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可以放魚苗嗎?

用戶62278590615


魚種放養的注意事項如下:①下塘的魚種規格要整齊,否則會造成魚種生長速度不一致, 大小差別較大;②下塘時間應當選在池塘浮游生物數量較多的時候; ③下池前要對魚體進行藥物浸洗消毒(水溫在18 ~25尤時,用10 ~15g/m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15~25min),殺滅魚體表的細菌和寄生蟲,預防魚種下池後被病害感染;④下塘前要試水,兩者的溫 差不要超過21,溫差過大時,要調整溫差;⑤下塘時間最好選在晴 天,陰天和颳風下雨時不宜放養;⑥搬運時的操作要輕,避免碰傷 魚體;⑦使用的工具要光滑,儘量避免使魚體受傷。


曾小賢vlog


1、陰雨天,光照不足,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響,表現為難肥水、水體透明度大;

2、降雨,容易導致水體渾濁,尤其是水位較淺的;池塘灘面上有種草的時候,池塘水位上升過快,容易引起黑水;

3、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容易大量繁殖;

4、水黴滋生,魚體有傷口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水黴病;

5、陰雨過後,遇上連續晴天,容易爆發病害。



俊熙媽媽love


購買苗種後,應在傍晚或凌晨運輸,放到池水透明度達到養殖對象要求的養殖池暫養。放苗時間、方式、密度與苗期管理都要適合不同池塘的養殖條件和養殖容量。苗種暫養期間做好餌料投餵、水質監測、水交換處理、病害防治處理、苗種生態狀況的記錄、養殖設施的使用和維護等日常工作的管理。

在正式放苗養成前,必須對養殖水體和底質進行檢測;苗種經過暫養,需已適應當地的環境,生態狀況良好,大小較為一致,生長速度接近。

放苗宜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進行,中午太陽暴曬和陰雨天不宜放苗

一、陰雨天氣對苗池的影響

1、長期陰雨天,光照不足,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響,表現為難肥水、水體透明度大;

2、降雨,容易導致水體渾濁,尤其是水位較淺的;池塘灘面上有種草的時候,池塘水位上升過快,容易引起黑水;

3、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容易大量繁殖;

4、水黴滋生,魚體有傷口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水黴病;

5、陰雨過後,遇上連續晴天,容易爆發病害。

二、預防措施

1、及時增氧換水

陰雨天氣要防水質惡變,要及時開增氧機械,並適時換水來穩定池塘水質,尤其是主養草魚、團頭魴的池塘,要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

2、陰雨天氣,嚴格控制投飼量

陰雨天氣,池塘溶氧相對較低,要減少或停止餵食,防止攝食過多而造成水質汙染,加速水質惡化現象發生。

3、加強池塘管理

(1)投餵優質餌料,提高魚自身體質;

(2)雨前可使用維生素類等抗應激產品,減少魚苗應激反應;

(3)勤巡塘,觀察水質、掌握魚類活動和吃食情況及時開啟增氧機;

(4)拉網後要及時用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藥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

(5)雨過天晴後,及時預防氣泡病、水黴病、鰓黴、豎鱗等細菌性疾病發生。




火鳳凰tt


你好,我是鄉村老餘,很高興我來回家你的問題。

魚苗最好選擇在連續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時魚苗適應最快,成活率也最高。所以一般情況下陰雨天不可以放魚苗。

一,首先說下魚苗

魚苗也叫“魚花”。孵化不久的幼魚,一般體長6~9毫米。有人工繁殖的魚苗和來自江河的天然魚苗。

魚苗下塘要點

春夏是水產養殖的放苗高峰期,養殖戶要注意以下幾點,保證苗種下塘成活率。

1.壯苗下塘。下塘前,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流動活潑的良種魚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2.安全下塘。魚苗下塘前必須嚴格檢查清塘藥物是否已經徹底失效,要先試放幾十尾魚苗入塘內的網箱,觀察一晝夜,看魚苗活動,浮頭情況有無異常,如出現焦燥不安、浮頭掙扎、四處串游現象,說明清塘藥物還有殘留,應待其藥效完全消失後方可放苗。

3.“無害”下塘。由於魚苗較小,抵抗敵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較弱。魚苗下塘前,必須用密眼網對全塘拉網1~2次,將塘中的有害昆蟲、蛙卵、蝌蚪和野生雜魚等可能危害魚苗的生物清除,確保下塘魚苗的安全。

