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寒冬之下,眾生皆苦。


過去兩年,籠罩在國內汽車行業頭頂上的那層厚厚的陰霾久久沒有散去,而今年開年的疫情更是讓人猝不及防,許多車企原本的節奏也因此被打亂。面對這般艱難的外部環境,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今年1-2月,我國狹義乘用車綜合銷量累計達到1,968,993輛,較去年同期驟跌41%。從各國別細分市場來看,包括德系、日系和自主品牌在內,無一例外地都出現了銷量下滑。不過,相較於德系和日系三成左右的滑坡幅度,美系品牌累計銷量同比跌幅達到45.1%,與之對應的市場份額也進一步萎縮至8.6%。


從曾經紅極一時與德系、日系車企並駕齊驅,到如今顯露疲態逐漸被對手們甩在身後,美系車企在國內的境遇不禁令人唏噓。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那麼,美系車企還能完成自我救贖嗎?


顯然,當前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下,美系車企肩上所承受的壓力要比對手們大得多。無論是起家於底特律的三大老牌汽車製造商,還是特斯拉這樣的電動車豪門新貴,它們心裡很清楚,接下來邁出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容不得半點閃失。


憶往昔意氣風發


在國內汽車市場中,玩得最溜的非德系品牌莫屬,因為深諳中國人的心理訴求,大眾、奔馳、寶馬似乎總能把握住每一個契機,從產品到營銷到服務,分寸拿捏得死死的。同樣,日系品牌依靠匠心精神和靠譜品質來打動人心,像雅閣、卡羅拉、軒逸之類的產品,身後都擁有一大幫忠實擁躉。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而美系品牌呢?或許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對美系品牌的認知停留在“大塊頭”、“大排量”、“油老虎”等層面。確實,自從二戰之後,激情無處安放的美國人,打造出了一臺臺充滿荷爾蒙氣息的Muscle Car,比如野馬、科邁羅、挑戰者,給世界各地無數追崇性能的車迷送去了福利。


在和平年代,美國人建立了自己的汽車文化,而美系品牌經過不斷髮展和創新,也塑造了自己的特色。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美系品牌也明白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並有針對性地投放了相應的產品和部署了一些創新技術。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如果回顧美系品牌在國內的風光歲月,那麼一定少不了賽歐、凱越、科魯茲、福克斯這些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代表作。在當時,美系車以極其鮮明的性格和引領潮流的態度,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喜愛。


實際上,美系品牌對市場並不缺乏敏銳的洞察力,特別是緊緊抓住了國內SUV熱的紅利,昂科拉、翼搏、創酷的問世,在當時掀起了一股小型SUV消費風潮。這也讓美系品牌在SUV領域的佈局更加主動,翼虎、昂科威的先後入市,再次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熱捧,一度出現加價銷售、一車難求的局面。


為了順應節能環保趨勢,美系品牌也開始在國內開發及推廣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注重汽車動力性能和操控感受的同時,也兼顧燃油經濟性。相比過去只是粗暴地通過增加排量來獲得強勁動力,美系品牌選擇了用一種妥協的方式來為自己贏得鞏固市場的機會。


江山易打不易守


無奈市場瞬息萬變,美系品牌終究還是遇到了“天花板”。


總體銷量1,748,732輛,同比下滑19.4%,這是美系品牌2019年在中國市場交出的成績單。


拋開整體車市大環境與中美貿易戰等因素的影響,品牌弱化、產品老化、缺少爆款、保值率低以及消費者信心不足等多種因素,成為了阻礙美系品牌實現增長的絆腳石。


目前,美系品牌仍然深陷價格戰漩渦中難以自拔。當車市高速增長時,美系品牌通過打價格戰搶到了一點份額,可以說嚐到了甜頭。然而,隨著車市進入負增長階段,價格戰並不會起到實質性的助推作用,相反,還給品牌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對於已經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生產的特斯拉,即便享受著政策福利,股價也一度瘋漲,但依然難逃被各種負面事件纏身。陷入虧損泥潭、企業管理混亂、高管醜聞等等,前不久還因為“減配風波”而遭受質疑,這些都給特斯拉今後一段時間的市場表現蒙上了一層陰影。


