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凡是到西安旅遊的朋友,都對位於古城中心的鐘鼓樓印象深刻。同樣的,位於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鐘鼓樓,也是北京舊城內的地標建築。鐘鼓樓最早出現在漢代,是中國古代城市的標配,“晨鐘暮鼓”的報時方式已延續了千餘年。

保定的鐘鼓樓,原本也是古城內的標誌建築,自金末重建保州的七百多年來,一直矗立在繁華的鬧市中。而今只存一座鐘樓孤立。鼓樓早已在解放初期開闢裕華路被拆除,已消失近七十年了。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1. 清康熙《保定府志》郡城圖

在最近保定古城規劃相關的消息中,復原鼓樓是備選建築之一。鼓樓初名“橫翠樓”,後改“叢勝樓”,相傳始建於北宋,張柔重建保州城時復建。上谷八景之一的“橫翠朝暉”,源於此樓。鼓樓與南面城樓遙相對峙,甚為壯觀,尤其清晨,旭日東昇,照臨其上,霞光耀目,不愧八景之譽。

從清朝保定名仕郭棻《橫翠朝暉》的詩句中,可以想象當年的鼓樓勝景:

勝蹟孤懸古泰州,樓名橫翠意非浮。

晴連海日樓添翠,雨逼朝煙翠擁樓。

鼓樓坐落在保定古城中心位置,鼓樓原址在鐘樓以西,天主教堂東側,橫跨南大街,有南北向門洞通行。周邊衙署、樓閣、園林環繞,同為八景之列的大慈閣和蓮池今猶在,而鼓樓如今已幾乎淡出保定人的記憶。因此,從鐘鼓樓的完整性和文化符號的層面來說,復建鼓樓當是首選。

當然,古建築的復建還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執行力和資金等,還要重點關注的是空間問題。從圖1和圖2的保定府城圖中都能看出,鼓樓的方位在鐘樓西側還要偏南一些。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2. 鐘鼓樓方位圖(清光緒年間)

當年開拓裕華路的時候,鼓樓應是對規劃路走向有所妨礙,為了道路取直而將鼓樓拆除。因此,再具體一點,鼓樓的位置大概就在裕華路和蓮池大街路口偏北一些。這樣的話,考慮當前周邊建築和空間佈局,復建難度還是挺大的。

有資料記載:鼓樓建在一座高大的臺基上。臺基高約8米,東西長18米,南北寬12米,臺基中間闢南北向劵門,可南北穿行。當年券門南北通行基本上只過行人,如果在原址復建的話,機動車只能從兩側繞行。按照長18米寬12米的尺寸對照,圖3中框起來的部分,大概就是復建需要佔用的空間。如此一來,現有的路基肯定需要擴展才能夠容納。若只考慮對南北向的影響,東北角鐘樓商廈前的停車場相對比較開闊,問題在於西北側天主堂鄰街建築,會把道路空間壓縮的比較緊湊。總之是不太容易的。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3. 鼓樓復建方位假想圖

下面大概按照時間順序,呈現一下鼓樓在消失前五十年的樣貌。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4. 鼓樓南側以西,庚子年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5 清末,鼓樓南

圖4和圖5都出自法軍的庚子相冊,時間應是相近的。從圖中樹葉的變化和百姓的衣著來看,圖4是1900年秋冬季節,圖5應是1901年夏天了。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6. 鼓樓北,壬子兵變後 (疑似,未見南側懸掛的福字匾和叢勝樓牌匾)

保定府在1912年的壬子兵變中遭到重創,圖6是鼓樓附近南大街一帶的斷壁殘垣。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7. 鼓樓南,約1930年代,民國清苑縣誌配圖

民國以後,鼓樓應該進行了一次修繕和維護。從圖7看得出,券門上方的花牆,相對以前碼高了一層,整體也煥然一新。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8. 鼓樓北,民國時期

因為沒有看到叢勝樓的牌匾,圖8應是鼓樓北立面的風貌。而圖9據說是日偽時期,此照將鼓樓整體外觀表現的相當清楚。若真能復建的話,以此參考比較合適。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好一個『雨逼朝煙翠擁樓』那座消逝的鼓樓

圖9. 鼓樓南,日偽時期

最後,再把鼓樓外觀的記載回顧一下:

鼓樓建在一座高大的臺基上。臺基高約8米,東西長18米,南北寬12米,臺基中間闢南北向劵門,可南北穿行。臺基上是一座雙簷歇山式閣樓,高約12米,明三暗五,頭層北面簷下橫架一面大鼓,南面簷下懸掛“叢勝樓”匾額,二層簷下懸掛乾隆御書“福”字匾。

期待“橫翠朝暉”,再現保定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