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明治維新與其說是一場革新,不如說是一場革命。這是因為它摧毀了舊的政權和社會結構,並建立了新秩序。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明治維新誕生於德川時代的廢墟之中。為了弄清楚明治維新的前因與後果,我們還需要了解德川時代的基本狀況。為了更為鮮明地把握德川時代的特徵,我們可以用明清時代的中國作為參照。

一、德川時代的政治和社會體制

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獲勝,掌握了全國的實權,成為最高統治者。三年後,德川家康在江戶,也就是今天的東京,開創幕府。1600年到1868年,一共268年,這段時期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德川時代。在德川時代之前,日本總是動盪不安,戰亂不止。到了德川時代日本終於迎來了長達260年的和平時期。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研究者往往用“幕藩體制”來概括德川家康確立的政治和社會體制。那什麼叫“幕藩體制”呢?

“幕”指的是位於江戶,以將軍為核心的幕府。“幕府”這個詞來自中國,最早是指將軍出征時設置在陣中的指揮所。因為要行軍打仗,不斷轉移陣地,所以一般用帳幕來充當指揮所。這個帳幕雖然簡陋,但是莊重威嚴,所以人們尊稱為“幕府”。這個詞後來傳到了日本,就開始代指以“將軍”為首的軍事和行政機構。

“藩”指的是分佈在日本各地的,以“大名”為核心的大大小小的“藩國”。在明治維新裡有兩個最活躍的“藩”,一個是長州藩,一個是薩摩藩,這兩個大藩一聯手,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之後,他們兩家又壟斷中央政權長達40多年。

德川時代的這種政治體制,其實有點類似我國周代的分封制,周武王滅掉商朝之後建立周朝,但是因為當時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官僚體系也不發達,周武王沒辦法一個人管理那麼大一個國家,於是分封了很多諸侯國,像魯國,齊國,宋國等等。

在周朝,周天子是最高統治者,掌管中央政府。像魯國的國王和齊國的國王,這些人都是諸侯,他們掌管地方政府。

在德川時代的日本,幕府可以看作中央政府,將軍相當於周天子。各個藩,可以被看作是地方政府,各個藩的領導者,被叫做“大名”,他們可以比作是諸侯。

我們先來說一說,將軍的統治機構——幕府。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幕府是當時日本的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全國八分之一的領地。如果連同“旗本”的領地在內,幕府能夠佔到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旗本”是“軍旗”的旗,“根本”的本。他們是將軍的直屬家臣,是將軍最信賴的近衛軍。

當時日本全國的土地,除了幕府和旗本控制的四分之一的領地,另外的四分之三都要交給“大名”來管理。

“大名”什麼意思呢?一種說法是,擁有偉大名聲的人。另一種說法是,擁有龐大領地的人。

喜歡日本戰國曆史的朋友應該知道,當時的著名武將,像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些人都是大名。他們武力割據一方,秣馬厲兵,伺機擴大地盤,企圖統一全國。不過在戰國時代殘酷的鬥爭裡,最終勝出的是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雖然強大,但是沒有強大到能夠消滅國內所有對手的程度。德川家康憑藉著自己的武力,威懾他的主要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他還利用種種策略,分化和拉攏敵對的陣營。德川家康這一硬一軟的手段,奠定了他們德川家260多年的霸業。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德川家康的這種做法,和我們中國古代歷代王朝的開拓者都不太一樣。在中國,一個王朝快要終結的時候,也是群雄並起,分裂割據。但是,一個新王朝的開創者,都是以徹底統一全國為目標的。他們要把所有的敵人都消滅乾淨,絕對不留後患。

德川家康不是這樣,只要你們這些地方勢力對我表示臣服,我就不會消滅你。關原之戰後,日本各地的大名都對德川家康表示了臣服,德川家康也承認他們對各地的控制權。

在當時,藩國的數量有260多個,也就有260多位大名。這些大名控制的領地有大有小。那個時候,稻米產量是衡量生產力的一般標尺。一個藩的稻米產量越多,說明這個藩的領地也就越大。後來,大家用稻米一年的總產量,來表示領地的大小。