4.適時下塘。過早魚苗太弱,生命力較差,此時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過遲魚苗由於卵黃囊已被吸收完,體質變差,容易死亡。應在魚苗孵出4~5天,能自由遊動、攝食食物時及時下塘,這是最佳時機。

5.開食下塘。放苗的頭天下午每萬尾魚苗投餵2只熟蛋黃,用紗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黃汁餵魚。當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黃增至4個,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6.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魚苗,必須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種的魚苗,嚴禁將規格大小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魚苗混雜投放,否則會嚴重影響魚苗成活率。

7.調溫下塘。對從外地運來的魚苗,尤其是尼龍袋充氧運來的魚苗,由於袋中水溫與池塘水溫相關較大,可將尼龍袋先敞開袋口,把袋放入池塘,並適當放些塘水,數十分鐘後,待袋內外溫度基本一致時才能放苗入池。

魚苗在下塘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魚苗入塘前,清塘、除雜、培水、安全試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試水,確認水體中清塘藥物毒性消失,魚苗能夠適應新環境之後才可放苗。

2、投苗時注意水體的溶氧狀況,及時開啟增氧設備。 投苗時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氣預報,放養時間不恰當,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後生長速度慢。一般放養魚種,都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10時進行。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晴天不能選陰雨天、雷雨天,否則容易造成魚苗應激死亡。

3、預防溫差應激,在下苗的時候,為了避免魚苗產生過大的應激反應,要求苗袋內的水溫與池水之間的溫差不超過2℃,可以將苗袋放入水池內,半小時後再放苗。

4、下苗時,需要在上風開闊處放苗,避免魚苗被風吹到岸邊和下苗地點不開闊,魚群一下不能散開,擁擠而導致缺氧。

5、由於運輸過程中多少存在對魚苗的損傷以及經過長途運輸後魚的體質較弱,因此,機體的抗應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應激處理,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時用潑灑姜200克每畝米,放苗當天使用聚維酮碘(250毫升每畝)畝+水黴淨(20克每畝米,主要成分為水楊酸),最好是連續使用2天,預防水黴。最重要的是預防鰓黴。因為魚在運輸過程中多少會有排洩物,鰓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開春和過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鰓黴。

6、注意防範魚苗天敵(水中蟲害、蛇鼠飛鳥等);魚苗放入池的前幾天最好是需要拉網,確認養殖水體的敵害生物已經被完全清除,才能夠放苗,敵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對剛下池的魚苗危害很大。

下苗時,必要時池塘周圍需要架設圍網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圍牆(含飛簷結構),避免敵害生物的進入。

7、下苗時,最好同批次,同規格的放一個池,避免大小規格差異,對個體的攝食和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8、一般下池當天不喂料,讓魚適應養殖池的環境,第二天開始喂料。

9、投苗後30天內,少吃多餐,並且儘量沿全塘邊緣均勻投餵,保證魚苗攝食均勻,飼料足夠;同時注意做好水質微調及病蟲害預防。一般情況下,投苗20天左右,魚苗成活已經穩定。

二,陰雨天氣對苗池的影響

1、長期陰雨天,光照不足,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響,表現為難肥水、水體透明度大;

2、降雨,容易導致水體渾濁,尤其是水位較淺的;池塘灘面上有種草的時候,池塘水位上升過快,容易引起黑水;

3、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容易大量繁殖;

4、水黴滋生,魚體有傷口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水黴病;

5、陰雨過後,遇上連續晴天,容易爆發病害。

三,預防措施

1、及時增氧換水

陰雨天氣要防水質惡變,要及時開增氧機械,並適時換水來穩定池塘水質,尤其是主養草魚、團頭魴的池塘,要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

2、陰雨天氣,嚴格控制投飼量

陰雨天氣,池塘溶氧相對較低,要減少或停止餵食,防止攝食過多而造成水質汙染,加速水質惡化現象發生。

3、加強池塘管理

(1)投餵優質餌料,提高魚自身體質;

(2)雨前可使用維生素類等抗應激產品,減少魚苗應激反應;

(3)勤巡塘,觀察水質、掌握魚類活動和吃食情況及時開啟增氧機;

(4)拉網後要及時用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藥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

