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裝滿人生路 夢想開花終有時

校園灑滿陽光,師生歡歌笑語,琴棋書畫伴朗朗讀書聲,文體衛藝奏和諧共鳴曲……這就是莊克宇理想的中小學校園生活,也是他多年奮鬥追逐的夢想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龍騰南陽訊人生如歌,滿載著收穫的喜悅。

一生為了藝術,藝術裝滿了他的人生。莊克宇,作為南陽教育第一代體衛藝教育推廣者之一,用二十多個春秋的耕耘和奉獻,讓我市學校藝術教育之花不僅開遍南陽大地,走出河南,更是綻放在全國藝術教育的舞臺上。

光榮與夢想同行,時光與汗水交織。每一份榮耀,都流下了無數的汗水;每一步前行,都付出了無數的努力;每一份辛勞,都凝結著對南陽教育藝術推廣的情懷。

年少尋夢,藝海求索

莊克宇的書櫃裡,擺滿了金燦燦的獎盃和榮譽證書,尤其是他剛剛從北京捧回的“人民功勳藝術家”證書,格外璀璨奪目。

2019年底,為集中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傳統藝術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和令人矚目的成就。由中國書畫界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評委會評選出的“人民功勳藝術家”揭曉,從事南陽體衛藝教育的優秀工作者莊克宇赫然在列。

“莊克宇同志,鑑於您作品實力及廣泛的影響力,經過層層推薦專家評審,授予您‘人民功勳藝術家’榮譽稱號。”燙金的榮譽證書是對莊克宇個人藝術成就的肯定,也是對他這些年對南陽學校藝術教育突出貢獻的見證。

獲此殊榮,全省唯一。

人民功勳藝術家鳳毛麟角,藝術家的成長之路註定是佈滿艱辛,而莊克宇的尋夢旅途也同樣是一路坎坷。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出身於音樂世家,父親是音樂教師,從小就酷愛音樂。上小學時,因為家裡條件有限,父母又在偏僻的農村教書,自己當時接觸的樂器僅限於學校一架腳踏風琴和二胡。從小跟著父親學習音樂和二胡演奏,真正啟迪他音樂夢想的還是下鄉到他們村的知青——邢偉的一把小提琴。每每聽到那悠揚悅耳的琴聲,即使深夜也捨不得離開,常常是如痴如醉。爸爸看他如此喜愛,借邢偉的琴,每週日帶著他到十幾裡外老師家裡拜師學藝。勤奮好學的他,不到兩年,就能熟練地演奏《長征組歌》和樣板戲裡的一些經典作品,深得老師的好評和重視。

1981年,高中畢業後,莊克宇考入南陽師專數學系,被選入學校樂隊擔任小提琴手。舒適、浪慢的大學生活,他最大的渴望就是擁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小提琴。沒錢買琴,就每月從21元的生活費裡節省3元。經過7個月的省吃儉用,才湊夠了20元的琴錢,從北京買了一把琴。有了琴,又很幸運地拜中國空政歌舞團指揮、音樂家張光華先生為師,在隨後的四年裡,從基礎訓練開始,風雨無阻,每週日去聆聽導師講課,自己的音樂素養和鑑賞能力有了系統性地提升。

師專畢業後,莊克宇分配到南陽市教育局成人教研室從事教科研工作。工作之餘,他從未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從填詞、譜曲、演奏到美術、書畫、攝影,與藝術沾邊的,他都去學習。藝術之路一通百通,幾年下來,他的攝影、書畫水平也獲得了長足進步。1998年起,我國教育制度開始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南陽市教育局順勢而為,迅速成立與素質教育相對應的機構——體衛藝科。經過推薦選拔,在局裡“藝術天賦突出”的莊克宇成了開墾南陽藝術教育的拓荒人。

天道酬勤,興趣加職業,莊克宇從此有了追逐自己夢想、展露自己才華、施展自己抱負的平臺,他如魚得水,開始在南陽藝術教育的海洋裡衝浪弄潮。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素質教育,攻堅克難

弄潮兒可不好當,既要有敢於在風險中拼搏的精神,又要有駕馭風浪勇立潮頭的智慧。“讓校園灑滿陽光,師生歡歌笑語,琴棋書畫伴朗朗讀書聲,文體衛藝奏和諧共鳴曲”這就是莊克宇最初設想的中小學校園生活,也是他以後多年奮鬥追逐的夢想。但當時,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實施素質教育,啟動、推廣不被重視的音樂、美術、體育小三門,在中小學談何容易?

