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生三造共和,身後家業被焚,險無葬身地,卻大節無虧


段祺瑞,北洋時代叱吒風雲的人物,號稱“北洋之虎”,一生三造共和,曾四任總理,一任國家元首,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舉足輕重的實權派人物,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卻黯淡無光,離世後更是淒涼無比,險些無葬身之地。

人物:一生三造共和,身後家業被焚,險無葬身地,卻大節無虧

段祺瑞

1926年,段祺瑞宣佈下野,退居天津租界,每天下圍棋打麻將吃齋唸佛,再無東山再起的鬥志。此時的他選擇安度晚年,離開權力中心是明智的選擇,因為屬於他的北洋時代已經過去。

可是段祺瑞卻不曾料想到,遠離權力後,這位叱吒風雲的英雄,卻時常為了吃穿發愁,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段祺瑞號稱“六不總理”,即“不貪、不賭、不抽、不嫖、不喝、不佔”,縱觀他的一生,他也確實做到了。

江蘇督軍齊燮元曾送給段祺瑞一件幾扇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屏風,五光十色,非常珍貴,家人非常喜歡,但是段祺瑞堅決不收。

不僅珍貴的物品不收,就連土特產他也不收,張作霖給段祺瑞送來一些東北特產,並不值錢,但段祺瑞依然死活不肯收,最後在張作霖副官一再懇求下,才勉強收下兩條江魚。

段祺瑞還從不利用手中職權巧取豪奪,段祺瑞曾經住的一個房子,是袁世凱打牌贏得,然後送給了段祺瑞,但是袁世凱死後,房主便拿著房契來要房,那時的段祺瑞還是國務總理,位高權重,但是看到原房主有房契,便毫不猶豫的將房屋交還。

段祺瑞的操守在當時的整個官場堪稱一股清流,能做到他這一點的絕非易事

段祺瑞不僅不仗著權力奪物,在感情方面段祺瑞還從不勉強。

  • 段祺瑞娶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如花,知書達禮,段祺瑞很喜歡。但段祺瑞得知早在進門時她早已有心上人時,段祺瑞便忍痛割愛,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讓姨太出嫁的事,在當時傳為佳話。

因為一生堅守六不操守,在他下野時他名下沒有什麼財產,以至於多次借住朋友或者曾經部屬的房子。

下野後,段祺瑞面對的困難開始了。據說,1926年6月黎元洪曾將段祺瑞告上法庭,原因竟是段祺瑞無力償還7萬大洋的欠款。不僅黎元洪來要債,之前的債主也紛紛要求段祺瑞還錢,一時間弄得段祺瑞在生活上捉襟見肘。

在天津時,從來不過問家中經濟的段祺瑞開始親自管理家中吃穿用度,僕人、廚師紛紛減少,甚至到了住宅門前無人站崗的地步,最後昔日的部下實在看不下去,親自跑到門前為其站崗。

人物:一生三造共和,身後家業被焚,險無葬身地,卻大節無虧

段祺瑞(一排左四)

可以說,段祺瑞應該是同時代軍閥中,最窮的一個。但是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在大是大非面前,段祺瑞從不含糊,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請其出任偽職。

為避免日本人的要挾,段祺瑞舉家遷來上海,公開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他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說:

“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愛國朝野一致,救國惟有自救耳。”

來到上海後,段祺瑞得到的很高的禮遇,但還是借住在他人的房子,他在上海的住處是昔日清朝大臣盛宣懷的宅院,國民政府每月供給他兩萬元生活費,雖不富裕,但維持生活足矣。

此後的三年,是段祺瑞晚年最安穩的時光。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因病離世,享年七十二歲。

他的遺願是死後歸葬北方,可是沒想到就這個不算複雜的願望卻一波三折。

1936年12月中旬,段祺瑞的靈柩被運抵北平,暫時放在了臥佛寺,本來段祺瑞的舊屬想將段祺瑞葬在香山寶勝寺的舊址,但段家長子段宏業不同意,執意要繼續尋找理想的塋地。

結果這一耽擱就拖延到戰爭爆發,那邊都打仗了段祺瑞還未入土為安,日本人佔領北平後,怨恨當年段祺瑞的南下之舉,強令段家移除靈柩。

段宏業無奈,只好將靈柩匆匆從臥佛寺起出,然後草草掩埋在了北京西郊白石橋段家三叔的墓地南側,這根本不在段家的計劃之內,當時時局動盪,段祺瑞險些無葬身之地。

然而這也不是段祺瑞最後的歸葬地,1964年,段祺瑞的生前好友、老部下章士釗出面,協助段家,將段祺瑞的靈柩移葬於北京香山萬安公墓。

人物:一生三造共和,身後家業被焚,險無葬身地,卻大節無虧

段祺瑞

段祺瑞離世後的淒涼還不僅表現於此,日本人進北平後,依然是為了洩憤,將段祺瑞在北平的住宅(此住宅是段祺瑞將袁世凱所贈房屋歸還後,段祺瑞部屬實在不忍其租房,便集資為他所蓋,是他唯一自己的住宅)強行佔據。

段祺瑞舊屬王楚卿曾具體描述過段家給日本人騰房子時的情景:

段祺瑞六十大壽時裝幀十分考究的《延慶錄》和段祺瑞與北洋軍政要人交通的信件全部被燒了,就連段家家譜也沒能逃出厄運,大部分也被燒掉了。

燒完這些,段家的各種木器傢俱、古董珍玩,陸陸續續也被抬到公館大門口一字排開,最終全部被賤賣掉了。

世態炎涼,誰能想到昔日的北洋之虎,身後竟然受到如此屈辱,本來就沒有什麼家業,這回更是乾乾淨淨了。

如果段祺瑞泉下有知,我想他對住宅內的傢俱、古董、信件都不會特別在意,他最痛心的應該是段家家譜。

人物:一生三造共和,身後家業被焚,險無葬身地,卻大節無虧

段祺瑞書法


梁啟超曾評價段祺瑞:“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縱觀段祺瑞的一生,雖然執政時有些短處,但總體上,他對國家是有貢獻的,不僅三造共和,他還曾派徐樹錚收復了外蒙,晚年更是拒絕日本人的威逼利誘,大節無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