德川將軍家,擁有最多的稻米產量400萬石。也就是說,德川將軍家,有400萬石的領地。德川將軍家之外,領地最大的是加賀藩,他們一年生產的稻米總產量超過100萬石,也就是說他們的領地是100萬石。

大家如果看過《利家與松》這部大河劇的話,應該對加賀藩有所瞭解,唐澤壽明飾演的前田利家正是加賀藩第一任藩主。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在德川時代,如果一個領主的領地不超過1萬石,他是不能被叫做大名的。有朋友可能會問,1石稻米有多重呢?石,是石頭的石,在古代是容積單位。在日本,1石相當於現在的180升,能裝150公斤的稻米,這個分量大概夠一個成年人吃一年。

如果大家想知道日本的武士,一天要吃多少飯的話,你們可以拿一個500毫升的空的礦泉水瓶裝滿生米,然後把這些生米煮成熟飯。你會發現,做出來的飯,分量還是挺大的,基本是夠一個人吃一天的。而且,和現代人不一樣,古代的日本人一天只吃兩頓飯。當然,武士作戰的時候他們會加餐。

有朋友可能還會問,加賀藩有100萬石的領地,是說加賀藩的大名一年能收入100萬石稻米嗎?不是這樣的,如果這樣的話,農民就沒吃的了。

德川時代的稅率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間。“加賀藩”全藩一年能收入100萬石稻米,其中需要繳納給加賀藩大名的稻米,在25萬石到33萬石左右。剩下的稻米,就屬於農民啦。

我們剛才提到,德川時代總共有260多位大名。這些大名根據和將軍家關係的遠近,分為三類,分別是“親藩大名”,“譜代大名”和“外樣大名”。

“親藩大名”,顧名思義就是跟將軍家有親戚關係的大名。親藩大名主要是“御三家”和“御三卿”,這六個家族。

御是“御林軍”的御。“御三家”的意思是,有自己的藩國和領地的三個家族;“御三卿”是指,沒有自己的領地,只有這個名號的三個家族。他們都姓德川。所以,御三卿的地位,會比御三家低一點。

現在很多日本女團裡,也有“御三家”和“御三卿”的說法,她們的粉絲管這些女團裡實力最出眾的、C位出道的三個成員,叫做“御三家”。稍微弱一點三個成員,叫“御三卿”。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那什麼叫作“譜代大名”呢?“譜代大名”,就是家譜上代代都效忠德川家的大名,指的是跟隨德川家康打天下的功臣,創建總公司的老員工,老職員。

跟“親藩大名”相比,譜代大名”的領地規模比較小。一般都在5萬石左右,超過10萬石的很少。德川政權的核心內閣成員,都是從這些老員工的家族裡選拔任用的。

“外樣大名”,就是對於德川家來說,是外人的大名。換句話說,就是“非嫡系”。他們跟德川家的關係最不緊密。這些大名之中,好多原來甚至是德川家康的對手。只是被德川家康打敗之後,才開始向德川家康表示了臣服。

德川家康與這些外樣大名相比,實力佔優,但是從來沒有強大到足以用武力,徹底征服他們。外樣大名,他們也沒有強大到可以用武力反抗的程度。這種實力上的相對均衡,在德川時代維持了260多年,也就維持了260多年的和平。

二、日本德川時代和中國明清時代的不同

上面就是,我對德川時代的政治和社會體制的一個簡單介紹。如果我們比較日本的德川時代和中國的明清時代的話,我們能發現,這兩個國家差異特別大,簡直是像兩個世界。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下面,就讓我們從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會習俗這三個方面,來比較一下。