“學校體衛藝教育可以說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沒有任何可遵循的東西。制定《南陽藝術教育發展計劃》是當務之急。”於是,莊克宇結合國家《教育規劃綱要》,肩負著重任,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不停地走訪學校,廣泛聽取各方建議。在充分調研和徵求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如期完成了南陽市“全面啟動南陽學校藝術教育的九年計劃”的方案(三年抓活動,三年抓教學,三年抓提高,達到以活動促教學,以教學促提高,以參賽取成績)。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談及“九年計劃”(從1999年至2019年)的實施,二十年雖然彈指一揮間,可對於莊克宇來說,一幕幕、一樁樁往事,至今歷歷在目,彷彿還是昨天。“萬事開頭難,就拿舉辦南陽市“移動杯”第一屆中小學生合唱比賽來說,沒有模本、沒有演出經費,就連策劃方案也得自己寫,主持人的串臺詞也得自己修改,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最讓他頭痛的還不是這些,棘手的問題是演出經費,為了拉贊助,他騎上自行車,四處化緣,最終還是移動公司強力支持,友情贊助5萬元。“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莊克宇動情地告訴記者,用這筆贊助費,為獲獎學校購買了鋼琴、雅瑪哈電子琴和風琴等,“這麼高的獎勵,在南陽教育史上絕無先例。通過這次獎勵,獲獎學校結束了沒有鋼琴的歷史。”首屆活動大獲成功後,同年,莊克宇又成功策劃了第一屆南陽市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基本功大賽和慶祝建國五十週年大型文藝展演活動。這一年,南陽市教育局也首次喜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殊榮,莊克宇也收穫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雖然實現了首個三年計劃開門紅,但當時在那個年代,中高招是中小學教育的指揮捧,升學捆綁著學校和家長。“音美不納入升學考試,因此,學校的音美教育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在實施第二第三個“三年計劃”時,難度更大了。但善於啃硬骨頭的莊克宇,敢於向困難挑戰,勇於承擔責任。他經過多方調研論證後,向組織遞交了一份全新的學校藝術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的實施方案,得到教育局黨委的充分肯定後,他推出了諸如檢查、評比、展演、選手大賽、音美教師基本功賽、全市美術教師作品展及建國六十週年匯演等系列活動,通過活動推動校園藝術教育。功夫不負有心人,音美教師開始迴歸自己的崗位,山區學校缺師資而實行包片跑教,音美課程開課率提高50%。應運而生的校外培訓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一大批有天賦的藝術苗子有了成長壯大的沃土。至此,南陽藝術教育這一荒蕪之地開始繁花盛開,芳香怡人。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第四屆音美教師基本功大賽,我市油田美術教師史永平經過層層選拔賽,過關斬將,榮獲一等獎,為河南省、為南陽市爭光添彩。

“學校藝術教育九年計劃”,從啟動、發展、提升三個階段,完美實現了預想的目標和任務,把對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納入到了正確的軌道。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又迴歸於藝術。不斷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才能使自己的藝術之路常青,才能更好地服務生活。

每年春節,全家歡聚一起,莊克宇的哥哥擅長管樂,姐姐摯愛鍵盤樂器,他鐘情於絃樂,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色,吹拉彈唱,高山流水,琴瑟和鳴,全家人其樂融融,藝術之家奏出了新春交響之樂。

