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琉球國王被迫搬到東京 琉球國滅亡

1879年(清朝光緒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3月30日,日本天皇命令將琉球最後的國王尚泰和他的兒子尚典移居到東京,琉球王稱病拒絕前往,但是後來被日本人恐嚇,琉球世子被迫遷往東京,尚泰也被強逼搬到東京,後被封為日本侯爵。自尚巴志王統一三山以來,立國四百五十一年的琉球國壽終正寢,尚泰就是琉球的亡國之君。


歷史上的今天:琉球國王被迫搬到東京 琉球國滅亡

僭越的琉球王12冕冠


琉球國與中國的藩屬關係

琉球國位於臺灣和日本九州之間,跟東亞的不少國家(如越南、朝鮮)一樣,受中國(明清兩朝)的冊封,屬於明清的藩屬。

據史料記載,察度於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登基,中國開始與琉球有了關係。其後元朝滅亡,琉球始終未來朝貢。1372年明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命楊載出使琉球。楊載到達琉球國後,琉球國國王非常高興,並隨後派遣兄弟泰期等前來朝貢。朱元璋賞賜《大統歷》及各種寶物,把琉球同朝鮮、安南、日本等國一樣的“十五不徵”之國。明洪武25年(1392年)將福建沿海地區的“閩人三十六姓”移居到了琉球。

這些人來到琉球后,知書有知識的人授官為大夫、長史;懂海戰者授官為通事、掌管軍事。漢人開始在琉球諸多島嶼生根發芽。永樂年間,中國賜琉球王姓為尚氏,史稱“第一尚氏王朝”。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之後琉球人才有姓,之前不論其國王還是官吏人民都只有名。後來琉球發生內亂,國王被殺,第一尚氏王朝滅亡,大臣推舉新任國王以“世子”的身份嚮明朝報告“父喪”。1472年,明朝使臣冊封金丸(已改名為尚圓)為王,史稱“第二尚氏王朝”。


歷史上的今天:琉球國王被迫搬到東京 琉球國滅亡

琉球國淪為中日兩國共同的藩屬國

公元十六世紀,因為明朝閉關鎖國政策,加上日本本土戰國時代攻伐頻繁,大批量失去領土的大名和日本浪人被迫出海尋找生路,因為無法與明朝做生意,所以淪為倭寇和海盜襲擾中國沿海,致使日中關係惡化。

那麼位於不徵之國的琉球國就剛好位於中國和日本薩摩藩的中間點,那麼中日兩國的貿易往來就只好通過薩摩藩和琉球國來進行。而這帶來了大量的貨物和金錢,琉球進入全面繁榮時代。同時因為長期的貿易往來,也使得靠近琉球的薩摩藩通過貿易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薩摩藩一躍成為日本各藩國中數一數二的強藩,為日後薩摩藩的倒幕運動和吞併琉球埋下了隱患。

明萬曆年間,日本全境被關白豐臣秀吉統一,當時豐臣秀吉欲侵略朝鮮,曾要求琉球國為遠征提供支援,琉球不僅拒絕,還將此事通報給了明朝。1603年德川家康取得日本的天下並建立江戶幕府後,琉球又因為拒絕向江戶幕府派遣謝恩使團而與德川家康交惡。

在德川家康的授意下,薩摩藩的藩主島津家久於1609年(明朝萬曆三十七年、日本慶長十四年),派遣樺山久高為總大將,平田增宗為副大將,率兵三千人、船一百餘隻、鐵炮六百挺,自九州山川港出發

歷史上的今天:琉球國王被迫搬到東京 琉球國滅亡


因為琉球國早在明嘉靖年間就頒佈了刀狩令,禁止國人擁有武器,不堪一擊的琉球國軍隊很快就被常年經歷戰爭風雨的薩摩藩打敗,國度首裡城被日本人團團包圍。尚寧王被迫出城投降,同王子、官員等一百餘人被薩摩軍押送到鹿兒島。這就是歷史上的“慶長琉球之役”。隨後尚寧王同島津家久前往駿府城面見德川家康,又前往江戶城面見徵夷大將軍德川秀忠。1611年,被關了一年多的尚寧王在鹿兒島被迫與薩摩藩簽訂《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之後,才被釋放歸國。

