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點燃了無數人的女皇夢

​上官婉兒是西漢上官桀的後代,麟德元年,祖父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廢后詔書,被武則天以“離間二聖、無人臣禮”的罪名所殺,連累全族獲罪,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其母精心培養,使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才思敏捷。武則天欣賞其才華,讓其掌管宮中詔命,封為才人。

武則天點燃了無數人的女皇夢

上官婉兒

武則天讓上官婉兒藏在高宗上朝的案下,記錄大臣們所奏之事。一日宰相對事,上官婉兒竊窺,被唐高宗發覺。退朝後,高宗大怒,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上官婉兒為此作《乞拔刀子詩》,高宗才準允。為了掩蓋刀痕,婉兒發明了紅梅妝。

李賢被母后武則天貶為庶人流放巴州,途經木門寺,與方丈在石上曬經,巨石上刻有佛像700餘尊,曰"曬經石",他寫下"明允受謫庶巴州,身攜大雲梁潮洪,曬經古剎順母意,堪嘆神龍雲不逢"的詩句為自己感到惋惜。後來上官婉兒去巴州看望李賢,行至此地,聞李賢被害,就在"曬經石"上修建亭子,題寫《由巴南赴靜州》一詩於亭上,懷念李賢:"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由是許多人推斷婉兒曾欽慕李賢。

武則天登基後,詔敕多數出自婉兒之手,時稱"內舍人"。武週末年,武則天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有“巾幗宰相”之名。神龍政變武則天遜位給三子李顯,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封為昭容,母親鄭氏封沛國夫人。

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他曾得意洋洋地對親信們說:“我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能夠得到好報。”

武則天點燃了無數人的女皇夢

韋后

韋皇后一心想做武則天第二,因此對婉兒很是看重,祖父上官儀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父親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

上官婉兒設立修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大力開展文化活動。代天子品評天下詩文,才學之高令眾人皆服。因其政治地位的影響,“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據說婉兒將生時,其母鄭氏夢見一巨人,交予她一秤,並稱“持此稱量天下士。”

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娶韋后之女安樂公主為妻,安樂公主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父李顯繼位後,安樂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斜封”授官,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中宗與韋氏對她十分寵愛,想要什麼無不允許。安樂公主向中宗提出,把昆明池作為她自己的私人湖泊,中宗以沒有先例為由委婉拒絕。安樂公主大怒,命人挖掘一個定昆池(寓意定要超過昆明池),強佔民田民房。安樂公主還派奴僕到民間搶奪女子,充當她府上的奴婢。

武則天點燃了無數人的女皇夢

安樂公主

安樂與李重俊二人夫妻同心常常凌辱戲耍重俊,因他不是韋皇后所生,常喊他為奴。安樂公主也想仿效武則天當女皇,奏請唐中宗廢李重俊為王,立自己為皇太女,上官婉兒多次向唐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李重俊非常忿恨,時時擔心地位不保。

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因傳上官婉兒與武三思通姦,李重俊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李顯和韋皇后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

李顯和韋皇后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婉兒叫中宗勸降,中宗在樓上向李多祚所帶領的千騎喊話:"你們都是我的衛士,為什麼反叛?如果能歸順,斬李多祚等,我給你富貴。"士兵臨陣倒戈,斬李多祚及李承況等於樓下,餘黨潰散。政變失敗後,李重俊帶下屬奔終南山而去,趙思慎率輕騎追之。最終於雩縣西十餘里為左右所殺。

安樂公主與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遂誣告他們與太子同謀,因主審官御史中丞蕭至忠對李顯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讓人羅織罪名殘害嗎!”太平公主與李旦而得以倖免於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

許州參軍燕欽融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安樂公主等,賣官鬻爵,一職多人,謀危社稷,應當嚴懲,以防不測。”燕欽融才步出朝門,便由韋后的相好宗楚客擅令騎士折斷頸項斃命。中宗未免動怒,查問此事為宗楚客指使問:“你等只知有宗楚客,不知有朕麼?”宗楚客聽說後十分恐懼,入宮告訴韋氏說皇上已有變志。

韋氏擔心事洩而招大禍,安樂公主則希望韋后臨朝後自己能做皇太女,所以母女聯合起來,在中宗最愛食的餅中投毒,中宗暴斃。

韋后馬上通知了上官婉兒、安樂、及宗楚客等親信商議對策。韋氏呵命眾婢:“此事不許外傳,誰敢亂說一個字,本宮滅他九族。”悲傷過後,安樂主張母后稱帝,為自己做皇太女鋪路;婉兒說:“現在稱帝恰好給了李家進攻的藉口。”宗楚客說:“太平公主勢力很強,控制大明宮才是最重要的。”

次日,韋后調集府兵進駐長安,命族親親信分頭統領,控制局勢,。韋后又命上官婉兒起草遺詔。婉兒深知中宗駕崩必導致李韋相持的局面,太平公主胸懷大略乃韋后所不及,韋氏雖擁兵握權,但非帝王之材,於是向韋后進言:“不如與太平公主商議以堵李家之口。”韋后同意。婉兒聯絡了太平公主並表明心跡願侍太平,太平想讓哥哥相王參政。婉兒按照李、韋雙方意見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太子,皇后知政,相王參政。”詔書被送到中書省時,中書令宗楚客覺得不妥,於是聯合韋姓一干人等強制眾宰相聯名上書請求免去相王參政,韋后順理成章成了唯一輔政。韋后還命人到均州防止中宗二子李重福作亂,不准他回長安奔喪。此時才為中宗舉行喪儀。

韋后如願以償地臨朝聽政,任用韋氏子弟統領南北衙軍隊。宗楚客與韋族諸人勸韋氏仿效武則天的故事,併除去相王李旦。相王李旦(武則天四子)的兒子臨淄王李隆基得到消息後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韋后疑懼之下逃入飛騎營中,被斬首並將其首級獻給李隆基。安樂公主深居別院,還不知外面的事變,正在對鏡描眉就被殺了。

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李唐宗室的擁護者,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心惆:“婉兒是個聰明人,留著她會成為以後削弱太平公主勢力的障礙。”執意殺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迎立武則天四子,唐睿宗李旦登基。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小女兒,武則天對女兒非常寵愛,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薛紹的兄長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來頭太大而怕惹來禍事,不過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間非常安分。之後薛顗參與唐宗室李衝的謀反,牽連到駙馬薛紹,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嫁錯人家了,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破例加封到一千二百戶。

武則天點燃了無數人的女皇夢

太平公主

武則天將侄兒武攸暨的妻子殺死,將太平公主嫁給了他,武攸暨娶太平公主後,授駙馬都尉,遷右衛將軍,進封定王,又加實封三百戶。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並將自己中意的男寵蓮花六郎張昌宗進獻給母親武則天。

武則天執政後,常與之商議政事,但武則天生前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洩。太平公主因而行事比較收斂,對外只大肆裝修府邸,購買別業。唐中宗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唐隆政變,太平公主因廢李重茂迎立李旦之功晉封萬戶,三子封王,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太平公主積極培植黨羽,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經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數人外,大多數都依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勸說唐睿宗下旨,蒐集編撰了上官婉兒的著作,保留了這位才女的作品。睿宗李旦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後來太平公主權力日盛,公主黨與太子黨對峙,睿宗李旦逐漸傾向太子。

睿宗李旦無法均衡兩方勢力,延和元年八月退位太上皇,傳位給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先天二年,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誘殺了左、右羽林將軍和宰相。太平公主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墳墓也被剷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