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阿拉伯语:کفرناحوم)是一部2018年黎巴嫩的剧情长片电影,由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Zain Al Rafeea) 饰演男主角赞恩,他是一个来自叙利亚的12岁男孩。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个12岁的叙利亚男孩赞恩,他的父母有7个子女,其中的大妹妹萨哈被逼迫嫁给二十多岁的成年男子阿萨德。赞恩气愤之下离家出走,一段时间后有事回来却听说妹妹难产而死,后因伤害了阿萨德而入狱。在狱中,赞恩通过给电视节目打电话,要求控告自己的父母,控诉他们生而不养、不负责任的冷漠态度。

电影《何以为家》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进行了首映,获得了评审团奖和基督教评审团奖,此外还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被控告”生而不养“的赞恩父母

这部电影原名Capernaum,字面意思是“ 迦百农”。 迦百农最初是圣经中的地名,这里创造了许多奇迹,但这里也是被耶稣诅咒的地方,这个词还指阿拉伯语中的混乱和灾难。 它位于今天的以色列加利利海附近,已经成为一片荒芜之地。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原生家庭、自我觉醒3个角度解读困境中的赞恩为何要控诉父母。

社会环境:穷人只会更穷,贫穷的本质是一种恶性循环

赞恩一家是叙利亚难民,生活在黎巴嫩。因为是逃难过来的难民,所以一家人都没有身份证明。

我一直告诉你,“你儿子还没有出生就已经死了”,他并不存在,即使是番茄酱也有名字,有生产日期和到期日期。——《何以为家》

赞恩他们一家有多穷呢?一家七个兄弟姐妹都被迫睡在卧室的地板上,悬着一块布隔离着父母与子女们,在两代人之间毫无尊严与隐私可言。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赞恩一家7口人

面对贫穷与困苦,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是游乐园里的玛丽莲·梦露雕像那样,被赞恩扯开衣服裸露出乳房,没有尊严。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早熟的赞恩扯开雕像的衣服

① 贫穷代代相传,意识形态里的无节制生育

被控告的赞恩父母,在法庭上为自我辩护时说:“你有没有想过,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也是这样出生,这样长大的,我做错了什么?如果我有选择的话,我可能会比你们所有人都好。这不是我想要的。”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赞恩母亲的自我辩解

如果父母有选择的话,也不愿意出生在动乱的国家、贫穷的家庭,只是因为自己也生在这里,没有任何选择,也没有改变自己贫穷的能力。

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多生几个孩子,然后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赞恩的父亲说如果不生孩子,别人就会说他不是男人。生孩子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为了未来有希望。具体如何做到呢?没有答案。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赞恩一家居住的地区

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作者通过调研18个贫穷的国家或者区域,海量地举证了穷人之所以穷的案例。生在什么条件的家庭下,自然就会有对应的人脉、资源,而富人稍微动用下资源就可以把经济盘得更加灵活,穷人则没得选择。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诺贝尔经济学奖《贫穷的本质》

穷人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而由压力产生的皮质醇会使我们做出更加冲动的决定。因此,穷人只能以更少的资源完成更艰苦的任务。想要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需要主动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这一种觉悟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的。

② 没有人意识到不妥,童婚的悲剧,令赞恩愤而出走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生活了12年的赞恩,本来是可以继续生活下去的。虽然贫穷的生活,让他没办法上学,只能低声下气地在超市里做个童工打打杂货,他有想过去上学,但家里人更希望他继续赚钱。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早熟的赞恩习惯性地抽烟

让他忍无可忍的事情,与他亲爱的妹妹萨哈有关。一直以来,居住在七口之家,唯一让他心有慰藉的,就是他的妹妹,他们关系一直很好,年纪相仿,也是亲密的玩伴。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瘦弱的赞恩与妹妹萨哈在天台谈心

但突然有一天,赞恩发现妹妹来了月经,年仅12岁的赞恩马上就带着妹妹飞奔回了家里。妹妹第一次月经来潮,不太懂。但是赞恩递给她自己的衣服,马上让她擦干净,并且想办法给她弄到了经期的女性用品。除此之外,每次月经赞恩都想办法给她提供用品,害怕家里人知道妹妹已经性成熟了。

小小年纪的赞恩懂事得让人心疼,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才能让一个小孩有如此的反应。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妹妹萨哈第一次月经来潮

性成熟就意味着家里人会让妹妹立马出嫁,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很不幸的是,尽管赞恩想办法提妹妹隐瞒,并且歇斯底里地不让妹妹出嫁,但父母依然把妹妹嫁给了超市的营业者——年纪比妹妹大很多岁的成年人阿萨德。

也许你会认为阿萨德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无知的人罢了。他并不知道年纪轻的女孩子会因为难产而死。于他而言,他周围的很多女孩子都在萨哈这个年龄结婚,而且都生活得好好的。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萨哈出嫁给阿萨德

这一切最可悲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并不是为了故事性而去编造的。

因为多年的战乱,黎巴嫩已经接受了超过一百万的叙利亚难民了,而扮演主人公赞恩的12岁男孩本身就是一个叙利亚难民,他随着父母在黎巴嫩生活了八年,他们全家正是挤在地上睡觉。