放眼全球市場,與日系車企在中國、東南亞、歐洲等市場始終保持穩定發揮,以及中國自主品牌在海外大舉擴張不同的是,美系車企的收縮戰略在近幾年表現得十分明顯。


也許,美系車企在舒適區待得時間久了,骨子裡還受著工業時代機械思維的影響,缺乏相應的“自顛覆”機制,反而束縛了手腳和創新性的轉型思路。


當然,以破局者身份闖入造車領域的特斯拉,那副咄咄逼人之勢,也在倒逼它們儘快做出改變。


今年有點“南”


疫情席捲全球,對汽車行業的衝擊尤為明顯,供應鏈中斷、工廠停工、車市低迷、經銷商破產,一系列連鎖反應不斷髮酵,加劇了車企的生存危機。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更何況目前美國已經成為了疫情“震中”,這也讓美系車企傷透了腦筋。近年來,裁員、關廠、砍掉非核心業務等措施已經成為美系車企的“家常便飯”。只不過,這一次還沒來得及緩口氣,疫情的突然爆發,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


通用已經決定撤回2020年財務業績目標。同時,還從現有信用額度中借款160億美元,增加現金儲備至320億美元,以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


另外,通用將從4月1日起延遲發放約6.9萬名白領員工20%的現金薪酬,推遲發放的薪資連同利息將於明年3月15日前一次性付清,員工的醫療福利不會受到影響。此外,約6500名無法遠程工作的員工,公司將實行“帶薪停工”,員工將獲得全部工資的75%,並保留工齡和醫療福利。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福特已經將北美工廠停產時間延長至3月30日以後,並計劃從5月1日起,把公司前300名高管薪酬的20%至50%至少推遲5個月發放,推遲發放的積存工資將在公司償還至少70億美元的汽車債務後發放。


此外,福特將推遲以業績為基礎的加薪,暫停白領員工的加班費,凍結非關鍵技能崗位的招聘。而對於那些無法遠程工作的員工,工作時間和薪酬可能會“暫時減少”。如果疫情持續時間比預期更長,福特也不得不考慮裁員等方式。


菲亞特克萊斯勒因疫情已經暫停了北美地區所有制造業務,這導致公司近2000名合同工遭到解僱。


特斯拉已經縮減內華達州超級工廠的生產規模,並關閉工廠14天,同時還計劃將內華達州工廠的員工裁減約75%。


雖然裁員舉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壓力,起到削減開支的作用,但畢竟只是杯水車薪,如果疫情進一步擴散,美系車企就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也不一定管用,到時候還可能會面臨更大的企業經營壓力。


還有翻盤希望嗎?


隨著汽車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消費者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隨便拿一款全球車型到中國就能大賣的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在存量競爭階段的中國市場,美系車企要想真正地站穩腳跟,就必須徹徹底底地落實本土化,打造更多符合國內消費者喜好的好產品。


好在,美系車企已經有所行動。3月初,通用宣佈,2020-2025年期間,將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投入200億美元的資金和資源。同時,通用首次向外界展示了電氣化戰略的核心,搭載Ultium專屬電池的第三代全球電動車平臺。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對於中國市場,通用之前制定的新能源車型投放計劃有望超額完成。2019年,通用新能源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激增85%。


繼去年在中國推出20餘款全新及改款車型之後,通用今年將保持產品發佈節奏,進一步聚焦豪華車、中大型SUV及MPV等深受消費者青睞的細分市場。


2019年4月,福特中國發布了2.0戰略,其中除了本土化的人才策略之外,“福特中國產品330計劃”備受關注。按照規劃,福特將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新車型,產品涵蓋福特和林肯兩大品牌,其中超過10款新能源車型。目前林肯國產化的進程正在推進,首款國產車型冒險家已經上市。


深度 | 美系車,在危機中蟄伏前行


在發佈新車的同時,福特也將堅持“創新以人為本”的理念,從中國消費者使用角度出發,將最適合的技術搭載到新發布的車型上。


克萊斯勒正在加速推進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希望從源頭進行改變,敏捷應對市場環境變化,迅速推出差異化的新產品來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在產品質量層面繼續改善,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


在美系車企看來,在最焦灼的時刻,不放棄,或許就是為了更好地進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