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阿拉伯語:کفرناحوم)是一部2018年黎巴嫩的劇情長片電影,由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Zain Al Rafeea) 飾演男主角贊恩,他是一個來自敘利亞的12歲男孩。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12歲的敘利亞男孩贊恩,他的父母有7個子女,其中的大妹妹薩哈被逼迫嫁給二十多歲的成年男子阿薩德。贊恩氣憤之下離家出走,一段時間後有事回來卻聽說妹妹難產而死,後因傷害了阿薩德而入獄。在獄中,贊恩通過給電視節目打電話,要求控告自己的父母,控訴他們生而不養、不負責任的冷漠態度。

電影《何以為家》在第71屆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進行了首映,獲得了評審團獎和基督教評審團獎,此外還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被控告”生而不養“的贊恩父母

這部電影原名Capernaum,字面意思是“ 迦百農”。 迦百農最初是聖經中的地名,這裡創造了許多奇蹟,但這裡也是被耶穌詛咒的地方,這個詞還指阿拉伯語中的混亂和災難。 它位於今天的以色列加利利海附近,已經成為一片荒蕪之地。本文將從社會環境、原生家庭、自我覺醒3個角度解讀困境中的贊恩為何要控訴父母。

社會環境:窮人只會更窮,貧窮的本質是一種惡性循環

贊恩一家是敘利亞難民,生活在黎巴嫩。因為是逃難過來的難民,所以一家人都沒有身份證明。

我一直告訴你,“你兒子還沒有出生就已經死了”,他並不存在,即使是番茄醬也有名字,有生產日期和到期日期。——《何以為家》

贊恩他們一家有多窮呢?一家七個兄弟姐妹都被迫睡在臥室的地板上,懸著一塊布隔離著父母與子女們,在兩代人之間毫無尊嚴與隱私可言。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贊恩一家7口人

面對貧窮與困苦,每個人的生活都像是遊樂園裡的瑪麗蓮·夢露雕像那樣,被贊恩扯開衣服裸露出乳房,沒有尊嚴。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早熟的贊恩扯開雕像的衣服

① 貧窮代代相傳,意識形態裡的無節制生育

被控告的贊恩父母,在法庭上為自我辯護時說:“你有沒有想過,這不是我們的錯。我也是這樣出生,這樣長大的,我做錯了什麼?如果我有選擇的話,我可能會比你們所有人都好。這不是我想要的。”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贊恩母親的自我辯解

如果父母有選擇的話,也不願意出生在動亂的國家、貧窮的家庭,只是因為自己也生在這裡,沒有任何選擇,也沒有改變自己貧窮的能力。

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多生幾個孩子,然後把希望寄託給下一代。贊恩的父親說如果不生孩子,別人就會說他不是男人。生孩子的理由就是這麼簡單,為了證明自己是個男人,為了未來有希望。具體如何做到呢?沒有答案。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贊恩一家居住的地區

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中,作者通過調研18個貧窮的國家或者區域,海量地舉證了窮人之所以窮的案例。生在什麼條件的家庭下,自然就會有對應的人脈、資源,而富人稍微動用下資源就可以把經濟盤得更加靈活,窮人則沒得選擇。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諾貝爾經濟學獎《貧窮的本質》

窮人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而由壓力產生的皮質醇會使我們做出更加衝動的決定。因此,窮人只能以更少的資源完成更艱苦的任務。想要擺脫貧窮,首要的步驟,就是需要主動對長期目標進行思考,並習慣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犧牲。這一種覺悟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的。

② 沒有人意識到不妥,童婚的悲劇,令贊恩憤而出走

在這樣一種環境下生活了12年的贊恩,本來是可以繼續生活下去的。雖然貧窮的生活,讓他沒辦法上學,只能低聲下氣地在超市裡做個童工打打雜貨,他有想過去上學,但家裡人更希望他繼續賺錢。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早熟的贊恩習慣性地抽菸

讓他忍無可忍的事情,與他親愛的妹妹薩哈有關。一直以來,居住在七口之家,唯一讓他心有慰藉的,就是他的妹妹,他們關係一直很好,年紀相仿,也是親密的玩伴。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瘦弱的贊恩與妹妹薩哈在天台談心

但突然有一天,贊恩發現妹妹來了月經,年僅12歲的贊恩馬上就帶著妹妹飛奔回了家裡。妹妹第一次月經來潮,不太懂。但是贊恩遞給她自己的衣服,馬上讓她擦乾淨,並且想辦法給她弄到了經期的女性用品。除此之外,每次月經贊恩都想辦法給她提供用品,害怕家裡人知道妹妹已經性成熟了。

小小年紀的贊恩懂事得讓人心疼,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下,才能讓一個小孩有如此的反應。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妹妹薩哈第一次月經來潮

性成熟就意味著家裡人會讓妹妹立馬出嫁,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很不幸的是,儘管贊恩想辦法提妹妹隱瞞,並且歇斯底里地不讓妹妹出嫁,但父母依然把妹妹嫁給了超市的營業者——年紀比妹妹大很多歲的成年人阿薩德。

也許你會認為阿薩德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但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無知的人罷了。他並不知道年紀輕的女孩子會因為難產而死。於他而言,他周圍的很多女孩子都在薩哈這個年齡結婚,而且都生活得好好的。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薩哈出嫁給阿薩德

這一切最可悲的地方在於,這部電影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並不是為了故事性而去編造的。

因為多年的戰亂,黎巴嫩已經接受了超過一百萬的敘利亞難民了,而扮演主人公贊恩的12歲男孩本身就是一個敘利亞難民,他隨著父母在黎巴嫩生活了八年,他們全家正是擠在地上睡覺。

