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胡問遂(1918-1999),浙江紹興人。沈尹默入室弟子。當代中國書法大家。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兄姐均酷愛書法,伯父胡之光為浙東書法名家。抗日戰爭初期,投筆從戎,立志報國。抗戰勝利後寓貴陽,全國解放後攜家定居上海。胡問遂是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上海文史館館員。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胡問遂曾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上海出版學校和上海市青年宮任書法教師。書學論文曾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學討論會。為《辭海》《美術辭典》書法詞條撰稿人之一。

1961年“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任主要業務幹部。1962年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出版學校書法教師。1971年為韶山毛主席紀念館書毛主席《七律·到韶山》大型詩碑。1979年被選為上海市書法家首次訪日代表團成員,訪問日本。1980年任第一屆全國書法展覽會評委會委員。1981年參加在紹興舉辦的全國首屆中國書學研究交流會,發表論文有《論入帖和出帖》。1989年應邀赴香港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出版《胡問遂書法選集》。1991年應邀赴紹興舉辦個人書法展覽。1993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胡問遂從藝六十年書法回顧展》,出版大型作品集《胡問遂書法集》。1994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第四次個人書法展覽。1995年榮獲第三屆上海市文學藝術獎,出版《胡問遂行書字帖》。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為教學需要,他深究書論,發表論文數十篇,書學論文曾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學討論會。為《辭海》、《美術辭典》書法詞條撰稿人之一。作品輯集出版字帖和書法集有《大楷習字帖》、《常用字帖》、《小學生習字帖》、《歐體大楷》、《描紅字帖》、《楷書字帖》、《水寫紙字帖》、《胡問遂行書字帖》等十餘種,其中《大楷習字帖》印量高達百餘萬冊。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胡問遂在世的時候以書品和人品譽滿書壇,離別同道和學生以後,風範依然,神韻長存。作為一位書學教育家,他曾牽動千萬只習字之手,昇華千萬人的書法審美情趣;作為一位文化人,曾以飽滿的文化熱情引領上海大都市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弘揚。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胡問遂重書品,更重人品。他一生勤勉,從小在方磚上揮毫練字,把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放成徑尺大字而日臨百字;以“書不驚人死不休”而暗中自勵;用四年時間臨了顏真卿《自書告身》一千餘遍;“為了諳熟技法,天天揮毫達十個小時,一天需用毛邊紙一刀”。他真誠相待,在書房中常年掛上“嚴以律己,誠以待人”的自勉聯;學生有求必有助,輔導之中見真誠;他把“率真”兩字印上了《胡問遂書法集》的封面,以示書藝以“率真”為文化定向,他引領了“率真入書化質實”的藝術實踐;當申城大型文化設施落成,他總是奉獻墨寶以示祝賀。他以情動人,說得十分精闢:“書法藝術的高尚之處,正是在於一個‘情’字。這才是法外之大法,乃是藝術的真諦所在。這裡寄語後學,切切不能忘記這一點。”他以情入書,雖厚凝雄渾卻情真意切。他平和簡靜,孜孜以求而從容不迫,開拓“自家風貌”而水到渠成,險而不怪,平而不頗,聚墨不狂,結體不野。胡問遂先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當代書法大家,為上海書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胡問遂 行書·毛主席詞句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胡問遂 行書毛主席詩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胡問遂 毛主席菩薩蠻黃鶴樓詞

「愙齋書法」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胡問遂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