薩摩在琉球丈量土地,劃分國界,制定賦稅,強迫琉球割讓奄美群島,同時要求琉球國接受薩摩設立的官職,要求琉球國向薩摩藩朝貢。國內所有的親明派全部被斬首或者罷免。尚豐王十一年(1632年),琉球在被薩摩所佔島嶼建立館舍,兩國同時派官員管理來往貿易和收稅。此後琉球國淪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薩摩藩的做法一如明朝對待朝鮮、安南等藩屬國做法。但是日本害怕引起明朝注意,所以也不敢斷了琉球朝貢天朝的程序。所以琉球國在嚮明朝和繼任者清朝朝貢的同時被迫也向日本朝貢。清朝初年,琉球遣使朝貢,清廷繼承明朝宗主國地位,琉球與清朝官方繼續朝貢貿易,卻被實際宗主薩摩藩剝削一次。該藩也是幕府宣佈鎖國以後,唯一能以此變相方式獲得國際貿易收入的私藩,薩摩藩在兩百年後的幕末時代能夠有足夠的資本成為倒幕運動主力進而成為維新政府的主事者之一,與此不無關

歷史上的今天:琉球國王被迫搬到東京 琉球國滅亡


琉球亡國的悲劇和琉球王最後的努力

1847年(清朝道光二十七年、日本弘化四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經過清朝冊封繼位。1853年5月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率領艦隊來到日本,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強迫日本簽訂《神奈川條約》(又稱《日美和親條約》),1854年3月,佩裡在《神奈川條約》的簽訂過程中要求日本開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為保全其主權利益,便對佩裡表示琉球是個主權國家,無權決定其港口開放權。

《神納川條約》簽訂以後, 具有維新新思想的薩摩藩和“明治三傑”等維新人士通過伏見鳥羽之戰推翻了幕府,建立了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明治政府,西南戰爭以後,如熊本,薩摩等強藩也通通被“廢藩置縣”。而琉球國沒想到,廢藩置縣的政令裡面,琉球國也包含其中,日本政府開始推進徹底吞併琉球的舉動


歷史上的今天:琉球國王被迫搬到東京 琉球國滅亡


1872年,日本宣佈改變日本和琉球之間的關係,冊封琉球國王為藩王,並列入華族,琉球變為一個藩,名為琉球蕃。日本還向琉球發放了可供流通的貨幣三萬日元,撥出東京府下飯田町一處住宅供琉球國王使用,以造成琉球屬於日本的印象,否認清朝和琉球之間宗屬關係。這件事在日本史稱“第一次琉球處分”。

為了迫使清朝承認琉球屬於日本,日本利用之前的“牡丹社事件”——認為臺灣人欺負日本的琉球人,藉此出兵中國臺灣。這時,中國已經處於晚清,自身也是多災多難。清朝後來與日本簽訂《北京專約》,並賠償給日本55萬兩白銀,其中10萬兩給遇難琉球人,承認了日本的出兵系“保民義舉”,這給予了日本吞併琉球的口實。


歷史上的今天:琉球國王被迫搬到東京 琉球國滅亡


光緒元年(1875年)六月,內務大丞松田道之(相當於內政部長)出使琉球,要求琉球斷絕與中國的宗藩關係,停用清朝年號,廢福州琉球館,改用日本法律,由日本駐軍,並諭尚泰入朝謝恩。尚泰憂慮成疾,借病謝絕去東京,並且趕緊派人偷偷向清廷求援。

1876年光緒二年,琉球紫巾官向德宏、陳情通事林世功等人秘密至中國,請求清朝出面交涉琉球問題。次年,清政府派出第一任駐日公使何如璋、參贊黃遵憲求救。何如璋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日本併吞琉球提出抗議。在美國等列強的調停下,日本與中國就琉球問題展開磋商,日本方面提出"分島改約案",願割宮古、八重山兩島給中國,中國曾考慮接受此案,讓琉球國王在此地復國。但是琉球國王是萬萬不肯答應的。此事也就擱置了下來。每逢節日,皆有大批支持清朝的琉球士族穿著傳統禮服前往各地寺廟,名義上祭拜先王,實際上祈求中國戰勝日本幫助琉球復國。

光緒五年(1879年)三月初三日(3月25日),琉球處分官松田道之率熊本鎮臺分遣隊400人、警官160人、內務省官員41人抵達那霸,兩天後接管首裡城。松田當場宣佈"廢藩",設立沖繩縣,趕來接待的琉球官員頓時不知所措,松田不顧當地市民和官員暫緩行動,等日清雙方磋商後再行處置的請求,帶著部隊來到尚泰王府,強令尚泰搬出王府。走投無路的末代琉球國王尚泰帶著後宮妃子官員人等離開了王府,搬到兒子尚典的住宅暫居。據記載當時"士族官吏數百人圍著駕輿,婦女和眾人哀號者不知幾許,實在目不忍睹"。


歷史上的今天:琉球國王被迫搬到東京 琉球國滅亡


3月30日,在日本方面一再強迫下,末代琉球國王以稱病為由讓王世子代替他登上了去東京謁見明治天皇,琉球滅亡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的點贊、留言和轉發都是對筆者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關注我,歷史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