(5)雨過天晴後,及時預防氣泡病、水黴病、鰓黴、豎鱗等細菌性疾病發生

陰雨天死魚主要是由缺氧造成的,其次是變溫。陰雨天氣壓低,會導致池塘缺氧,此時應當開增氧機。其次,陰雨天一般會降溫,如果下雨的話溫度變化更大,魚類適應不了水溫變化可能就會死亡。

從長遠來看,應當加強魚塘水質管理,注意避免水質過肥,要經常使用生石灰、光合細菌等改良水質,必要時換水







鄉村老餘


感謝激情:一般來說陰天不宜投放魚苗,投放魚苗要注意幾點, 一、晴天下塘。最好選擇在連續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時魚苗適應最快,成活率也最高。 二、壯苗下塘。下塘前,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流動活潑的良種魚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三、安全下塘。魚苗下塘前必須嚴格檢查清塘藥物是否已經徹底失效,要先試放幾十尾魚苗入塘內的網箱,觀察一晝夜,看魚苗活動,浮頭情況有無異常,如出現焦燥不安、浮頭掙扎、四處串游現象,說明清塘藥物還有殘留,應待其藥效完全消失後方可放苗。 四、“無害”下塘。由於魚苗較小,抵抗敵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較弱。魚苗下塘前,必須用密眼網對全塘拉網1次~2次,將塘中的有害昆蟲、蛙卵、蝌蚪和野生雜魚等徹底清除,確保下塘魚苗的安全。 五、適時下塘。過早魚苗太弱,生命力較差,此時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過遲魚苗由於卵黃囊已被吸收完,體質變差,容易死亡。應在魚苗孵出4天~5天,能自由遊動、攝食食物時及時下塘,這是最佳時機。 六、開食下塘。放苗的頭天下午每萬尾魚苗投餵2只熟蛋黃,用紗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黃汁餵魚。當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黃增至4個,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七、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魚苗,必須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種的魚苗,嚴禁將規格大小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魚苗混雜投放,否則會嚴重影響魚苗成活率。 八、調溫下塘。對從外地運來的魚苗,尤其是尼龍袋充氧運來的魚苗,由於袋中水溫與池塘水溫相差較大,可將尼龍袋先敞開袋口,把袋放入池塘,並適當放些塘水,數十分鐘後,待袋內外溫度基本一制,


姓名的含義忘我


一、池塘清整:

清塘清整是養魚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起到防止決堤逃魚和防治魚病的作用。一般在冬季成魚起捕後,排乾池水,清除池內雜物及過多的淤泥,加固池埂。然後曝曬、冰凍。在魚種放養前10---15天,每畝用生石灰75—100kg化水全池潑灑,進行徹底消毒,同時還能起到施肥作用。

二、施足基肥:

清塘消毒後5--6天,即可施基肥,使魚種下塘後有充足的餌料食物。一般每畝施發酵的糞肥250---500kg,瘦水池和新建池多施;肥水池及老魚池可少施或不施。用推耙把糞肥攪拌在淤泥中,這樣肥效持久,然後注水。春放魚種可分次注水,先注約70---80cm,待水色轉濃後,再逐漸加註新水;冬放魚種一次性注水到最大深度。注水後即可放養魚種。

成魚塘所需的魚種,一般儘可能選用自育的魚種;這樣既可做到有計劃地生產魚種,在種類、數量和規格上滿足放養的需要,並可避免長途運輸魚種而造成魚體受傷或 死亡,提高放養成活率,同時也是高產的保證。如果自育魚種不夠或沒有,則應就近購買,並按優質魚種的標準嚴格選擇。魚種運輸一定要帶水運輸,各種操作要細心謹慎。

四、魚種選擇:

魚種要從體質和規格兩方面嚴格選擇。體質要求健壯、肌肉肥滿、體表光滑、鱗片完整,體色和眼睛明亮,無病和傷痕。規格要求整齊.儘可能放養大規格魚種。一齡魚種多選擇13cm以上,二齡魚種應選擇250g左右放養。

五、合理混養:

混養可以充分利用水體和天然餌料及人工飼料,增加放養密度,因此是提高魚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種魚類混養搭配的比例,主要是根據魚類的不同生活習性、食性和魚池條件、餌肥來源等情況來決定。水質較肥的池塘,以鰱鱅為主,搭配一些草魚及其它魚種,鰱鱅魚比例4:1;若池塘水質較差,而青飼料供應充足,應以草魚為主,適當搭配鰱鱅及其它魚種。每畝產500kg成魚的池塘,應放養魚種1200---1500尾;每畝產500kg以下的池塘,放養魚種500---1000尾。主養魚佔60%--70%,配養魚佔30--40%,鰱、鱅魚之間的比例為4:1。食性相近或相同的魚應儘量少混養或不混養,以防兩種魚爭食而影響生長。

