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產該不該賣?

氪基金趙磊


對於北京房產該不該賣這個問題,樓主我說說我的看法,不該賣,為什麼說不該賣,一線城市房價穩定,可以理解是稀缺性,受政策支持和經濟支撐等,所以一線北京房產不該賣!


雙和


為什麼要離開北京?總有人這樣問我,就像14年前有人問我“為什麼去北京”?

  為什麼把北京的房子賣了去移民?總有人很驚訝,就像14年前我從家鄉的事業單位辭職時家人的疑問。

  我想我應該給自己一個答案,也許還能啟示別人。

  離開三線城市去北京,是為了心中那個魔幻的夢。夢想中北京有數不盡的金錢、有看不完的景緻、有談不夠的戀愛,有喜歡不完的美女。

北京

  很幼稚但絕對真實,年輕的腎上腺素快速分泌,對未來的期許都是充滿慾望氣息的。

  那時候北京還沒有霧霾但一直有沙塵暴;北京還沒堵到6環,但3環已經水洩不通;北京還沒有上千萬的公寓,但房租已經60平米4000元每月。

  在年輕人眼裡,北京是魔幻現實主義,是奇蹟的溫床,北漂是浪跡天涯,獨孤求敗的樣子,到北京去,幾乎是一代年輕人的夢想。

北京

  彼時,人們還很少聽說“移民”這個詞,更多人是從港片知道好多香江土豪都移民到一個叫溫哥華的地方。

  溫哥華在哪裡,北京很少人知道。

  14年過去了,北京開了奧運會,有了水立方,有了大褲衩,有了大劇院,還有了五顏六色的霧霾和上億的四合院。

  5環之內都變可以叫downtown,房價直逼世界第一的寶座,紐約總部的同事到北京看到房價都嚇出一溜跟頭。

  這個東方的文化古城,搖身一變成了世界地產之都,而我作為稅後年薪40萬的外企白領也只不過蝸居在北三環的100平公寓裡,市價900萬人民幣。14年過去了,我的title越來越高,薪水越來越高,消費也越來越高,不過最難忍受的是房價比任何東西漲的都快都高!

  更重要的是,我快40歲了,但還要加班,每天晚上加班,週末也要加班,度個假揹著電腦還要加班,沒有老闆強迫,但工作永遠壓過來做不完,外企高度本地化,同事都是同胞,中國企業什麼樣,外企現在也什麼樣,加班就是北京標配的企業文化,沒有例外。

  在這個去上海上千公里只需要8小時從公司到家只有20公里卻需要3小時的城市裡,戀愛是奢侈的,更多的時候應該說成找個伴。互相安慰一下暴走的靈魂。

  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源、安全的食品、快樂的教育,閒適的生活。這些都不是我選擇溫哥華的理由,在移民公司的那一刻,我頭腦裡彷佛一瞬間就想到這個曾經拒絕過周星馳的城市。

溫哥華

  我決定了,我要去溫哥華。

  跟14年前一樣,我甚至都沒有在夢中遭遇過的城市就成了我說走就走的目標。從北京到溫哥華,過一條河而已。

  移民公司嫻熟的操作幫助我很快拿到了PR,我可以登陸了。

  第一次踏上溫哥華的土地,讓我倍感驚奇,去過紐約和洛杉磯的我怎麼也沒辦法把這裡和北美聯繫在這一起。

  這裡更像一個大號的亞洲城市,亞洲元素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除了中國人還有那麼多亞洲國家的移民聚在這裡。

  我想好吧,來之安之;

  登陸的時候是夏天,後來才知道這事溫哥華最美好的季節。這就是命,讓我很快愛上溫哥華,哪怕冬雨的可憎也沒有驅散我對為溫哥華的忠誠。

  每天開著車讓導航指引著我踏遍大溫的角角落落,4個月後,我對這個城市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我對北京的瞭解。

  朋友把這裡描繪成北美生活成本最高的都市,我只覺得這裡是我生活過最好的地方。吃一頓美味的日餐只需要十幾塊錢,去漁人碼頭的螃蟹大餐也不過四十加幣。換算成人民幣這不過是我在公司樓下商務中心的兩杯咖啡價錢。

  生活在溫哥華才知道有一種貴是別人說你貴。

溫哥華夜景

  我算了算,在溫哥華吃喝一個月需要1500加元,差不多和我每個月找代駕叫滴滴的成本差不多,買倆野馬GT不過4萬加元,比我的寶馬M便宜了一半還多。買一套3300尺20年新的house差不多隻要180萬加元。

  作為一個在北京飄過的遊子,除了便宜我還能說什麼。

  很快我回到北京,處理自己的房子換成溫哥華的房子。親友不解,認為我是破釜沉舟,畢竟北京的房子畢竟升值更快,這麼做不理智。

  但是我默默告訴自己,我馬上40歲了,我的下半生不再要爭分奪秒,我要慢慢的看雲捲雲舒,我要牽老婆孩子的手在海邊散步,我需要舒適閒淡的生活,我不要再做職場超人。

  移民很難嗎,融入很難嗎?

