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時間的艱難遠超所能承受 但別無選擇 我們只能守護好”

疫情面前,她們選擇擔當,衝在一線,挽救生命,保衛家園;

談話期間,她們選擇靜默,責任在肩,真心付出,無愧於心。

她們是最普通的社區工作者——武漢市江岸區球場街貨捐社區工作者李建文、嚴小燕。

我與她們約了好幾天,才約到3月25日半小時的時間聊一聊,兩個人都不多言,聊天期間還接了三個電話,工作確實繁忙。在疫情發生之前,我想很多人與我一樣,與社區工作者交往不多,更加不瞭解她們日常的工作,她們工作的最好成績就是處理好居民的每一件瑣事。封城以來,兩位社區工作者幾乎沒有休息,從剛開始幫助病人聯繫醫院、安排就診,送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觸者去隔離酒店,到後來發動志願者、組織愛心團購、買藥送菜、處理居民具體困難,現在又前往殯儀館辦理逝者後事、去往指定醫院值守,這期間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承受了巨大的身體壓力和精神壓力,我想是遠遠超過她們日常工作所能承受的,是怎樣的一種力量讓她們堅持走下來,聽聽她們自己怎麼說。

“我沒想這麼多,這是我的責任。”

李建文說:“我還清楚的記得,2月初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武漢的醫療資源已經嚴重透支了,很多病人都無法入院。三期有一位居民被感染了,她十分恐慌,一天給我打了幾十個電話,她在電話裡面哭訴,希望我能幫助她入院。那個時候我也沒有辦法,我到處幫她聯繫還是不能及時解決,晚上我甚至睡不著覺,我十分擔心她,可是我心有餘力不足。第二天,她的親屬從外地打來電話,在電話裡他對我大聲呵斥,言語難聽,可是我知道這個時候安撫病人和病人家屬的情緒是我唯一能做的,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責任。那段時間真的是難熬呀,我體會到那種無助、那種恐懼,可是我卻做不了太多。後來我送她去醫院,我也沒有太多的防護物資,那個時候也很害怕,萬一被感染了,家裡老人孩子怎麼辦?可我沒有想太多,我只是覺得這個時候我不能往後退,這個工作是一定要有人來做的,我願意去做,我也覺得我自己注意我是能做好的。好在這些可怕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我多做一些體力活我也是開心的,我們四期每個人都平平安安的,這就是我工作的意義!”

“那段時間的艱難遠超所能承受  但別無選擇  我們只能守護好”


“那段時間的艱難遠超所能承受  但別無選擇  我們只能守護好”


“我雖然不住在融科,可是這裡就像是我的家,我能做的就是守護好它!”

嚴小燕是四期的網格員,她就像是四期的大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她,每件事情她都會不遺餘力的幫助居民解決。她說:“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我走在上班的路上,大街上沒有什麼人,我的丈夫一天給我發十幾個微信提醒我千萬注意安全,我內心也是很害怕的,我的孩子大一了,一個人在家(他爸爸也下沉社區了),我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後開始給孩子做第二天的中晚飯,第二天他自己在家熱著吃。有好幾次我回家太晚了,沒有時間給他做飯,他接連吃了好多天泡麵,滿臉都是包(她眼中掩不住內心的愧疚),孩子沒說什麼,我想著他也是懂事的,理解爸爸和媽媽。融科天城是一個優質高端小區,住在這裡的居民生活條件都很不錯,剛開始封閉小區的時候和發動小區志願者的時候,我都擔心過大家的反應和情緒。但是四期的居民真的讓我很感動,大家不僅很配合我的工作,還給我們送防護物資,志願者們更是搶著分擔我的工作,整個四期充斥著滿滿的正能量,我雖然不住在這裡,可是我感覺這裡就像是我的家一樣,我真的願意真心守護好它!每次愛心菜送來了,不管多晚我都願意給大家一戶一戶送上門,當我做完這些工作,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吹著夜風心裡也是愉快的。我們的四期很早就是無疫情小區了,四期幾乎沒有居民投訴,疫情期間大家都是互幫互助的,我真的喜歡這樣的氛圍,希望我能一直在這裡工作下去。”

“那段時間的艱難遠超所能承受  但別無選擇  我們只能守護好”


“那段時間的艱難遠超所能承受  但別無選擇  我們只能守護好”


“那段時間的艱難遠超所能承受  但別無選擇  我們只能守護好”


她們是最普通和平凡的社區工作者,疫情面前又是偉大和堅強的逆行者,口罩擋住了她們的顏容,可是我已經牢記住她們的聲音和背影,患難方見真情,謝謝你們在疫情期間付出的所有,無論多久,我們也不會忘記這段時光,不會忘記有擔當的社區工作者!

謝謝你們!


作者 夏 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