(1)從政治制度上來講

明清時代的中國,是以皇帝獨裁、中央集權、郡縣制度和文官政治為特徵的。德川時代的日本,是以將軍集權、大名分權、封建割據和兵農分離為特徵。

在明清中國,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中。明清時代是中國君主集權制度的頂峰。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設置了內閣。清朝又進一步設置了軍機處。中國的這種政權組織形式,保證皇權可以不受任何干擾,獨攬一切。君主擁有無限的權力,中國的皇帝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法律,臣民必須服從。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不過,在德川時代的日本,情況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的日本是個大名聯邦國家,全國共由260多個藩國組成。德川將軍是最大的大名,但也只能直接控制全國八分之一的領地。德川將軍家壟斷了中央政府,但必須把地方治理的大多數職能,委託給260多位大名。

我們再比較一下,這兩個國家的統治階層。

明清中國的統治階層,不是貴族,不是武士,而是士大夫。什麼叫“士大夫”呢,一般是指當官有職位的人,也指還沒有做官,但是有聲望的讀書人。我們在第一講裡提到的李鴻章,就是士大夫的代表。這些人, 他們可以通過刻苦努力,參加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當時的日本,這種情況絕不可能發生。

日本的統治階層是武士,是軍人。武士是專職的戰鬥集團,以殺人為業。在戰國時代,誰在戰場上殺的人多,誰能打勝仗,誰的功勞就大。戰國時代是“下克上”的時代,實力萬能的時代。有多大能耐就有多大回報。比如說豐臣秀吉,他雖然出身農民,但是,他最終能夠成為最高的權力者。

在戰國時代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民和武士沒有嚴格區別。打仗的時候,農民拿起來武器就變成了武士,仗打完了,放下武器拿起農具,就又變回了農民。這種狀況直到豐臣秀吉採取了“兵農分離”的政策之後,發生了改變。

豐臣秀吉把農民和武士區分開來。農民只負責生產,不允許持有兵器,他們的子子孫孫,也要專門從事農業。武士只負責作戰,武士的子孫也世世代代都是武士。武士住在城市,靠領取俸祿過活。

在德川時代,如果你是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不管多麼努力,積累多少財富,也很難改變自己的身份,變成武士。到了德川時代的中後期,出現了很多擁有大片土地的農民,他們比下級武士還要富裕,但是仍然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身份。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在那個時代,如果你想要改變出身,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去武士家當養子,只有這樣你才可能繼承這家的武士身份。

武士原來都是職業軍人,是不大讀書的武夫。進入德川時代漫長的和平期之後,無仗可打,這些人才慢慢關心起學問來。

不過,日本不存在科舉制度,決定武士上升渠道的,不是考試,而是出身和門第。如果祖先是高級武士,那麼他的子孫後代也都是高級武士,享有高官厚祿。如果祖先是下級武士,那不管子孫多麼努力,也很難改變自己的地位。

好,看完了統治階層的不一樣,我們再看一看思想文化上,這兩個國家有什麼不同?

(2)從思想文化上來講

中國當時的官方學問是儒學。國家的治理依靠文官,文官要經過科舉制度來加以選拔。

德川時代的日本人也學習儒學,但是因為沒有科舉,儒學不是統治思想,也稱不上是真正的“官方學問”。

德川時代的日本人尚武,自詡是武國,是武士之國。他們的潛臺詞是,當時的中國和朝鮮尚文,都是文人之國。

(3)我們再來看看生活習俗

從生活習俗上來講,明清時代的中國人重視宗法和血緣,遵循儒家的禮制。

德川時代:日本的“舊社會”長什麼樣?

德川時代的日本人沒那麼看重血緣,如果自己家沒有兒子,他就會收養別人家的兒子來繼承家業。而且,德川時代的日本人名義上都是佛教徒,都要接受寺廟的管理。德川政府規定,當時的每一個國民,不管他男女老幼,不管他的職業和階級,都必須去信佛教,還要在某一個寺廟登記,這其實就有點像我們現在的戶籍制度。

三、總結

在這篇文章裡面,我給你介紹了,德川時代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結構,並且對比了日本和當時中國的顯著不同。德川時代的這種政治和社會制度,雖然給日本帶來了260年的和平,不過,到了它的後期,這種制度,已經危機四伏,最終,導致了它的崩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