創作一首音樂作品,對於一般人來說,一輩了也不敢去想,而莊克宇這些年創作了6部音樂作品,每一首都膾炙人口。

忘不了彭雪楓將軍的豐功偉績和無數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莊克宇每次參觀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心中就會升騰起創作的慾望,想寫一首紅色歌曲。機會來了,那是2008年春天,彭雪楓少年軍校校長陳建軍找到他,請他寫首校歌。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心成了他創作的源動力,先後三次去鎮平考察彭雪峰事蹟。一天深夜,睡夢中靈感突發,他從床上爬起來,欣然命筆,一氣呵成了《雪楓精神永放光芒》的歌詞。第三天上班路上,他騎著摩托車走在濱河路上,當路過“南陽解放廣場紀念碑”下時,腦海突然飄來了一段旋律。他立即下車,爬在摩托車的座椅上,把音樂主旋律寫了出來,冥冥之中是革命先烈的幫助。由莊克宇作詞作曲的《雪楓精神永放光芒》的校歌就這樣出爐了。該校歌主題鮮明,鏗鏘有力,樸實自然,革命精神都巧妙地融入其中。這首歌被網易音樂選中,各大音樂網站都進行了收錄,這首旋律激盪人心的紅色教育歌曲,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已有3萬餘人16個學校在傳唱。在北京全國少年軍校列隊匯演時,總校校長說:“這首歌比總校的還要好!”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師恩如海,師恩如歌。當聽到母校-南陽市一中恩師賈維欽、王天蓮相繼去世,揮淚寫下一首感人肺腑的《獻給老師的歌》。這是一首愛的旋律,那流暢的節奏,優美起伏的旋律,深深表達著對恩師的懷念之情和感恩之意。2009年10月,《獻給老師的歌》在慶祝建國60週年全國“大地之歌”徵文評選中,摘取音樂創作一等獎桂冠,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在人民大會堂親自為他頒獎。這首歌后來被網易作為原創音樂收錄。

創作、獲獎、流傳,他的創作之路一帆風順。近幾年,他又先後創作了《成長圓舞曲》、《油彩之歌》、《美麗南陽》、《愛之戀》等音樂作品,每首歌都來源於愛的心靈,傳播著愛的教育,在校內外廣為傳唱。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愛心奉獻,解危助困

“上善若水”,每一個人,都持有自身生命的活水,那就是“真我”,其實就是自我天生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莊克宇從小就擁有一顆博愛和感恩之心。這種博愛來自父母的薰陶和教育。母親墓碑上“博愛敬業,師跡如歌”八個大字如綿綿涓流,至今仍滋養著他,激勵著他。

說起1995年正月十五元霄節那天,至今莊克宇還是記憶猶新。那天,他與家人在遊玩於育陽橋北頭的碼頭,突然看到小船翻,船上人落水,一片呼救聲,“有人落水啦”,只見一對懷抱孩子的母子正下沉被水淹沒,危急時刻,莊克宇奮不顧身,縱身躍入冰冷的河裡,竭盡全力把已被水淹沒的母子託舉出水面,在眾人的幫扶下,母子獲救了。

身著新西裝的莊克宇,渾身溼透,凍得瑟瑟發抖。被救家屬激動得淚水直流,握著手連聲說:“謝謝了,謝謝了----”。船主馬順文也特意到市教育局表示感謝。要去報社報道時,被莊克宇攔下了,說:“應該的,能救起母子就知足了。”

“我們經常一起去農村學校調研,莊克宇發現個別貧困學校存在著缺師資、缺器材、缺體音美課程的現狀,對此,他記在心裡,回到局裡後,組建由藝術家和愛心企業家組成的愛心團隊--‘愛心行動藝術家中心’,同時,聯合日報社成立“南陽市少兒藝術團”。義務送教下鄉,把優質的藝術教育送到偏僻的山村學校。得到了局領導和藝術家們的肯定和支持。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送教下鄉,奉獻愛心,資助貧困學生。莊克宇帶領愛心藝術家們,不顧酷暑不懼寒冬,先後走進臥龍區、內鄉馬山口鎮、南召縣石門鎮、淅川縣厚坡鎮、南召縣竹園溝村、鎮平趕仗河學校和宛城區黃臺崗范蠡小學等地舉辦公益演出,上好一節書法、繪畫、體育課、心裡學等名師名家課程,讓孩子們抹去心中的黑暗,用藝術開啟智慧,展開理想的翅膀。每次都組織藝術家捐款和現場書畫義賣活動,所捐款項全部資助給貧困學生。在有一次義賣現場,莊克宇揮筆寫下一個飄逸瀟灑的“舞”字書法作品,當場出價5000元,善款全部捐給了寒門學子。

