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才讓人們總是隻對好人吹毛求疵,而卻對壞人吹疵求毛?

淺析百解語


這個問題只能從系統格局上來解答。

因為你是好人,人們的認知格局裡就把你放入了好人之列,凡事涉及到你的時候,都會把你從好人方面想,安全放心程度高,是人們互相信任產生來往的基礎。

可你的行為一旦違背了好人的宗旨,你就破壞了人們認知中的格局,就是對人們的極大傷害。

如果你是壞人,人們一直是需要額外的精神進行提防的。現在你做好事了,就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好人,讓人們不再提心吊膽。那麼,人們對你的轉變是歡迎和支持的,並且會鼓勵你,直到你真的變成了好人。

好人變壞,人們內心會受傷害。

壞人變好,人們的精神不再耗神提防。

這利益的得失,直接決定了人們表面上態度的好壞。


老崧


關鍵是人們都已經習慣成自然了這個根深蒂固的思維,當意識思想形成固有化,有了這個心理,必然看問題就會圍著這種感覺去判別、走向、區別、理解、甚至很容易軟弱原諒化過度過激!會輕易喪失理智底線原則!更會走眼失誤!這是人的最大忌諱!也是人的劣根性弊病!欺軟怕硬窩裡橫!看人下菜碟!…心裡變化極其齷蹉!陰暗之極!導致造成形成了爛好人虛偽偽善層出不窮!被惡人惡事惡性循環黑惡勢力…鑽了空子!趁虛而入!氾濫成災!魚目混雜!囂張跋扈唯我獨尊目空一切!實屬人性災難深重!


星光璀燦


人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壞人就像一坨屎,誰看見了也不想踩一腳屎帶回家,所以,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不願意招惹一些無賴和潑皮!

還有一些人生性膽小,他們害怕鬥不過一些惡人,所以,他們選擇屈服!這也是正常人的心理狀態!

至於說好人為什麼總會被挑剔!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好人的身上有善良的標誌,所以,人們期待著遇到好人時,會得到善意的對待!

只不過很多人把善良想得過於神話了!善良並不是菩薩轉世,善良也並不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慷慨!善良如果被人利用,那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所以,善良要有尺度的!

但多數人不懂得善於止步,他們只會想得寸進尺,自然看起來就像是對善良的苛求!而且也有一部分人,把善良想得過於簡單了!善良不是有求必應,善良是堅持正確的,拒絕錯誤的和過分的要求!那些對善良一味索取的人,其實最終是得不到別人的善待的!

但這種現象一定會存在的!它的存在並不意味著做一個好人的不容易,而是為了顯露出醜陋的心靈與高尚的品質之間的區別的!

做一個好人絕對是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但是做好人也不是那麼簡單的誰都可以操作一番的!

做好人也是需要能力的,這種能力是如何讓自己做一個,心裡特別輕鬆和愉快的好人!而不是揹著負擔做好人!如果是吃力的去做好人,那麼這個好人註定是難做的!


炎焙焙


吹毛求疵和吹疵求毛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方法。吹毛求疵是毛多疵少,感到扎身不舒服,把疵撥掉,還不容易找到疵。吹疵求毛是疵多毛少,而且還感覺不扎身,反而認為"毛"是應該去掉清除的。這兩種方法表現出了兩種世界觀。

能讓人家吹毛求疵的人,是追求完美,儘量做到沒有差錯,就像人們說的"眼中揉不得沙子"一樣,做人要處處做到位。這樣的人不但正直還善良,恐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情來,處處為它人著想,有時甚至會犧牲自己的利益。正是這樣的人往往會被一些人看不起,認為這樣的人為他(她)做事是應該的。但正直善良的人也有自己的底線,一旦超越了底線,是不會再做無條件犧牲自己利益的事來。在這樣情況下,那些得不到利益的人就會反感,並大似宣揚別人的不是,好多人不知真相,好人就被搞臭了。這種事兒沒人去管,更沒人去評理,小人就很容易"得智"。

吹疵求毛的人是隻講個人的利益得失,不管他人死活,什麼事兒都是算計著自己能得多少,要求別人處處得為自己做事,處處得為自己著想,從不考慮自己為別人做過什麼,就像過去和現在形容的一種人,過去是說這種人就像雞拴在門欄上"裡外″吃食,現在是說雞拴在磨頂上吃"一圈兒"。假如別人做的一點不如他(她)意,就開始"求毛"了。而且從不管自己身上"疵"有多少,就像大夥評價的一樣,"自己一身刺,還說別人像刺蝟"。就是說自己從不為別人做事,還處處要求別人為自己做事。這樣的人如果做了一兩件好事,也是為了掩蓋自己長期以往的醜惡嘴臉。這樣的人還愛起事端,沒人敢去理他(她)。至於做了好事兒名利雙收,那是人們對這種人的希望,希望這種人永遠做下去,讓人們共享美好的世界。就像寫新聞一樣,你寫狗咬人那不是新聞,也沒人看,你寫人咬狗看的人就多了。毛澤東說過,一萬年以後還有左中右,共同向著美好的未來進軍吧!


天真無邪走向幽默


有人說:不必打聽我是什麼人,沒壞到你身上我就是好人。

每個人都立志做好人,真正在365天中,每一位都不同程度地做過壞人,不信審視一下朋友圈,有幾位百分百立挺你是好人,哪些不會挺你?

我認為,人無好人與壞人之分,今天沒壞到你身上,就是好人,明天壞到你了,立馬翻臉,變壞人了。

人是矛盾的共同體,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時候,因時、因人、因地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印象最深的是面試時遇到一位男生,當時十幾位共處一室,感覺很自私無愛心,幾天後成了同事,立馬殷勤起來,愛心爆表,欲追求我,在旁人眼中是位極好的人,可壞人的標籤在面試時就已貼上,其實是不同環境、不同困境下產生的不同品行。

既然人無好壞之分,也就不存在吹毛求疵或吹疵求毛了。


曇花教主


我覺得這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病


xx的心情日記


俗話說,君子有過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一弦清一心2020


這是一種差別引起的對比心理。人們遇見任何事情,在潛意識的第一反應就是跟過往已有經歷進行對比,例如優秀的人,我們習慣了他的優秀,所以我們不能容忍他偶爾的不優秀,不優秀的人反之,這也就是低開高走的人容易受歡迎的原因


以漁Sir


你知道嗎?做一個好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而一個惡人卻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這個世界公平嗎?但這就是世界。


我們自己是不是也經常這樣呢?

對於自己親近的人,我們是不是總是把最狠最惡毒最傷人的話說給自己最親近的人聽?而對外人卻一直都報有各種各樣的寬容大度諒解。

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吹毛求疵和吹疵求毛呢?

你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


我們能做的就是,當下次再要準備對自己最親近最愛的人說出那惡毒傷人的話時,我們把時間暫停一下,冷冷靜靜的思考一下,他(她)真的是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嗎?他(她)真的應該遭受我們內心的怒火和惡毒語言的咒罵嗎?


我希望,當我們下次再吹毛求疵的時候,當我們下次再吹疵求毛的時候,能夠想到,事情永遠也沒有完美的那一刻,我們只有分清楚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從而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分清楚一個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把握住其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真正做到不偏不倚。


學會辯證思維的方式,有助於我們客觀公正的看待事情和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