電影中的場景還原了他的日常生活,男主角贊恩因為這部電影的精彩出演,而得到了聯合國難民署的關注,一家人搬到了挪威,終於擁有了自己的一張整潔的床,開始上學。

馬雅可夫斯基說過:“人必須選擇一種生活,並且有勇氣堅持下去。”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相反悲哀和苦難選擇了他們。

意識形態、無知和慣性,這三大問題瓦解著社會可以幫助窮人的各種努力。要擺脫貧窮,窮人可能只需要一點援助,來幫助他們脫離困境。

原生家庭:做什麼都需要考試,為人父母卻不需要

贊恩起訴父母,雖然給了他生命,卻沒有能力,也沒有傾注情感,沒有好好地撫養他長大,沒有給他應該得到的教育、健康和愛。

他的父母告訴贊恩,他又要快當“哥哥”了,這令他崩潰不已——又一個如他一般痛苦的靈魂要來到這個世界上。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贊恩的控訴

絕望的贊恩只是想發出這樣一句請求:“我希望他們不要再生了。”以為生來就可以有愛與尊嚴,但人的基礎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生來只有掙扎與暴力,在貧困的陷阱裡一再翻滾。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毆打、鏈子、管子、皮帶。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你這垃圾”。 我以為我們能活得體面,能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何以為家》

雖然貧窮給了贊恩困苦的生活環境,但更可怕的是毫無尊嚴地活著,得不到尊重與愛。《都挺好》中的,蘇大強的女兒蘇明玉雖然在成年以後漸漸有了自己的事業,獲得了成功,但因為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從小給她的心靈帶來了數不清的創傷。在母親去世後,想與父親探討這個問題。但蘇大強一再逃避,家庭故事一波三折。就算是擁有了富裕的物質,也躲不過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電視劇《都挺好》

愛的教育,一向都是潤物細無聲的。在韓國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因為經常偏愛德善的弟弟,德善終於崩潰地哭了,爸爸趕緊給德善也買了她想吃的冰棒,並且道歉說到:“德善啊,爸爸來到這個世上也是第一次當爸爸,當得不好也請你多擔待啊。”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韓劇《請回答1988》

如果不能當一個好的父母,最起碼的你要有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好父母的勇氣,而不是像蘇大強那樣逃避一輩子。為人父母,首先審視自己是否有撫養小孩的基礎條件,其次要給小孩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當導演開始為《何以為家》的拍攝做準備工作時,她發現許多小孩子都非常地被動、消極,沒有哭、笑或者玩耍。即使你把玩具放在他們的面前,小孩子們也不會去觸摸玩具。他們的眼睛裡面沒有童年的光彩,所以導演問他們:“你開心嗎?”

百分之九九的孩子都否定了這個問題,並且說:“我在這裡不開心”,“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沒人照顧我”,“為什麼我必須一直忍受飢餓”,他們覺得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某種懲罰。

自我覺醒:贊恩只是從一個困境走向另一個陷阱

雖然改變不了社會環境,也改變不了原生家庭,憤怒的贊恩只能離開家,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贊恩因為妹妹出嫁而離家

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一位非法移民的女性,她家裡有一個兒子,但因為白天得上班掙錢沒辦法照顧兒子,所以僱贊恩幫忙照顧小孩。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贊恩幫忙照顧女人的小孩

贊恩便在她的家裡住了下來。影片中有一個細節,其實贊恩是直到女人把錢都放在哪裡的,如果贊恩只是想通過照顧小孩賺錢,那麼他把錢偷走就可以了,但他卻並沒有這麼做。不僅如此,在女人因為非法移民被逮捕後,贊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依然等待女人回來,也沒有拿錢走人。在相處的過程中,三個人就像是一家人,也許這是贊恩第一次感到家的溫暖。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贊恩與女人的兒子在街頭

贊恩雖然生來貧窮、早熟,卻擁有著良好的道德品行。他堅持照顧女人的小孩,雖然只是苦笑,沒想到小孩的母親也跟自己母親一樣不靠譜,丟下小孩就走了。贊恩想了很多辦法去賺錢,攢了一些錢想去瑞典,開始他的新生活,沒想到最後被房東趕出門,錢也拿不出來。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男人帶贊恩理髮

無奈之下,只好把女人的小孩交給了一個陌生的男人。男人許諾他會讓他能夠去瑞典。在理髮時,贊恩抹了抹眼淚。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贊恩與女人的兒子露宿街頭

贊恩以他的早熟懂得了生活的惡劣,卻也勇敢地進行了抗爭,只是希望來到一個新的地方開啟自己全新的生活。只要哪裡有愛,哪裡就是家。但最後也失去了這樣一個短暫時期的庇護所。

孩子原本應該是孩子,而不是成為成年人的預備期。電影中的贊恩似乎從未享受過孩子的權力,卻要承擔一個大人的責任,或許可以說他比大部分大人更具有責任感。在現實的壓力之下,他只能選擇拋棄一切,最後連自己都拋下了。他的逃離,只是從一個困境,奔向了另一個陷阱之中。

總結

影片的最後,贊恩終於擁有了自己的一張身份證明。儘管這並不代表著所有的煩惱都會消失殆盡,但是導演拉巴基說:“這是在隧道盡頭給你的一點點勝利的光芒,正是這點光芒,讓你可以繼續前行。”

豆瓣9.1《何以為家》:從3個角度看為何要控訴父母生而不養

影片結局處 贊恩的微笑

電影雖然做不到改變世界,但它至少可以改變你看待這些孩子的方式,或者是看待自己生活的態度。當數以千萬計的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看到這些問題時,真正的改變就可以發生。願每一個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