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下“春耕圖” 種下“新希望”

高疇新雨足,布穀喚春耕。

立春過後,我省迎來了春耕備耕的重要時節。眼下,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福建全省上下在抓實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做好春耕備耕、搶播搶種工作,把握“春光”,種下“希望”。

繪下“春耕圖” 種下“新希望”

耕春田 夯實農田基礎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的一項重要措施。每年的冬春季節是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施工的黃金時期。

春脖短,時間緊。福建省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確保疫情防控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兩不誤。

在晉江,九十九溪流域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機器轟鳴。前期在建中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復工,2020年高標準農田項目也已啟動項目策劃測量等前期準備工作,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晉江樣板”。

在建設現場,只見復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在市政府防疫指揮中心的統一部署和協調下,配備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必須的防疫物品,為復工做好充足準備;發放肺炎防控手冊,對復工人員進行防疫培訓,幫助他們理解並掌握有效防疫知識,堅強自我防護意識。

目前,福建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全部復工。緊緊圍繞省、市關於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決策部署,各地一手強化疫情防控措施,將健康、安全生產落實到每一人、每一處。強化疫情防控措施,採取封閉式管理,對所有進場人員進行每天登記和體溫檢測;配備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必須的防疫物品,為復工做好充足準備。發放肺炎防控手冊,對復工人員進行防疫培訓,幫助他們理解並掌握有效防疫知識,堅強自我防護意識。

同時,加強統籌協調,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各地按照建設目標,對標對錶,細化措施,倒排工期,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完成年度各項建設任務,同時定期不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強化工程質量監管,嚴防劣質建材入場,杜絕偷工減料,安全有序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繪下“春耕圖” 種下“新希望”

備資材 農資農機送上門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

在三明市大田縣桃源鎮,農田裡一派熱鬧景象:履帶式拖拉機剛平整出一塊地來,開溝推土機就及時跟上,進行開溝、齊壠;另一邊,無人機、旋耕機在田間作業,忙著負責整地、播種、施肥。

據悉,受疫情影響,當地的春耕比往年遲了一些,但農機派上了大用場,一臺機械就等於幾十個人工在操作,不僅搶回了農時,而且用人少、效率高,可有效避免人員密集勞動造成的疫情交叉感染。

今年,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在全省全面推廣手機辦理農機購置補貼的APP,讓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上辦理購置補貼。不僅如此,部分重點地區還推出了類似“滴滴”的手機網上呼叫平臺,農民在家裡就可以就近呼叫農機合作社或農機大戶上門服務。

實現上門服務的不僅有農機,還有農資。

在永安市青水畲族鄉過坑村,村民陳昌啟連日來都在自家的萵苣田裡忙活。春節前,他種下了10多畝萵苣苗,眼下正是施肥的時候。不過,因為嚴峻的防控形勢,陳昌啟一度在心裡犯嘀咕,“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化肥賣,有賣的話銷售點那麼多人也不敢去呀。”

青水畲族鄉是遠近聞名的蔬菜鄉,得益於高海拔的優勢,這些年,當地大部分村民依靠種植各種蔬菜脫貧奔小康,而萵苣正是過坑村的主要作物之一。“如果不及時施肥,這季的收成就得打折扣了。”

讓老陳欣喜的是,這些問題最後“一個電話”就解決了。為了保障春耕,青水供銷社採取村民各自“電話下單”,供銷社直接“點對點”送到田間地頭的方式。“一個電話,一噸化肥就送到家門口來了!”陳昌啟樂呵呵地說。

春耕備耕是一年收成的關鍵。據悉,疫情防控期間,為了確保農戶春耕不受影響,我省各級農業農村、供銷部門組織農資經營企業增設服務網點,延伸鄉村服務,延長銷售時間,通過開展線上銷售、送貨上門等便民措施,切實服務好廣大農戶,做好戰“疫”備耕。

繪下“春耕圖” 種下“新希望”

