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瘤影像表現與鑑別診斷

三叉神經瘤約佔顱內腫瘤的0.2%~0.45%,佔顱神經腫瘤的4%~7%,發生率僅次於聽神經瘤,病理上

分為神經鞘瘤和神經纖維瘤,分別起源於神經鞘膜的雪旺細胞和神經纖維。腫瘤多發生在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處。

臨床表現為三叉神經分佈區感覺異常,有時出現三叉神經痛,但較少見。其他表現包括咀嚼乏力、複視、角膜反射減退、聽力下降、共濟失調等,較大者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

發病部位

本病起源於三叉神經髓鞘的神經膜細胞,常見囊性變和出血壞死,有包膜,屬腦外腫瘤;以青壯年多見,按腫瘤部位分為以下幾型:

1)騎跨顱中後窩型:呈啞鈴狀,最常見;

2)顱後窩型:位於橋小腦角區,腫瘤起源於三叉神經後根;

3)顱中窩型,位於鞍旁硬膜外,腫瘤起源於顱底三叉神經腔(Meckel腔)的三叉神經節。

三叉神經瘤影像表現與鑑別診斷


影像表現


CT平掃:顱中窩和顱後窩交界處可見卵圓形或啞鈴形腫物實性部分為等或稍低密度,囊變區呈低密度,少數可見出血所致的高密度及液-液平面,囊變明顯者形似囊腫。骨窗顯示巖骨尖骨質吸收、眶上下裂及圓孔擴大、骨質吸收。增強掃描腫瘤實性部分及囊壁明顯強化。


三叉神經瘤影像表現與鑑別診斷

MR:實性部分呈T1稍低及T2/FLAIR高信號,囊性成分為T1低信號及T2高信號、FLAIR低信號。DWI顯示實性部分無或輕度擴散受限。增強掃描實性部分明顯強化,較小的腫瘤可均勻強化。

三叉神經瘤影像表現與鑑別診斷

小結:

1. 腫瘤位於可位於中顱凹、後顱凹橋小腦角區或騎跨中後顱凹;病灶為類圓形或啞鈴形;瘤體為實性或囊實性;

多有完整包膜,境界較清楚;少數腫瘤可有鈣化或出血。

2. 腫瘤有佔位效應,周邊無水腫或輕度水腫;常有顱底骨及巖骨尖骨質吸收破壞。

3. 平掃:CT腫瘤的實性部分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囊性部分為低密度;MRT1WI呈均勻或不均勻等低信號,T1WI多呈不均勻高信號。

4. 增強:實性部分強化較明顯,囊性部分不強化。

5.鑑別診斷:1)聽神經瘤、腦膜瘤、膽脂瘤;2)巖骨來源的軟骨類腫瘤;3)血管性腫瘤。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