六、放養時間:

放養魚種應提早進行,一般在水溫6—10℃時候進行,此時鱗片緊密,活動力弱,魚體不易受傷,放養成活率高。具體放養時間,根據當地氣候確定,可採用秋放(10月底——11月初)、冬放和春放(3月中上旬)。秋放的好處是可以免去並塘越冬的手續,又可使魚種提早適應成魚塘的環境,春放的好處是使成魚池排幹水後可以冬休。

七、魚種消毒:

魚種消毒可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放養成活率。魚種下水前用3%---4%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或用10ppm漂白粉或8ppm硫酸銅浸洗15--20分鐘。

八、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前要“試水”,即在魚種放養前3--5天,取幾條魚放人待放魚種的池塘,看魚在水中能否存活,待確定魚能在池水中存活後方可放魚。嚴防池水毒性未消失放魚種。魚種放養時溫差不能相差較大(超過3℃),否則會出現魚感冒。放養應選擇晴天進行,避免雨、雪寒冷天氣魚種在捕撈出水和運輸中受傷。



恆欣兄弟


這個問題我有資格回答。老家就是專門從事魚苗孵化、餵養、成魚養殖的。

陰天可以。

投放魚苗一定要注意水質。水要一定的“肥”,清湯寡水不行。但不能“肥”過度。“肥”過度,就極容易造成缺氧,導致翻塘,魚苗死亡。如果水體富營養過剩,天陰而悶是容易翻塘的。

如果您是初次養魚,最好是買這方面的書讀讀,或者是像當地的水產養殖技術人員請教。

我看了那些長篇大論的回答,可以說是死啃書本,根本沒有養過魚,或是抄來的。不值得信。


石遺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魚苗在下塘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魚苗入塘前,清塘、除雜、培水、安全試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試水,確認水體中清塘藥物毒性消失,魚苗能夠適應新環境之後才可放苗。

2、投苗時注意水體的溶氧狀況,及時開啟增氧設備。 投苗時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氣預報,放養時間不恰當,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後生長速度慢。一般放養魚種,都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10時進行。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晴天不能選陰雨天、雷雨天,否則容易造成魚苗應激死亡。

3、預防溫差應激,在下苗的時候,為了避免魚苗產生過大的應激反應,要求苗袋內的水溫與池水之間的溫差不超過2℃,可以將苗袋放入水池內,半小時後再放苗。

4、下苗時,需要在上風開闊處放苗,避免魚苗被風吹到岸邊和下苗地點不開闊,魚群一下不能散開,擁擠而導致缺氧。

5、由於運輸過程中多少存在對魚苗的損傷以及經過長途運輸後魚的體質較弱,因此,機體的抗應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應激處理,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時用潑灑姜200克每畝米,放苗當天使用聚維酮碘(250毫升每畝)畝+水黴淨(20克每畝米,主要成分為水楊酸),最好是連續使用2天,預防水黴。最重要的是預防鰓黴。因為魚在運輸過程中多少會有排洩物,鰓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開春和過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鰓黴。

6、注意防範魚苗天敵(水中蟲害、蛇鼠飛鳥等);魚苗放入池的前幾天最好是需要拉網,確認養殖水體的敵害生物已經被完全清除,才能夠放苗,敵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對剛下池的魚苗危害很大。下苗時,必要時池塘周圍需要架設圍網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圍牆(含飛簷結構),避免敵害生物的進入。

7、下苗時,最好同批次,同規格的放一個池,避免大小規格差異,對個體的攝食和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8、一般下池當天不喂料,讓魚適應養殖池的環境,第二天開始喂料。

9、投苗後30天內,少吃多餐,並且儘量沿全塘邊緣均勻投餵,保證魚苗攝食均勻,飼料足夠;同時注意做好水質微調及病蟲害預防。一般情況下,投苗20天左右,魚苗成活已經穩定。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夠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我感覺到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農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就好。

