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倒數3名的初一學生,現在想好好學習,有機會衝班級前5名嗎?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想成為強者的心,沒有哪一個學生甘心做倒數幾名,而不想成為班級前幾名。

只要這個學生有一顆不甘人後、想要變強的心,就有機會實現逆襲,成為一名優等生。

但是,倒數幾名想要成為優等生,就必須付出足夠的努力和汗水,這絕不是嘴上說一說就可以成為現實的。那麼,需要那幾個步驟呢?

一、樹立明確的目標

目標——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而明確的目標,就是在我們前進的方向上點亮的探照燈,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

1、設立終極目標

我們在設立目標的時候,需要明確終極目標和階段性目標。例如終極目標有可能就是登上年級第一的寶座,或者是想要進入某個學校。這個目標一定是明晰的,一聽就明白。

比如:

我想要考上一個重點中學。——這個目標就不夠明晰,無法在大腦中形成目標影像。

我要考上人大附中。——這個目標就非常明確,可以在大腦中形成明晰的目標影像。

班級倒數3名的初一學生,現在想好好學習,有機會衝班級前5名嗎?

當我們將人大附中的照片打印出來,並且張貼到自己的床頭、洗手間、書桌旁等一切可以看到地方。當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就會明確自己的目標,只有明確的目標才能激發無窮的是鬥志。

2、設立階段性目標

剛才我們樹立的是一個大目標,但在大目標設立的同時,也需要給自己設置若干階段性目標,這是實現最終目標的關鍵。階段性目標的設定,需要遵循兩個原則:能力強度和循序漸進。

1、能力強度:自己蹦一蹦,加把勁就可以實現,這樣可以給自己階段性的成就感;

2、循序漸進: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在設定多個目標,逐漸增強自己的能力,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進行適度調整,使得自己可以快速達成目標。

當然,僅僅設立目標是不夠的的,還需要有持之以恆的動力和決心。可以考慮給自己樹立一個榜樣,從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這個榜樣,可以是體育明星,也可以是科學家,當然也可以是自己的同學中某一方面比較強的(體育或者學習)。

班級倒數3名的初一學生,現在想好好學習,有機會衝班級前5名嗎?

二、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俗話說;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根據認知神經科學中的一些理論,每個人的大腦發育程度和擅長點都不一樣,比如有人適合看書學習,有人適合聽一些音頻類的課程,而有些人則適合看一些視頻講座吸收起來會更好。所以,每個人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途徑。

下面,程老師從大腦對於信息的處理環節來講述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班級倒數3名的初一學生,現在想好好學習,有機會衝班級前5名嗎?

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結合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流程,我們談談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必須增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訓練:

1、注意力訓練

注意力,是所有信息流程的第一步,其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輸入的信息我們能夠get到多少。注意力高的人,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攝取更多的信息量,而注意力低的則有可能錯失重要信息。

有很多學生上課時很認真,下課後做作業的時候卻抓耳撓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課的時候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導致老師所講授的一部分內容沒有聽進去,所以完成作業的速度比較慢。

那麼,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進行注意力的評估和訓練呢?

我們最常用的道具是舒爾特方格,一個5*5的方格內隨機填入數字1~25,測試者需要按照1~25的順序迅速指出方格中的數字,用時越短越好,這是訓練視知覺注意力很好的方法。當然,也可以將字母A~Y填到各自裡面,隨後按照字母順序選出。

長時間訓練,可以極大程度提升學生的注意力。

班級倒數3名的初一學生,現在想好好學習,有機會衝班級前5名嗎?

2、思維訓練

當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信息通過我們的身體傳達到大腦之後,大腦根據一定的處理順序進行分類、規劃和整合處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到一種很好的工具——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是著名的託尼博贊先生大力推廣的一種思維模型,博贊先生也因此獲得了“世界大腦先生”的稱號。

班級倒數3名的初一學生,現在想好好學習,有機會衝班級前5名嗎?

所謂的思維導圖,就是將我們所需要信息中的關鍵詞提取出來,清理彼此之間的邏輯關係,然後用導線將其相連,形成一幅由放射性線條組成的圖像。

以七年級數學中的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為例:

首先,將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相關知識點提取出來,比如方程的概念、應用範圍及相應的解題範圍等等;

其次,整理清楚各個關鍵詞之間的關係。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範圍包括水箱充滿問題、打折銷售、追趕問題等等,而水箱充滿問題則主要反映容器形狀變化與體積變化之間的關係;

最後,用導線根據關鍵詞(句)直接的關係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幅完整的圖像。

當我們把枯燥的文字說明用這種圖形模式呈現出來的時候,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就非常清楚了。

班級倒數3名的初一學生,現在想好好學習,有機會衝班級前5名嗎?

3、記憶力訓練

古希臘著名作家埃斯庫羅斯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說:萬千智慧始於記憶!

