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很少參加飯局,尤其是這四種人,誰去了誰後悔

什麼是飯局?顧名思義,請人吃飯辦事,在飯桌上設一個“局”。

吃飯是載體,談事情才是目的。

吃飯的人,如果陷入了“局裡”,就騎虎難下,甚至惹禍上身。

因此,聰明的人,很少參加飯局,尤其是以下四種,誰去了誰後悔。

聰明的人,很少參加飯局,尤其是這四種人,誰去了誰後悔

別人拖著你去的飯局。

有些飯局,動機不純。但凡你只要有一點點利用價值,就會被某些人“惦記”上,總想著什麼時候能夠好好地“用一回”。

譬如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譬如曾經共事的同事,譬如身邊的鄰居,平日裡關係可能不是特別好,但當他遇到的事情恰好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就會想著法子找到你,與你套近乎。

而以“好久不見”為名,被拖去參加飯局,除了“敘敘舊”之外,其他的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要麼是讓你在“權力之內”行個方便,要麼是讓你幫忙打通關係。席間,難免還會有從未見過的其他人。

這樣的飯局,如鯁在喉。你若是拒絕,保準會被認定為不近人情,若是沒有幫忙,別人就會記恨你,說你壞話,嚴重的,還會說你“吃、拿、卡、要”,讓你背上“莫須有”的罪名。

聰明的人,很少參加飯局,尤其是這四種人,誰去了誰後悔

前任的飯局。

曾經深深愛過的人,是無法做朋友的。

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散就要散得徹底。任何形式的聯繫都只會給雙方帶來痛苦。

譬如,參加前任的飯局,那該是多麼尷尬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認,有很多情侶在分手之後,依然對彼此念念不忘,通過飯局聯繫感情,很可能重修舊好,破鏡重圓,這也是一種皆大歡喜的結局。

可是,假如曾經相愛的一方已經開始新的戀情,另一方還在原地,痴痴等待,雙方再一次兩兩相對,這樣的飯局,簡直就是一場靈魂的拷問。一方有著太多的不甘心,而另一方早已經去意已決,一旦開口,必然意見相左。這“最後”的晚餐可能把最後的情分都給“消滅”了。

前任的飯局,最是尷尬,不能去安慰,也無法去屈從,想說又不想說,說什麼都是錯,還會引起現任的猜疑和不滿。這樣的飯局,一個辦法就是“能躲就躲,能逃就逃”。

聰明的人,很少參加飯局,尤其是這四種人,誰去了誰後悔

別人求辦事的飯局。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一個人再有本事,再有能耐,也要保持低調,才不會引來嫉妒,才不會“樹大招風”,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正因為你有“兩把刷子”,名氣不脛而走,求你辦事的人也多了起來。可是,形形色色的人,不是誰都能幫。而別有用心的人,往往會設計一個個飯局,讓平日裡與你關係好的人來說和,讓你礙於情面,不得不勉為其難地參加。

席間,既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誇讚,更有赤裸裸地“請求”,甚至是“要求”,譬如稱自己是某某人的至親或至交的人,而某某人正好是你的上司或同事,簡直是“綁架”你幫忙。

這樣的飯局,就是給你挖了一個個陷阱,或者是狡猾地混進你的圈子,或者借用你的勢力,故意攀親帶故。

聰明的人,很少參加飯局,尤其是這四種人,誰去了誰後悔

比誰酒量大的飯局。

有些飯局,吃飯變成了喝酒。“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夠,感情薄,喝不著......”,在一句句所謂的“祝酒詞”幌子下,拼命地比試著誰的酒量大,誰的“酒桌文化”深。

這樣的飯局,到最後,往往一個個出言不遜,醉態百出,甚至酗酒鬧事,讓身處其中的人不堪其擾。一旦發現有“拼酒量”的趨勢,得趕緊想辦法“溜”掉。免得讓自己喝了吐,吐了喝,傷身傷心。

聰明的人,很少參加飯局,尤其是這四種人,誰去了誰後悔

吃什麼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和什麼人吃。

那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飯局,早發現,早拒絕,

否則,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