最後祝福大家在種植或養殖的過程中能夠順順利利,做一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幸福的農民,同時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好運連連,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vlog的玖兒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放魚苗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魚苗入塘前,清塘、除雜、培水、安全試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試水,確認水體中清塘藥物毒性消失,魚苗能夠適應新環境之後才可放苗。

2、投苗時注意水體的溶氧狀況,及時開啟增氧設備。 投苗時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氣預報,放養時間不恰當,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後生長速度慢。一般放養魚種,都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10時進行。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晴天不能選陰雨天、雷雨天,否則容易造成魚苗應激死亡。

3、預防溫差應激,在下苗的時候,為了避免魚苗產生過大的應激反應,要求苗袋內的水溫與池水之間的溫差不超過2℃,可以將苗袋放入水池內,半小時後再放苗。

4、下苗時,需要在上風開闊處放苗,避免魚苗被風吹到岸邊和下苗地點不開闊,魚群一下不能散開,擁擠而導致缺氧。

5、由於運輸過程中多少存在對魚苗的損傷以及經過長途運輸後魚的體質較弱,因此,機體的抗應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應激處理,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時用潑灑姜200克每畝米,放苗當天使用聚維酮碘(250毫升每畝)畝+水黴淨(20克每畝米,主要成分為水楊酸),最好是連續使用2天,預防水黴。最重要的是預防鰓黴。因為魚在運輸過程中多少會有排洩物,鰓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開春和過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鰓黴。

6、注意防範魚苗天敵(水中蟲害、蛇鼠飛鳥等);魚苗放入池的前幾天最好是需要拉網,確認養殖水體的敵害生物已經被完全清除,才能夠放苗,敵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對剛下池的魚苗危害很大。

下苗時,必要時池塘周圍需要架設圍網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圍牆(含飛簷結構),避免敵害生物的進入。

7、下苗時,最好同批次,同規格的放一個池,避免大小規格差異,對個體的攝食和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8、一般下池當天不喂料,讓魚適應養殖池的環境,第二天開始喂料。

9、投苗後30天內,少吃多餐,並且儘量沿全塘邊緣均勻投餵,保證魚苗攝食均勻,飼料足夠;同時注意做好水質微調及病蟲害預防。一般情況下,投苗20天左右,魚苗成活已經穩定。


三農阿寧


1、魚苗入塘前,清塘、除雜、培水、安全試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試水,確認水體中清塘藥物毒性消失,魚苗能夠適應新環境之後才可放苗。

2、投苗時注意水體的溶氧狀況,及時開啟增氧設備。 投苗時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氣預報,放養時間不恰當,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後生長速度慢。一般放養魚種,都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10時進行。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晴天不能選陰雨天、雷雨天,否則容易造成魚苗應激死亡。

3、預防溫差應激,在下苗的時候,為了避免魚苗產生過大的應激反應,要求苗袋內的水溫與池水之間的溫差不超過2℃,可以將苗袋放入水池內,半小時後再放苗。

4、下苗時,需要在上風開闊處放苗,避免魚苗被風吹到岸邊和下苗地點不開闊,魚群一下不能散開,擁擠而導致缺氧。

5、由於運輸過程中多少存在對魚苗的損傷以及經過長途運輸後魚的體質較弱,因此,機體的抗應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應激處理,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時用潑灑姜200克每畝米,放苗當天使用聚維酮碘(250毫升每畝)畝+水黴淨(20克每畝米,主要成分為水楊酸),最好是連續使用2天,預防水黴。最重要的是預防鰓黴。因為魚在運輸過程中多少會有排洩物,鰓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開春和過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鰓黴。

6、注意防範魚苗天敵(水中蟲害、蛇鼠飛鳥等);魚苗放入池的前幾天最好是需要拉網,確認養殖水體的敵害生物已經被完全清除,才能夠放苗,敵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對剛下池的魚苗危害很大。

下苗時,必要時池塘周圍需要架設圍網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圍牆(含飛簷結構),避免敵害生物的進入。

7、下苗時,最好同批次,同規格的放一個池,避免大小規格差異,對個體的攝食和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8、一般下池當天不喂料,讓魚適應養殖池的環境,第二天開始喂料。

9、投苗後30天內,少吃多餐,並且儘量沿全塘邊緣均勻投餵,保證魚苗攝食均勻,飼料足夠;同時注意做好水質微調及病蟲害預防。一般情況下,投苗20天左右,魚苗成活已經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