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穩“方向盤” 服務實體更準 重慶銀行主動作為 為實體經濟再添“羽翼”

3月27日晚間,重慶銀行發佈2019年度業績公告,資產達到5012.32億元,同比增長11.3%,實現淨利潤人民幣43.21億元,同比增長13.1%;貸款總額2473.49億元,增長349.18億元,增幅16.4%;不良貸款率繼續走低至1.27%,比年初下降了0.09個百分點。

作為全國第一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內地商行,重慶銀行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同時,該行保持規模、效益、結構、質量的穩定和協調發展。

業績持續“穩中向好” 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

繼2018年交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靚麗年報之後,重慶銀行2019年交出的成績單再給投資者帶來驚喜,資產規模、經營效益以及信貸質量和抗風險能力等多項業績指標穩中有升,呈現向好趨勢。

年報顯示,2019年資產總額突破5000億元,達到5012.32億元,增幅11.3%;實現淨利潤43.21億元,同比增長13.1%。貸款總額2473.49億元,增幅16.4%。存款總額2810.49億元,增幅9.6%,其中儲蓄存款突破1000億元,達到1008億元,同比增長203億元,增幅25.3%;不良貸款率1.27%,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

據悉,重慶銀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資產投放向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大力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實體企業融資規模和佔比穩步提升。截至2019年末,個人消費類貸款同比增長31.9%,佔貸款比例升至30.2%,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同比增長24.1%,佔貸款比例升至13%,同時小微客戶實現同比增長30.62%。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銀行集團協同和邊際貢獻效應持續顯現,

控股的鈊渝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實現淨利潤2.3億元;參股的馬上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勢頭良好;在西部地區城商行中首家獲得普通類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衍生品交易規模突破100億元。連續三年獲得標準普爾“BBB-/穩定/A-3”投資級評級,在英國《銀行家》雜誌的全球千家銀行排名247位,排名持續提升,在內地城商行中處於領先。

“金融活水”精準灌溉 多層次服務實體經濟

據介紹,2019年重慶銀行持續鞏固業務優勢,抓住機遇,主動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進一步提升。通過實施服務實體企業“春夏秋冬”四季行動,紮實開展金融服務推介、“百行進萬企”等活動,深入全市27個區縣,與2000多戶民企面對面交流,組織民營企業走進上交所。推出5大類、60餘個特色化融資產品,差異化及時滿足企業融資需求。解決企業短貸長用的“優優貸”新增投放35億元,解決企業缺少抵押的“實體信用貸”新增投放近4億元。率先在重慶市落地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項目。

在普惠金融領域,該行推廣“好企貸”、“優優貸”、“實體信用貸”等創新模式,支持經濟薄弱環節,努力降低融資成本,做好減費讓利,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截止2019年末,“好企貸”品牌產品不斷豐富,包括稅信貸、稅抵貸、個體工商戶、政採貸、房抵貸、助農貸等10個子產品在“三省一市”(四川、陝西、貴州、重慶)運營,形成多場景、跨區域、多擔保方式並存的創新貸款業務體系,累計受理申請5.75萬筆,累計投放88.43億元,累計投放1.46萬筆,餘額39.50億。

在供應鏈業務領域,重慶銀行與核心企業互聯合作,儲備並研發供應商政府採購貸款、養殖戶生豬貸款等切實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在線產品,客戶僅需到線下營業網點開戶,後續即可通過在線操作,實現真正的線上申請、線上審批、極速放款,可有效為鏈條上企業緩解資金週轉緊張的燃眉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民生活消費領域,重慶銀行積極推進網點智能化、特色化建設,智能櫃員機實現網點全覆蓋,客戶可通過移動金融服務終端,快捷辦理個人非現金業務。推進消費金融提檔升級,推出面向高層次人才的“人才貸”,面向民企從業人員研發“民優貸”,持續優化信用卡用卡環境,以優質產品和服務,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截至12月末,個人存貸款合計規模近2000億元,線下、線上貸款業務齊頭並舉,實現雙豐收,首年實現了“個人存貸款規模雙雙增長超百億元”。客戶總量、貸款餘額、活動商戶數和資產質量等核心指標保持同業領先。

