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那些消失的訂單:前一日催貨 後一日就取消訂單


疫情衝擊下那些消失的訂單:前一日催貨 後一日就取消訂單

  截至昨日22點,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突破68萬例,其中海外確診病例已近60萬例。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對中國部分比較依賴歐美市場出口的外貿企業和相關行業產生了明顯衝擊。

  這個時候就不要想著賺錢了!

  “我都降價了,你居然還漲價?你知不知道西班牙疫情有多嚴重?你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這個單我是沒打算賺錢的!”聽著電話那頭貿易公司老闆的發問,李女士也忍不住了,“那你知不知道節後紙箱價格漲了多少?你知不知道電子料漲了多少?”

  李女士和先生在深圳市寶安區從事外貿音箱業務多年,擁有一個百來人的小工廠,產品銷往全球各地,“目前沒有客戶取消訂單,開工後很忙,主要是處理節前累積的訂單,這些單大概可以做到4月中旬。還沒有4月後的新訂單來。”

  貿易公司的訂單,是一個西班牙客戶的“翻單”,即老客戶訂貨,“近期很多原材料都漲價了,比如紙箱,節前就漲了,節後又漲了30%,把這些漲價因素加進去,報價每臺漲了兩塊錢,我的利潤沒有變。”但貿易公司老闆不同意:“這個時候你就不要想著賺多少錢了,有單做就不錯了。”李女士苦笑,目前最大的希望,是來自美國的一個大單,前期已經寄了幾十臺樣品給對方,口頭約定今年7月交貨。“如果全球疫情能在4月份得到控制,7月份交貨還是很有希望的。”

  真正的危機4月才會顯現

  東莞的張先生主要經營拉伸膜加工,“節後開工後一直都很忙,主要是節前積壓的單在趕貨。”還有一個忙的原因,是鑑於當前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他不敢招人,“現在是忙,如果招了人4月份以後卻沒有新訂單,那該怎麼辦呢?”

  從客戶訂單來看,當前下的新單,與節前相比,明顯謹慎。“有個客戶,節前下單都是1000卷,但這周他剛給我下的單,只有300卷。”張先生說。這一點,在有外貿業務的客戶當中尤其明顯,外貿長途運輸,包裝是重要的一環,要用到大量的拉伸膜,尤其是海運裝箱時,要用拉伸膜包裹很多層,防潮防水防撞碰,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外貿受到很大影響,也間接影響到了他的拉伸膜業務。

  張先生表示,他所在的工業園區,幾個工廠準備4月份開始陸續放假,因為後面沒有訂單了,“真正的危機4月份才會顯現,2、3月份大家都有事做。”相對來說,他的情況還算樂觀,因為最大的客戶是一國內快遞巨頭,這部分業務正常,可以保障他的工廠日常運營,而且工人少,“能扛幾個月。我現在的打算是穩一點,一些付款週期長的客戶,就不接了,寧願休息,留一點‘子彈’。”

  前一日催貨 後一日就取消訂單

  服裝外貿行業亦是此番疫情衝擊下的重災區之一。歐美地區雲集了ZARA、H&M等多個知名快銷服裝品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述企業在全球採取大範圍閉店等措施,銷售受到影響。

  廣東某外貿企業是多個歐美服裝品牌部分款式產品的合作商之一。據記者瞭解,2月份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但該企業來自歐美的客戶訂單基本正常,而復工才是當時最大的困難,但這些都熬了過來。

  不過,3月中旬開始,歐美新增確診病例開始爆發式增長,上述企業經營形勢急轉直下,一方面,歐美客戶開始集中大量取消訂單,甚至有的客戶前一日還在催貨,後一日就突然取消訂單。另一方面,未取消訂單部分的付款週期顯著延長,部分貨品的付款週期直接從數十天延長至近百天,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現金流負擔。

  作為應對措施,上述企業停止了所有上游物料的訂購和提取,並採取停止報關等措施,但由於之前已訂購大量物料,仍將產生不小的損失。更為擔心的是需求不知何時能夠恢復,不少原本十分忙碌的員工在公司已變得無事可做,企業已勸一些無業務在手的員工暫時休假。

  出路在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外貿受到衝擊,與日韓等亞洲國家相比,我國前2個月出口受到的衝擊更為明顯。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貿易逆差425.9億元,去年同期為順差2934.8億元。

  華金證券的研究指出,從中國對美歐出口商品結構來看,排名前十的大類商品出口金額佔比接近70%,預計受疫情衝擊出口放緩或更為明顯,主要包括機電產品、機械產品、紡織及服裝、傢俱用品、工業金屬、塑料橡膠、玩具等。

  針對出口行業面臨的困難局面,各級政府已採取一定的措施。此前,為穩外貿穩外資,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廣東、浙江等外貿大省也出臺一些措施,力圖穩定外貿形勢。保市場、保訂單、保份額,最大化防訂單流失成當務之急。

  外向型企業也加大開拓內需市場力度,拓展新型消費成為普遍的選擇。甚至還有副市長帶頭直播,幫助外貿企業擴大內需市場。3月25日,寧波市政府主動牽頭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外向型產能轉內需市場,並出臺一攬子行動方案。

  此外,商務部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引導企業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工具,積極向銀行提供客戶貿易背景和違約相關信息,提高銀行擴大保單融資的積極性,推廣“信保貸”等銀保合作模式,緩解外貿企業資金壓力。

  據悉,出口信用保險是為企業在經營出口業務過程中因進口商的商業、政治等風險遭受損失而承保的一種信用保險,是一項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險業務。就在上個月,深圳一家知名手機出口企業獲得了一筆來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深圳分公司高達748.51萬美元的賠付金額,原因是該公司在出口產品時,海外買家發生了拖欠行為。

  中金公司的研究觀點認為,海外疫情目前處在上升階段,外需可能受到進一步拖累,穩增長將主要依靠穩內需政策。只要疫情得到控制,外需穩定,穩外貿就可見到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