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響水灘


初夏的午後,我們帶著孩子前往響水灘。響水灘位於106省道蒲江至丹稜段公路之旁的檬子河峽谷。

檬子河河床鵝卵石密佈,大者如鬥,如碗,小者如雞蛋,如瑪瑙;形態或圓或方,或嶙峋突出水面,或平滑靜躺水底;顏色或青或白,或佈滿碧色的青苔,或紅潤如硃砂。溪水在上游開闊坦蕩的河床上,平緩悠悠地流淌,有時遇到一堆碎石阻擋,或遇到河床略微傾斜,便泛起波光粼粼的漣漪。

到了響水灘就不一樣了。響水灘上有一座石橋,石橋上游碎石增多,增大,河床落差也有所增加。潺湲的溪水遇到橫加梗阻的鵝卵石,便嬉笑地回激起浪花朵朵,如雪,如霧,如珍珠,然後繞過石頭,又哼著歌,歡快地蹦跳前行。過了橋洞,下游一兩百米遠的河床卻是一整塊巨大的岩石,岩石因水流沖刷切割,而略有坎壑縱橫,參差錯落,溪水清清淺淺地歡歌而來,到這裡蹦跳成片片雪浪。再往前行,便到了巨石的邊緣。巨石邊緣捲曲凸起,似微顫的花瓣,只在中間和右邊缺了兩道口子。

溪水從這兩道缺口直瀉而下,跌落陡坎,形成兩道雪白的帷幕,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此即清代蒲江八大景之一——“響水遙鳴”,景點名稱出自邑人李彰吉之詩《響水遙鳴》:“一道當空響急泉,水簾百尺掛岑巔。斜拖玉帶山腰冷,倒瀉銀河洞口懸。漱破雲霞連天地,聲飛雷電澈長年,松濤雪浪渾天跡,高調疑從天際傳。”

瀑布下方是一汪深潭,瀑水落處,飛浪堆雪,其餘地方潭水平靜清澈,深幽可鑑。潭底也是岩石,光滑平整細膩,不僅如此,它還是蒲江一寶呢!《蒲江縣誌》載:“響水洞,縣南十五里,瀑布飛湍,聲聞數里,為八景之一,昔產蒲硯。”“(蒲硯)石質堅實細潤,雕刻精美,有‘堅如細石,細如粉綢’之稱譽。”光緒時,柯興禮《蒲硯銘》中記載:“蒲石產響水潭者,上品也,唯水深難取。”

譚中游魚來來往往,悠閒自在,安適和樂,散發出一派與世無爭,淡泊超然的氣質。小潭出口流水悠悠,安靜嫻雅如處子。

灘上小橋橋頭有一棵高大的槐樹,蒲江人稱之為“麻柳樹”,樹上槐花穗懸垂,清風一吹,搖曳飄拂似流蘇。橋那邊有兩三戶人家,白牆黛瓦,掩映在綠樹叢中。正是果農追肥、治蟲、疏果的時節,因此午後農家空無一人,只有一兩條大黃狗慵懶地躺在花影中乘涼,一隻不知名的鳥兒,悠然地扇動著翅膀從這棵樹飛往那棵樹,斑斕的尾羽在陽光下熠熠生光。夏日寂寂,除水鳴之外,唯有鳥聲。站在橋上望去,檬子河夾岸連山,遠峰如黛,煙嵐輕鎖,亦真亦幻;近嶺松柏蒼翠,雜樹生花,一隻山雞忽然撲稜著翅膀從草叢中飛出來,驚得戲水童子呼叫連連,它卻又急急忙忙隱進茂密的草叢中,再也不露影兒了。

仰面躺在野餐布上,六歲的大兒子淌入河水中撿石子,追逐鴨子,歡呼雀躍;九個月大的小兒子匍匐在地上看著翻飛的蝴蝶,手舞足蹈,咿咿呀呀。 想起一次和同事聊蒲江,同事感嘆:“蒲江多好的,就是少了一處公園。”但我現在想來,蒲江或許根本不需要公園。在城中無論何處,除了街邊綠化外,仰頭即可望見綿亙起伏碧樹林立的長秋山。出了城,無論朝哪個方向,或密密匝匝的柑橘林,春來香氣襲人,夏至綠果滿椏,秋到遍嶺橙紅;或漫山遍野的櫻桃樹,早春奉一山如雪的仙境,暮春送萬畝飄紅的香甜;或錯落有致的茶林,嗅一鼻茗香,享一谷安寧……以清風為圍牆,以長河為池塘, 清風慰安心靈,澄水洗滌魂魄,山峰正直筋骨,原野寬廣胸懷,可觀可賞,可玩可樂,可吟可歌,可健身,可溜娃,難道這不是最理想的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