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經這樣說過:“一切知識,只不過都是記憶!

縱觀古今中外,無數優秀人物都擁有著超人的記憶力。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的時候,感覺上非常熟悉,但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這種情況,如果在考試的時候發生無疑是令人痛苦的事情。

所以,記憶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尤其對於那些學習能力相對比較差,而又想提升自己學習能力的學生來講,除了進行相應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訓練之外,記憶力的訓練是最基礎的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日常,我們經常採用的記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 朗讀記憶:需要將所記憶的文字讀兩三遍或者更多次數,通過朗讀來打通大腦底層的聲音記憶通道,從而達到記憶的效果;
  2. 圖形記憶:需要將所記憶的文字,轉換成相應的圖形或者場景,編成一幅幅動態的圖像。這種方法又被稱為聯想記憶法;
  3. 思維導圖式記憶:這個和圖形記憶有些類似,只是在進行操作之前需要將所記憶內容的關鍵詞提取出來,並且根據記憶內容將這些關鍵詞按照一定的的邏輯順序進行排列,形成圖形的樣式來記憶,詳細操作流程可以參照上文;
  4. 照相記憶:掌握這種方法的人,將所要記憶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到三遍,就可以將內容記憶下來。這種方法對於記憶大段文字是非常有效的,不僅快速而且由於利用了潛意識層面的功能,記憶留存時間也比較長。只是,和前面三種方法相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大量的基礎性訓練才能達成一定效果。

以上是四種大家經常使用的記憶方法,有些人擅長其中的一種或者幾種。這裡,程老師建議大家經常使用後面三種方法。事實證明,經常採用後面三種方法記憶的人,在思維層面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4、輸出能力訓練

關於輸出能力,簡單說來就是將信息在我們大腦中處理後的結果用各種形式呈現出來。對於學生而言,就是將所學習的內容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常見的形式有文字的輸出方式——作文;圖像的輸出方式——做圖或者思維導圖形式呈現;聲音的輸出方式——辯論賽或者對話訓練。

這些輸出方式中最常見的難點就是作文訓練,這也是困擾很多中小學生,甚至包括很多大學生和老師的問題。

對於這點來講,結合零秒思維寫作的整個訓練步驟效果就會非常好,參照程老師之前關於寫作訓練的文章就好,這裡就不多做贅述了。

班級倒數3名的初一學生,現在想好好學習,有機會衝班級前5名嗎?

三、家長的支持和鼓勵

1、孩子的進步離不開家長的鼓勵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影響,在這三者之間,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家庭的影響最大。

孩子的進步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鼓勵,但在大多數中國家庭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最缺少的就是鼓勵,而更多的是貶低式教育。

比如,當孩子實現了階段性目標,“貶低式”家長也會很少去鼓勵和表揚,甚至有可能會冷冰冰地拋下一句話“等你成功了再說!現在才進步了這麼一點點,就開始翹尾巴了?”而“鼓勵式”家長則會對孩子說“我相信你一定會實現目標的,你真棒!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我們可以想象下,這兩種家庭環境中的孩子究竟會有什麼樣不同的表現?假設前面的情況都相同,孩子一樣的努力,用一樣的方法……

事實很明確,鼓勵型家庭中的孩子一定會比貶低型家庭中的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是因為當家長認可孩子的進步,並給予孩子鼓勵,並且不是敷衍式鼓勵的時候,孩子大腦中的多巴胺分泌量就會增加,就會產生很明顯的興奮。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被認同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就會在後面投入更大的經歷和努力,產生的效果就會越好。而貶低式家庭中的孩子則反之。

2、為孩子提供好後勤保障

家長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為孩子提供充分的後勤保障。

這裡麵包含三部分內容:

一是為孩子提供一個相對比較安靜的學習環境,避免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干擾;

二是為孩子準備相應的學習資料,優質的學習資料不僅會給孩子提供更為有效的幫助,還會大大提升學習的效率;

三是為孩子提供均衡的營養。科學家研究表明:高鹽高糖高脂的飲食對於人的注意力、記憶力會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家長需要在日常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過多食用高鹽高糖高脂的食品。

四、結束語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孫權勸學》,講述了三國期間吳國大將呂蒙在國君孫權的勸誡下發奮讀書的故事。

呂蒙剛開始的時候也不喜歡讀書,當孫權督促他多讀書的時候,就用軍中多務來搪塞,害的孫權發了一頓火,並用自己學習的例子來告誡呂蒙。

於是,呂蒙就開始發奮讀書,魯肅看到後驚奇不已,雲“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回了魯肅一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這就是“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的故事。

所以,不管之前是什麼樣的情況,只要孩子想要發生改變,有主動學習的意識,什麼時候都不晚。

只要努力,方法對路,逆襲並非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