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際爆發疫情,各國會存著自己的糧食不出口嗎?

A百姓心聲共鳴A


最近這兩天,我們國家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大面積降溫,新疆、寧夏的西北地區紛紛下起大雪,而專家也給出這次全國大面積降溫為“非典型”降溫,意思是說近十年來非常罕見的降溫。春耕在即,今年國內出現“非典型”降溫,糧食的產量肯定會受到影響,如果我們再把眼球放到國外的話,就會發現目前國外受到疫情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當中更為嚴重,截至今天國外確診患者超過47萬人,死亡人數更是超過2萬人,可以說每天一覺起來,國外新增確認人數都是好幾萬,這種情況下,今年咱們有沒有必要家裡面囤點糧食呢?

要想知道今年要不要囤積糧食,那咱們首先就要知道今年國內的糧食價格有沒有可能出現上漲?或者說出現糧食短缺現象?只有弄清楚了這兩個問題,咱們的答案自然就清楚了。下邊老張就簡單談一下我的個人理由:

國內糧食儲備相對充足。我們國家有18億畝基本農田的保障,再加上咱們國家地域遼闊,所以不光每年糧食總產量體量巨大,而且糧食種類齊全,這就從根本上保障了咱們居民用糧。或許有人會說咱們國內大豆需求9/10靠進口,但是這不意味咱們國內大豆缺口真的就這麼大,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這幾年咱們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推出“大豆振興計劃”,通過提高大豆補貼都方式直接鼓勵農民種植大豆。其次咱們國家葵花籽、花生、油菜等其他大豆替代品也比較充足,所以說實際上大豆缺口並非完全沒辦法填補,至於其他糧食作物,更是如此。

全球多個國家糧食禁止出口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現在由於全球疫情肆虐,多個國家對於疫情防治心裡沒有底,所以禁止糧食出口,但是目前全球糧食被沒有這麼嚴重。今年影響糧食需求的最大因素目前看來是東非蝗災,但是蝗災主要影響的是東非和中東地區,這個地區殊為敏感,是各個世界大國勢力角逐的地盤,而偏偏這個地區糧食需要大量進口,所以手裡握有糧食就有了談判的籌碼,所以禁止糧食出口只是假象,我們要理性看待。

雖然現在已經到了春耕季節,疫情也會對春耕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目前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老張認為產生的影響,咱們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減少。咱們國家是一個糧食大國,連續三年來國內水稻都取得了豐收,水稻總產量連續三年上升,因此在老張看來,世界的糧食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但是咱們國內的糧食價格目前看來出現較大範圍的漲幅基本上不太可能,這也意味著咱們國內的糧食比較穩定,所以目前看來囤積糧食並不是必要的,但是可以適量的囤一些。


阿源娛樂


從國家和個人利益來說,如果能夠自給自足並有多餘產量的前提下各國肯定會出口,但是反過來為了國家利益和國內民眾,自身產量不足的情況下肯定會停止出口。中國現在對外援助的政策始終對外的口徑是在保證自身供應的前提下對外援助,別的國家也是必然。這次疫情或多或少會對全球產業鏈格局進行重塑,中國的工業國基礎肯定會收到衝擊,外資工廠有步驟,有條件,向本國轉移,特別是關係到國家和民生安全的工業基礎生產,這對全球化是負面影響,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消化。


千山黃葉飛


各國情況不一樣,要看人口數字和出口糧食的收入在該國經濟中的比重,但是就算是傳統的農產品出口國應該也會對糧食出口有一定的限制措施,優先保證本國的供應和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