电影中的场景还原了他的日常生活,男主角赞恩因为这部电影的精彩出演,而得到了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一家人搬到了挪威,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张整洁的床,开始上学。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相反悲哀和苦难选择了他们。

意识形态、无知和惯性,这三大问题瓦解着社会可以帮助穷人的各种努力。要摆脱贫穷,穷人可能只需要一点援助,来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原生家庭:做什么都需要考试,为人父母却不需要

赞恩起诉父母,虽然给了他生命,却没有能力,也没有倾注情感,没有好好地抚养他长大,没有给他应该得到的教育、健康和爱。

他的父母告诉赞恩,他又要快当“哥哥”了,这令他崩溃不已——又一个如他一般痛苦的灵魂要来到这个世界上。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赞恩的控诉

绝望的赞恩只是想发出这样一句请求:“我希望他们不要再生了。”以为生来就可以有爱与尊严,但人的基础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生来只有挣扎与暴力,在贫困的陷阱里一再翻滚。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你这垃圾”。 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何以为家》

虽然贫穷给了赞恩困苦的生活环境,但更可怕的是毫无尊严地活着,得不到尊重与爱。《都挺好》中的,苏大强的女儿苏明玉虽然在成年以后渐渐有了自己的事业,获得了成功,但因为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从小给她的心灵带来了数不清的创伤。在母亲去世后,想与父亲探讨这个问题。但苏大强一再逃避,家庭故事一波三折。就算是拥有了富裕的物质,也躲不过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电视剧《都挺好》

爱的教育,一向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在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因为经常偏爱德善的弟弟,德善终于崩溃地哭了,爸爸赶紧给德善也买了她想吃的冰棒,并且道歉说到:“德善啊,爸爸来到这个世上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当得不好也请你多担待啊。”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韩剧《请回答1988》

如果不能当一个好的父母,最起码的你要有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的勇气,而不是像苏大强那样逃避一辈子。为人父母,首先审视自己是否有抚养小孩的基础条件,其次要给小孩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当导演开始为《何以为家》的拍摄做准备工作时,她发现许多小孩子都非常地被动、消极,没有哭、笑或者玩耍。即使你把玩具放在他们的面前,小孩子们也不会去触摸玩具。他们的眼睛里面没有童年的光彩,所以导演问他们:“你开心吗?”

百分之九九的孩子都否定了这个问题,并且说:“我在这里不开心”,“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人照顾我”,“为什么我必须一直忍受饥饿”,他们觉得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某种惩罚。

自我觉醒:赞恩只是从一个困境走向另一个陷阱

虽然改变不了社会环境,也改变不了原生家庭,愤怒的赞恩只能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赞恩因为妹妹出嫁而离家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非法移民的女性,她家里有一个儿子,但因为白天得上班挣钱没办法照顾儿子,所以雇赞恩帮忙照顾小孩。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赞恩帮忙照顾女人的小孩

赞恩便在她的家里住了下来。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其实赞恩是直到女人把钱都放在哪里的,如果赞恩只是想通过照顾小孩赚钱,那么他把钱偷走就可以了,但他却并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在女人因为非法移民被逮捕后,赞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然等待女人回来,也没有拿钱走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三个人就像是一家人,也许这是赞恩第一次感到家的温暖。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赞恩与女人的儿子在街头

赞恩虽然生来贫穷、早熟,却拥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行。他坚持照顾女人的小孩,虽然只是苦笑,没想到小孩的母亲也跟自己母亲一样不靠谱,丢下小孩就走了。赞恩想了很多办法去赚钱,攒了一些钱想去瑞典,开始他的新生活,没想到最后被房东赶出门,钱也拿不出来。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男人带赞恩理发

无奈之下,只好把女人的小孩交给了一个陌生的男人。男人许诺他会让他能够去瑞典。在理发时,赞恩抹了抹眼泪。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赞恩与女人的儿子露宿街头

赞恩以他的早熟懂得了生活的恶劣,却也勇敢地进行了抗争,只是希望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启自己全新的生活。只要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但最后也失去了这样一个短暂时期的庇护所。

孩子原本应该是孩子,而不是成为成年人的预备期。电影中的赞恩似乎从未享受过孩子的权力,却要承担一个大人的责任,或许可以说他比大部分大人更具有责任感。在现实的压力之下,他只能选择抛弃一切,最后连自己都抛下了。他的逃离,只是从一个困境,奔向了另一个陷阱之中。

总结

影片的最后,赞恩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张身份证明。尽管这并不代表着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殆尽,但是导演拉巴基说:“这是在隧道尽头给你的一点点胜利的光芒,正是这点光芒,让你可以继续前行。”

豆瓣9.1《何以为家》:从3个角度看为何要控诉父母生而不养

影片结局处 赞恩的微笑

电影虽然做不到改变世界,但它至少可以改变你看待这些孩子的方式,或者是看待自己生活的态度。当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到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就可以发生。愿每一个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