  不難!想清楚了,賣了北京的房子搬到溫哥華,很快樂!

  很難!什麼都想要,留著北京的房子等虛無的升值,讓自己苦逼的飛來飛去,還不如留在北京看人潮湧動。




合肥房產諮詢師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您可以參考一下,這哥們,北京土著,其由孩童變成青年的這段時間,這個城市也快速脫變著,城市中的地鐵線路越來越多,相互的交織著、以前在香港電視劇中看到的摩天大廈,已經數不勝數、各項人性化的生活配套設施讓這個城市的所有人已經見怪不怪,而在這座城市繼續變的更好時,他家裡人的一個決定,讓他的家庭離開了這裡,離開時,家裡人告訴他“咱們是用房子的錢去賺取未來這裡更大的房子”,那時,他16歲。轉眼,13年過去了,春節前的一次中學同學聚會應時到來,大家說起了不太經常和他們見面的他,沒錯,他和他的人口數量更大化的家庭沒有像當時說的那樣,回到北京,哪怕是一個比那個更小的房子,而他也發現,離開北京後不光他的人生髮生變化,他的孩子也和在座的其他小朋友也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孩子上學時本可得到很好的教育資源,卻因為沒有居住的地方,只能選擇別的城市現住地的教育,當其長大開始工作時,他肯定要回到北京來工作,但至少要比那些孩子每天多付出近兩個小時的車程,當他遇到愛情時,還要多費些口舌去解釋為什麼沒有住在那裡,等他有了孩子後,一個輪迴又在開啟......

北京這坐城市,都想進來,就別想著出去了,真不太好回。當然,也許您是多套房,那也最好再留留。



奔跑中的牙刷


北京現在是趕人的節奏,現在每年能賣的新房已經及其有限了,估計一兩年之後還會暴漲,並且北京房票會越來越難搞,一旦賣出,你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買回來了,現在咬咬牙,租出去,想辦法租房再攢錢買房子,咬牙挺幾年可能你們以後少奮鬥好多年‍。現在把外地的房子租出去,想辦法支持在北京租一套地段好,裝修也不錯的房子,還有剩餘(在北京買房,應該都在五環外,上班地鐵,生活品質肯定下降,不如租好地段)。能在北京買房最好,買不到也並沒有覺得生活品質下降,挺好的,望參考。不得不承認,北京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資源,還是其他一線城市難以企及的……)


聽小凱說


第一,北京的房子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我們一般人買房,很少有往郊區、農村買的,都是越靠近市內越好。畢竟,市內一個是交通方便,另一個就是周邊的生活服務等更全面,而且大部分的好學校都集中在市內。就算郊區有這些好學校的分校,也跟本校不一樣,只是合作辦的,好的老師卻不在那裡。

第二,房子在的地方,就是一個人的故鄉。在這些本地人眼中,他們上面好幾代人都在這裡生活,他們從小在這裡長大,根就在這裡。可能他們住的房子並不好,也不豪華,但每天出門進門都是認識的人,走在路上互相打個招呼,家裡有個什麼急事,喊一聲也就立馬有人跑出來幫忙。在這裡,他們生活的舒服自在,這套房子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一個圈子,可能會有人去外地打工,但卻很少有人把自己一直生活的圈子給賣了,然後搬到一個沒有熟人的地方。而且作為幾代人居住的地方,這裡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故鄉,房子在,故鄉就在,房子賣了,你回故鄉來還能看到什麼了,這裡還能叫故鄉嗎?



嗨堅果


北京的房產該不該賣,實際核心需要看兩個因素①主觀因素,如果因為工作調動,需要去外地發展,也必須在外地買房定居等,首先您要看看您去外地屬於幾線城市,如果是一線城市還好,如果是三四線城市,實際沒必要賣北京房產。②客觀因素,不管是北京的城市定位和未來潛力,都會是世界大都市,政治,科技,文化,創新中心,更重要是越來越宜居,從醫療,教育等等來看,北京的房產一定是最保值的,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北京的房產可以留一留


高立寧998


根據自己生活方式來決定要不要賣,喜歡快節奏的生活就繼續在北京生活下去,如果想讓生活節奏慢下來就在比較安逸的城市落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