起步鎮農業服務中心派出農技人員到一線助力春耕生產

興科教 農技下沉一線

下沉到一線的,還有農技服務。春節一過,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黃志龍帶領的專家團隊就忙個不停。因物流不暢,順昌海鮮菇鮮菇產品出現了滯銷情況。黃志龍專家團隊及時提出建議,通過採取延長菌包後熟培養、抑制催蕾出菇等技術措施,減少企業損失。

邵武市綠農食用菌公司也在黃志龍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通過採取低溫、乾燥、避光等技術措施,延緩菌種老化。此前,因為竹蓀播種期延遲,綠農公司在生產上犯了難。黃志龍帶領著專家團隊在和公司深入探討後,做出了做好竹蓀栽的保藏工作,延緩菌種老化的建議。

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福建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千萬行動”,從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農業高校、農業科研院所以及各級農業技術推广部門選派1500名農業專家,組建1000支技術服務小分隊,到全省1萬多個村開展農業技術諮詢和指導服務,加快農業“五新”推廣應用。以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為抓手,組織縣、鄉、村農技員和科技示範戶,採取包村聯戶的辦法,以進村入戶或電話、網絡、手機微信等方式開展技術服務,確保每個鄉鎮有1名以上農業專家、每個村有1名以上技術員、每戶有科技示範戶帶動,實現農業科技服務村級全覆蓋、無死角。

特殊時期,遠程指導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農技推廣APP、福建12316服務熱線、微信公眾號、QQ群上,專家團隊以視頻互動、在線答疑、遠程診斷等方式開展線上技術指導,全天候接受諮詢和求助。省農業農村廳還牽頭組織農業專家舉辦《興農講堂》公開課,通過省應急視頻會商指揮視頻系統、福建電視臺鄉村振興頻道和省農科院視頻服務網絡進行遠程培訓,並製作成流媒體課件上傳到福建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網,免費提供給廣大農民在線學習。

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已成為我省當前“抗疫情、促生產”的一項重要舉措,“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在八閩大地迅速掀起春季農業生產熱潮。

繪下“春耕圖” 種下“新希望”

周寧縣土肥站工作人員深入鄉鎮瞭解春耕生產情況

保春耕 實現良好開局

目前,全省春耕春播已由南到北陸續展開。截至2月23日,全省已溶田40.6萬畝,已播種早稻55.4萬公斤,已播種、移栽春季蔬菜105萬畝,3月份可全面完成220萬畝春種蔬菜,春耕春播進度總體接近往年水平。

切實強化春季農業生產,我省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在糧食生產方面,對標糧食安全責任制要求,壓緊壓實屬地責任,綜合採取政策引導、行政推動、經濟調節等手段,調動農民種糧、地方抓糧積極性,確保實現糧食播種面積1250萬畝、總產量500萬噸特別是146萬畝、62萬噸早稻生產任務目標。

蔬菜是我省農業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福建省也是我國南菜北調的重要省份。為解決蔬菜的後市供應問題,防止出現季節性、結構性短缺,我省將抓緊葉菜擴種,對符合條件的設施蔬菜溫室大棚優先納入省級補貼,確保全省春季新種葉菜80萬畝以上。

豬糧安天下。為此,我省將加快推進96個萬頭以上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39個設施蛋雞新、改、擴建項目,省級對符合條件的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今年我省糧食生產、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保險等方面的扶糧惠農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調動地方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基本穩定,我省今年出臺了一系列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扶糧惠農政策。在糧食生產方面,繼續強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產能區建設、優質稻品種推廣、訂單糧食補貼、稻穀最低收購價等方面政策,安排11.9億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在全省30個重點產糧縣支持開展面向小農戶的生產託管服務,推行代耕代種代防代收等服務,對符合條件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戶給予補助;農業保險政策方面,對參加特色農業保險的農戶,省級財政給予20%的保費補貼,市縣兩級財政再給予20%以上保費補貼,同時鼓勵市縣因地制宜適當提高保費補貼比例。

(本文刊載於《海峽農業》2020年第3期 記者 陳丹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