金融脫貧腳步履實 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如何找準金融扶貧、服務鄉村振興著力點,發揮金融槓桿的“撬動效應”?近年來,重慶銀行聚焦精準扶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和定點扶貧三大重點,建立總行領導班子對口14個國貧區縣18個深度貧困鄉鎮的聯繫機制,設立15個部室組成的戰略推進工作組和涉農專營機構三農金融部,創設信貸額度單列、內部定價傾斜、資本成本優惠、專項費用預算和人力資源支持的 “五單”保障機制,制定“三農”及扶貧金融服務盡職免責管理辦法,打造“誠信村”和“雙基”聯動模式,建立與墊江縣澄溪鎮、彭水縣、萬州區的戰略合作關係,攜手與市農業擔保、市交通擔保等機構合作推進,因地制宜延伸金融服務觸角。

截止到2019年末,重慶涉農貸款餘額310.13億元,較年初增長25.33億元;精準扶貧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近80%,達到23億元。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六產·助農貸”“支困貸”等特色產品,分別增長39%、69%。打造“金融進村+代理網點+流動服務”的惠民服務模式。

讓金融的力量惠及每一寸土地,讓優質的服務遍及每一處人群,是重慶銀行作為一家金融國企的美好願景和不懈追求。當前,重慶銀行正以飽滿的熱情、創新的思維擘畫著三農發展的美好藍圖,走出了一條批量化、專業化、智能化、特色化、差異化、集約化的金融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之路。

促進內陸開放建設 重視綠色金融發展

在服務國家重大政策方面,重慶銀行也有可圈可點的表現。助力重慶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重慶銀行提供備用信用證增信的境外美元債券成功發行,全年辦理國際貿易融資同比增長29.17%。其中,2019年6月18日,由重慶銀行提供備用信用證增信的遵義道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境外美元債券成功發行。債券金額8100萬美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4.6%,超額認購逾5倍。這是近兩年由城商行和農商行通過備用信用證增信方式發行的同期限美元債中票面利率最低、認購倍數最多的債券。

同時,重慶銀行推出標準化供應鏈金融產品,創新開展商票通、商票保貼、保理業務,實現供應鏈金融投放63.87億元。在打通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支付通道後,實現我行全球貿金系統與人民銀行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直連,打造智能化跨境支付結算平臺。實現跨境結算量40.54億美元,同比增長24.28%。

此外,重慶銀行在總行、分行設立綠色金融專營部門,率先開展綠色金融標準化試點工作。截至去年末綠色信貸餘額超過90億元,同比增長68%。用好成功發行的重慶市首單綠色金融債券,所募集資金60億元投向清潔能源、綠色交通、汙染防治等綠色產業。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更考驗銀行智慧

從銀行業務佈局來看,保持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無疑是提升自身經營業績的重要契機。不過,如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僅考驗著各家銀行的定力,更考驗著各家銀行的智慧。

“金融科技是重慶銀行近年來投入比較大的一個領域。未來,我們還要不斷加大投入,要通過加大投入,在金融科技領域形成真正的競爭力。” 重慶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9年,重慶銀行藉助科技手段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創新及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推進信息化轉型與智能網點建設,線上貸款產品持續推出,線上獲客能力不斷增強,智能網點轉型穩步推進,業務發展呈現線上線下不斷融合,金融與非金融生態不斷融合,服務營銷模式與客戶行為模式不斷融合,由物理渠道“硬實力轉型”向運營、營銷和服務模式“軟實力”轉型發展。

據悉,早在2016年重慶銀行就啟動了“大數據金融實驗”,著力打造“數據”與“場景”兩大核心競爭力。目前,金融科技類有全行級重點項目14個,覆蓋業務、運營、風控、內控、營銷等領域,為全行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創新動能。其中2項入選市屬重點企業智能製造和智能應用項目庫,3項入選市屬國有重點企業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重點項目。

重慶銀行通過推出數字化移動展業平臺,創新推動全行網點轉型升級,大幅提升業務辦理效率,實現大堂經理與客戶經理多崗位融合,極大優化外出辦理業務人員和資源配置。截止2019年末,全行電子渠道客戶超過 189萬戶,手機銀行月活客戶超過34萬,在線交易量突破5230億元,電子渠道對網點、櫃檯、機具等線下渠道的交易替代率達到 81.8%。

2020年,疫情過後,金融機構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意義將更加深遠,重慶銀行將堅定不移的沿著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求實的發展道路穩步向前,並將強化金融服務和使命擔當,統籌整合各類金融資源,優先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上游新聞 牟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