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這樣懟鍾南山,我還是第1次見

張文宏這樣懟鍾南山,我還是第1次見

原創 寫詩的大衛 大衛工作室app 2020-03-30

晨霧 / 轉帖

張文宏這樣懟鍾南山,我還是第1次見

各位,央視新聞3月29日消息不知看了沒有,說的是,相當一部分專家認為,中國現在處於疫情防控“下半場”,大家要尤其警惕外來輸入病例和國內的“無症狀感染者”。

這方面的代表性專家無疑是鍾南山和張文宏。

鍾南山院士的觀點是這樣的:關於中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目前瞭解得很有限,既沒有具體數字,也未有詳盡研究。但是根據已知的事實,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斷。比如: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與其密切接觸的人的傳染率很高,但是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而張文宏則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難應對的病毒,它的傳播力很強……”

張文宏說這種無症狀感染者才是我們最該警惕的,因為無症狀感染的可怕就可怕在“可以在感染病毒後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內存在時間超過三週,具有傳染的可能性。他們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區傳播的隱患

。”

大家知道社區傳播是最可怕的。這是一種防不勝防的方式,說明疫情已經從地下走到公開,且給大家造成一種心理上的恐慌。這一點,武漢人民深有同感。張文宏不但認為現在不能放鬆,而且應該加強,每個人都要提高警惕。防止無症狀感染者的偷襲,防止疫情出現指數級的社區傳播。

鍾南山和張文宏都是這方面的專家,聽誰的都沒有錯。我也無意於在這兒挑撥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是科學的爭論,他們的觀點是相反的,張文宏這麼地隔山打牛——牛叉的牛——如果用當下最流行的一個字,非“懟”莫屬——如此罕見的“大懟特懟”鍾南山,我真是第一次見。

為什麼說是“大懟特懟”呢?因為這是關乎國運與民眾健康的大問題,新冠肺炎,如果第2次爆發疫情,那後果是不堪想象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鍾與張著重點不同,這兩種觀點,必然導致兩種不同後果,這樣罕見的大“懟”真是第一次見。

明顯可以看出鍾南山目前比較樂觀。張文宏卻有一點點悲觀。這就是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角度,同樣看到了半杯水,樂觀者說還有半杯水,不要怕。悲觀者說只有半杯水了,那可怎麼辦,抓緊想辦法?舉這個例子不是為了說明誰是樂觀者,誰是悲觀者,只是說明對同一件事,大家竟然會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作為普通吃瓜群眾可能面臨一個選擇問題,是聽鍾南山的還是姓張文宏的?我在這兒和下稀泥:個人認為,我們既要相信鍾南山的判斷,但是我們更不能忘記張文宏的提醒。相對於鍾南山的這種樂觀,我更傾向於張文宏的悲觀。大家知道樂觀會讓人放鬆警惕,而悲觀卻讓人“小心行得萬年船”。


張文宏這樣懟鍾南山,我還是第1次見

我在網上找了一下,除了這次“大懟”,張文宏與鍾南山,還有幾次小懟——

首先是病毒起源說,鍾南山認為,這種流行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起源於China。

張文宏則認為為:如果是從國外傳播到中國的,那應該是幾個城市同時發病,不可能僅僅武漢“一市獨秀”!

關於疫情的走向,鍾南山院士認為,到了夏天也就是6月間全國疫情有望落幕。

張文宏則不這麼看,甚至是小小的“悲觀”,時間上晚了四個月,他預判疫情舒緩時間“最美好的季節是金秋十月”,但並不會“落幕”,提醒大家,不要放鬆警惕,因為“十月可能是低谷,之後還會有高峰,今年基本是綿延不斷。”

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對病毒的治癒藥物的態度。鍾南山院士力薦蓮花清瘟膠囊。

張文宏懟得巧妙,不顯山不露水,變相把鍾南山力薦的那款蓮花清瘟膠囊給懟了回去,他認為目前治療新冠肺炎“沒有神藥”,如果說真有什麼神藥的話,“唯一的神藥就是集中所有的優勢(醫療)資源,讓這些人病人能夠堅持下去。”

在這裡不是說鍾南山就是錯的,張文宏就是對的。張文宏也沒有面對面地去懟鍾南山。這個 “懟”字也許用的不確切。但,至少表明張文宏的一種態度,一種提醒。還是李醫生的那句話,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以前有一句話叫防火重於泰山,詩人大衛認為防疫情重於泰山。對於這種未知病毒的防控,似乎悲觀一點更好,寧願信其有而不願信其無,寧可錯殺3000,不可放過一個,防止疫情的第2次捲土重來,不妨就從防無症狀感染者開始。

我在昨天的文章 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世界上報道無非分兩種,一種是主要報道地獄,記者(作家)一輩子的努力,是爭取把地獄都給報道完,剩下的不全都是天堂了嗎?另一種是主要報道天堂,你看到的全是金碧輝煌,而你沒有看到的或者不讓你看到的,全是地獄。

今天寫此文,詩人大衛突然覺得專家提醒也分兩種。你聽鍾南山的,還是信張文宏?敬請留言,與大家分享您的觀點。


ID:wccity-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