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大白”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時間:2020年3月26日

2020年3月26日 武漢,多雲

來到前線一月有餘,很多朋友對我們的防護裝備非常感興趣。大家都在電視中見過防疫人員被包裹得嚴嚴實實,對其中的細節卻不甚瞭解,在此為大家略做介紹。

穿著“大白”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防護分為三級。第1級適用於一般呼吸道或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在工作服外穿手術隔離衣,戴一次性醫用帽、外科口罩和手套。2級防護適用於直接面對患者但不進行侵入性操作的醫護人員:穿手術衣,外套俗稱“大白”的連體式醫用防護服,佩戴醫用級N95口罩、護目鏡及面屏。這也是進入隔離病房的標準裝備。雖然看上去遮蓋的嚴嚴實實,但2級防護其實並不完全密封,不過足可以有效阻隔飛沫對呼吸道和眼部粘膜的直接侵襲。如果要對患者施行有創操作,譬如氣管插管、吸痰、穿刺甚至手術,由於可能形成播散能力更大的氣溶膠,就要啟動3級防護:使用帶呼吸器或者電動新風系統的頭套代替護目鏡和麵屏,真正做到完全的密閉式防護。

穿著“大白”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穿著“大白”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首先視野受限,聽力下降,在耳邊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很多人都有成為了太空人的感覺,所有的動作都會下意識的變慢,似乎怕一跺腳自己就會飄起來。然而,一旦遇到搶救,醫護人員雷厲風行的本能便立刻壓倒了幻覺,一溜小跑、心肺復甦、插管、推藥、除顫,依然一氣呵成。不過等飆升的腎上腺素勁頭一過,缺氧的感覺立刻撲面而來,渾身溼透包裹在防護服內,好像蒸著桑拿。即便體力好的隊員也會萎頓歇上半天,更有些體弱的姑娘出現了暈倒的情況。

穿著“大白”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當然,穿著防護服也有很多歡樂,特別是五短身材的人心中更是暗自竊喜:饒你花容月貌、魔鬼身材,套上“大白”也立刻和爾等一樣變成“土肥圓”。如果加上個3級防護,就算維密超模也瞬間變成米其林輪胎的模樣。為了辨識身份,每個人進入隔離區前都要請同伴在防護服上寫上大名。然而,大片的留白很快激起了無盡的創作慾望:有自我勵志的、有撒狗糧的、有為家人祝福的、更有為患者祈禱的。仁濟醫療隊的美小護董嘯男綽號“神筆馬良”,她畫在夥伴身上的小籠包熱氣騰騰,瞬間燃爆了大家對家鄉味道的渴望。漸漸地,在“大白”上塗鴉變成了儀式感的事,那些美好的文字和圖案猶如護身符般溫暖著每一位隊員。

穿著“大白”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比起穿戴的樂趣,脫卸防護才是費力卻又危險的步驟。感控老師設計了周密的流程,確保防護設備表面的病毒不會沾染皮膚和粘膜。每個人都要面對落地鏡,在嚴格的監督下一絲不苟的執行脫卸流程,時間長達10分鐘。雖然麻煩,但此時每個人心中卻充滿了放飛的快樂。脫去一層一層的防護,呼吸重新變得順暢,身體回覆輕盈。這一刻,我們格外能夠體會生活的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