為了幫助貧困學校建立音樂美術教室,他和“愛心行動藝術家中心”團隊,已組織了10期大型公益愛心行動活動,捐助貧困生40名,捐助資金和物資達38萬,藝術課程92節。去年暑假,為圓大山孩子走出深山,觀海研學的願望,莊克宇特意參加由南陽日報小記者學院舉行的“捐一元錢,圓一個夢”助力黑虎廟小學47名學生走出大山、擁抱海洋公益活動捐助儀式,還特邀時代楷模張玉滾和學校的部分師生來到捐助書畫義賣現場。一筆筆捐款,孩子們流下了感動的熱淚。一週後,他又帶著鎮平縣黑虎廟小學47名大山裡的孩子,走進威海市研學基地,圓了孩子們的觀海夢。孩子們在這裡,坐船去深海,吃海鮮,喂海鷗,打靶射擊,聽科學家做報告,看動物等,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放飛心情、陶冶情操、開闊眼界、啟迪夢想,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

書寫中國,築夢前行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讓書法進課堂,書法進校園,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面對南陽缺重視、缺師資、缺教材的“三缺”實際,提出開展思路:一、先硬筆書法後毛筆書法,二、學生、教師、家長全員書寫,三、培養師資與引進社會師資相結合。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前有王永民,後有黃德廉”,南陽是個文字文化豐厚的城市。經多方考證,全市確定以南陽人士黃德濂教授發明的“通用格”硬筆書法教學專利為依託,結合學校實際編寫校本教材,其女兒黃鵬免費為中小學講課,跑遍了山山水水。創建11所省級書法示範學校,創建56所“通用格書法基地示範校”。創建中國書畫藝術精品展示館30個,開展“一校一品”書法特色收到良好效果。2018年,為配合毛筆書法的全面開展,組織王卓、李偉、程愛琴等專家,為南陽市中小學生書法進課堂,研製並編寫了專利教材,宣紙《大字本》練習本和4套練習字貼。

經過8年的宣傳與推廣,南陽書法教育已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局面和氛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2019年全省校品中國教育節上,榮獲書法特色“校品區域品牌獎”。

從1999年到2019年,這20年間,莊克宇組織編寫了《南陽市教育系統書法繪畫攝影作品集》,策劃、協助舉辦各類大小藝術展演活動達600餘場。

在工作之餘,用鏡頭定格全市體育、衛生、藝術、國防教育的大型活動精彩瞬間。10年間,共在各級攝影大賽中獲獎26次,同時也為學校藝術教育中的攝影項目,培養了一批人才。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在普及南陽市中小學生硬筆書法教育進課堂活動中,編輯出版的南陽市中小學生書法專用《大字本》系列叢書,成了校本教材;組織編寫的《南陽市教育系統書法繪畫攝影作品集》,成了許多教師引以為傲的珍藏。在過去的8年時間裡,先後舉辦了全市中小學師生大型書畫展演活動200餘場(次),基本實現了全市書法進課堂進校園的目標。

20年磨一劍,徜徉於音樂、美術、書畫、攝影等藝術的殿堂裡,吸吮著藝術生命的能量,南陽的學校藝術教育事業有了全面的發展和推進,目前已經位於全省藝術教育前列。面對成績,莊克宇看到的更是將來——

如何讓南陽的孩子們在高考中平均多得20分獲勝?這需要在全市繼續加大力度推廣書法教育,以書法為龍頭,帶動藝術學科和其他文化學科的成績全面提升;如何讓藝術高考加入高考成績考評體系?藝術高考不列入高考成績考評,極大挫傷了藝術教師的積極性,要多方呼籲解決這個限制藝術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如何利用好社會師資進校園?同南陽文聯一起,整合資源,讓社會上的書法家進校園講課,解決書法師資短缺現象……在學校藝術教育前行的路上,等待莊克宇去破解的課題還有很多。

“有人說,做教育是一種情懷,是青澀年華里最美的引路人。我很慶幸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願用一生來做南陽藝術教育的引路人。”用一生傳遞愛,用藝術為社會領舞,莊克宇未來的教育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更加輝煌!

艺术装满人生路 梦想开花终有时

全媒體記者 王秀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