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在中國古代,自秦始皇開元稱帝以來,在這之後漫長的2000多年歲月裡,華夏大地上產生了眾多大大小小的王朝。治國時間最長的當屬漢朝,西漢和東漢合起來共計406年;治國時間最短的乃是後漢,從建立到滅亡僅3年時間。

載與史書的王朝更替,在今人看來,除了史書上所撰寫的文字之外,還有王朝更替時,破碎的山河和兵荒馬亂的歲月。在王朝更替時,最痛苦、最悲哀的莫過於末代王朝的皇室宗親和他們的亡國之君。一提起中國古代的亡國之君們,許多人的腦海中多多少少總會浮現出那麼幾個人物的影子。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諸如: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獻帝劉協;亡國後受封為安樂公,在洛陽安度餘生,“樂不思蜀”的蜀漢後主劉禪;還有就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南朝陳後主陳叔寶。

以上提到的三位亡國之君,除去漢獻帝心懷天下、在亂世中空有滿腔抱負,卻奈何有心無力的漢獻帝外,剩餘的兩位皇帝,都是吃喝玩樂的主。今天,筆者要說的這位亡國之君,自他登基到亡國,總共做了17年的皇帝。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明朝最後一任帝王:崇禎帝。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在這17年裡,他勤勤勉勉、心繫家國,一心想要復興大明。為此,他不分晝夜地處理公文,面對內憂外患,大廈將傾時,他承載了大明帝國所有的希望,想拼盡全力挽救這個帝國。但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依然沒能挽救大明江山,最終落得個城破自縊身亡的結局。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病逝,崇禎即位為帝。次年2月5日,改年號為“崇禎”。(·《明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熹宗疾大漸,召王入,受遺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崇禎元年。)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即位時,崇禎年僅17歲,雖說年紀輕輕,但崇禎帝卻心懷天下,有一顆勵精圖治,挽大明江山於將傾的心。

於是,他即位之初,便做了一個飽受後人爭議的決定,便是除掉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魏忠賢。先是藉機剷除了魏忠賢的羽翼,貶魏忠賢鳳陽守陵;後又下令逮治,逼死了這位“九千歲”。

除掉閹黨之後,崇禎帝將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這時候,他便騰出手來,想要解決大明朝面臨的最大難題:雄踞關外、對大明王朝虎視眈眈的後金政權。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為此,他勵精圖治,重用名將袁崇煥,賜予尚方寶劍,託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同時任用“正直無私”的東林黨人,協助他治理大明江山。

就在一切朝著自己規劃的方向在前進時,奈何天不遂他願,袁崇煥擅殺了大將毛文龍。此時的崇禎帝,開始猜忌袁崇煥。崇禎二年時,袁崇煥率兵擊退來犯的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的餘黨以“擅殺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而皇太極又趁機實施了反間計。最終,在1630年8月,袁崇煥被崇禎帝下令凌遲處死。

雖說崇禎勤勉,心繫天下,但是他本人比較浮躁、多疑,急於求成。他在位17年,有人統計過,崇禎帝共換了50位內閣大學士,殺死兩個內閣首輔,可見當時明朝朝局的動盪不安。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此時,大明朝存在著讓崇禎焦頭爛額的三大棘手問題:

1、屢剿不滅的農民起義軍;

2、雄踞關外的後金皇太極;

3、日益枯竭的大明財政。

這三個問題,不管是哪一個都讓崇禎帝寢食難安。

畢竟崇禎還年輕,沒有得到足夠的歷練,遇到大事缺乏魄力,做事又猶豫不決,還偏偏犯了幾次錯誤。而每一次犯錯,都將大明朝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比如:冤殺名將袁崇煥;寵信楊嗣昌逼死名將盧象升;想與皇太極決戰逼的名將洪承疇投降後金;想徹底剿滅李自成卻逼死了名將孫傳庭;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卻聽信“東林黨”的話不遷都南京,等等。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在這裡,不得不提名將盧象升。這位官居“總督天下兵馬”的盧象升,在和清軍決戰之際,手裡卻僅有1萬可用之兵。雖然兵少,但盧象升臨危不懼,依然指揮明軍打退了清軍的多次進攻。

1639年12月,年僅39歲的盧象升率部5000餘人在鉅鹿被多爾袞的八萬重兵圍困。開戰前,他抱著殺身成仁的決心,和清朝八萬精兵決戰。本月十五日,雙方開戰。戰鬥從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清軍終於全殲了盧象升部5000多人。

《明史》:象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 窮。奮身鬥,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僕。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可恨的是,就在盧象升率部和清軍浴血奮戰時,受崇禎帝信任的高起潛率領數萬精兵,卻畏懼清軍不敢上前救援。而更可恨的是,盧象升殉國後,楊嗣昌還誣陷盧象升“畏敵怯戰”。

縱觀崇禎當皇帝這十七年,其最大的一件錯事就是即位之初便除掉了魏忠賢。魏忠賢一死,年幼的崇禎帝在政治上又壓不住東林黨人士,這一步錯,導致步步錯。最終在1644年,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剛愎自用、獨斷多疑的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而亡。

他在位17年,勤勤懇懇、勵精圖治,卻為何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江山

而就在他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帝在城破時,竟然做了一件讓人倍感匪夷所思的事情。傳密旨,令人重新收殮魏忠賢的遺骨,安葬於香山碧雲寺。或許,此刻的崇禎帝,才逐漸意識到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對他說的那句話: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但一切都太晚了,歷史不能重演。此時此刻,這個承載了帝國所有希望的崇禎帝,是否內心開始悔恨,如若當初不除去魏忠賢,那麼時局會不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