勝,比如在法國,當地外賣平臺的抽傭高達30%,在這種特殊時期,並不是每個餐廳老闆都能負擔得起的。

不過雖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想辦法維持自己的心血,外界也有許多溫暖的聲音在激勵著他們。

2月1日,加拿大聯邦小企業、出口促進及國際貿易部部長伍鳳儀穿著唐裝,親自前往“熱乾麵1950”用餐,這一舉動也開始逐漸消除附近居民對華人餐館的誤解。

不少網友也開始為“熱乾麵1950”正名,表示“歧視是無知的、可悲的”。

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市一家餐廳收到了老顧客留下的9400美元(約合人民幣65854元)小費,對方表示,希望能儘自己一點微薄之力幫助餐廳渡過因疫情閉店的難關。

而餐廳店長也懂得投桃報李,決定開通外賣服務繼續營業,以支持店員併為社區提供服務。

一切似乎都很糟糕,但也正是這種糟糕,讓世界上的善惡都變得無比清晰。


你覺得疫情會給未來中餐出海造成影響嗎?

在評論區嘮嘮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