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浙江溫州,泰順,上交垟古村落。

位於浙江最南浙閩交界處,羅陽鎮城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一處隱匿的古樸世界。

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這裡融合了浙閩建築特色的古民居,隱於深山之中,處處散發著自然恬淡的氣息,就像一幅展開的畫卷,充滿了詩情畫意。

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清嘉慶年間,兵荒馬亂,祖籍福建同安的曾氏遷居於此處。200多年間,子孫支派繁衍,男耕女織,創造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在長期安居樂業的環境下,曾氏一族亦是人才輩出:有舉人一名,貢生七名。

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曾氏家族在此村落聚居,沿襲福建土築的特色,修建了高大結實,有糧有水的貯料與防禦型土樓自保,如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這裡的曾氏土樓與水城厝。

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曾氏土樓是一座典型的方型土樓。只有一扇大門能進出,左右方和後方挖有護城河,既有隔離作用,又可為防火所備用。圍牆高大,下層用塊石砌成,上部用泥土夯牆,平時充當堆放穀物和農具的倉庫,一旦有入侵者,他們就集中入土樓藏身。

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圍牆內部用柱子與梁木形成二層建築框架。四個層角均有樓梯上樓,二樓四面迴廊相通,當地人也稱之為“四面廳”,平面呈“口”字形佈置,四面的建築圍成了中央的天井,別具特色。

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水城厝位於土樓西面,環繞曾氏家廟而建,呈圍牆式。原有建築三十多間,家廟的左右兩邊原本有民居建築,是曾氏的祖屋。水城厝與家廟間為半月形的水塘,在家廟門樓東西各有兩條土石堤路貫通水塘。站在遠處看去,在水城厝包圍下的曾氏村落就像一座小城池,只要將唯一的一座大門一閉,儼然可據關自守,隱隱顯示出曾氏家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在上交垟古村落,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築還有藥店、下新厝、凹店、下書齋、上書齋、外店等。這些民居大多為合院結構,也有呈“一”字形的民居建築。民居簷柱與金柱之間的抱頭梁很多不做“月梁”式樣,而呈直方形,並在梁頭稍事雕刻。有少數民居的抱頭梁整段兼作淺木雕,風格樸實、淡雅。

泰順曾氏一族最有名的土樓,已 200 多年了

質樸的古村落,令人眷戀和嚮往。這裡“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古意綿長,引人入勝。附近有古廊橋、紅巖雙瀑等景觀,值得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