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佳縣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子——村裡建起扶貧農場

3月26日,在佳縣王家砭鎮柳樹會村,石粉粉正在嫻熟地進行雜糧掛麵打包封口。“多虧了東方紅扶貧農場,農忙時我們種莊稼、幹農活,農閒時我們在農場幫忙,一年下來能收入6萬多元呢!”說話的石粉粉,是佳縣朱官寨鎮強家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到扶貧農場上班以來,她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去年順利實現脫貧。尚佔峰是佳縣朱官寨鎮馮家圪嶗村村民,“2016年我們兩口子來農場工作,平均每年收入近8萬元。”說起這些,他喜笑顏開。

因地制宜!佳縣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子——村裡建起扶貧農場

東方紅扶貧農場是在整合榆林市東方紅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資源和扶貧產業資金的基礎上成立的,擁有種植基地7000畝、苦菜採集基地6萬多畝,主要生產雜糧、雜糧掛麵、小米鍋巴、山野苦菜、苦菜茶等產品,年產值達4100多萬元。公司與周邊農戶簽訂小雜糧種植協議,統一提供技術指導和原料供應,每畝補助100元,按市場價收購,累計帶動15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其中貧困戶1133戶,戶均年增收2000多元。

佳縣立足縣域實際,依託“3+X”農業產業,其中“3”即100萬畝紅棗、20萬畝山地蘋果、200萬隻紅棗羊,“X”即10萬畝中藥材、10萬畝小雜糧、10萬畝地膜高粱、1萬畝滲水地膜穀子、1萬畝設施蔬菜、1萬戶葭州民宿、戶均1份光伏產業、1個就業或勞務輸出等,推廣“村集體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模式,整合盤活村集體合作社資源和產業扶貧資金,因地制宜發展“種養加”產業、鄉村旅遊、光伏電站等多種模式的扶貧農場。目前,全縣已建成8個扶貧農場,1300多名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輻射帶動2.2萬多戶、6.1萬餘名群眾增收致富。

在扶貧農場的帶領下,農民收入得到顯著增長,對此,佳縣研究制定了《關於建設扶貧農場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致富的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實施路徑、保障措施等,通過股份聯結掙股金、承包聯結掙租金、勞務聯結掙薪金,推動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培育一批創業致富帶頭人,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穩定增收致富,不斷提升帶貧益貧的能力和效益,實現了群眾增收、村集體增益、企業增效、產業增強一舉四得。

據瞭解,該縣今年準備再新建萬隻紅棗湖羊養殖農場等10個扶貧農場,預計可提供就業崗位4000多個,推動200多個村集體年均收益10萬元以上,帶動10萬多名群眾增收。

通訊員謝曉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