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秀:“巾幗”撐起“一片天”

鄖陽網訊在鄖陽廣大農村,絕大多數村支部書記是清一色的男性,工作都比較出色。但是,如果有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是女同志,又會怎麼樣呢?最近,筆者走進五峰鄉上塔村,瞭解到該村女黨支部書記馬國秀二三事。

馬國秀,女,現年52歲,1996年開始任村會計,2000年入黨,2019年11月村“兩委”班子換屆,當選村書記,12月1日當選村主任,兼村婦聯主席。

上塔村地處五峰鄉大山深處,距鄉政府所在地30餘公里,是五峰鄉最偏遠的村之一。2003年,全村由原來的磚溝、上塔2個村17個村民小組逐步合併成現在的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00戶,總人口1729人,全村耕地面積 2586畝,山林面積 15775畝。可以說是,山大人稀,幅員遼闊,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管理難度大。她作為全鄉唯一一個女村支書,肩上的責任,工作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你別看她是個女流之輩,她“巾幗”撐起了“一片天”。

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這幾年農村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在她的帶領下,全村建檔立卡戶231戶727人,佔全村總人口的43.3%,非建立檔戶269人951人,佔全村總人口的56.7%。五類人員中五保供養31人,低保80戶133人,殘疾21戶21人,重病戶1戶1人。截止目前,全村已脫貧229戶721人,未脫貧2戶5人。其中2019年脫貧105戶283人。並且開展“一對一”幫扶,深得民心。

2019年4月,家在該村4組韓家溝的村民蔡烈,突然回村,找到她,說讓村上幫忙解決住房問題。

由於多年不見,沒有絲毫印象,現在突然冒出個人來,問她要房子,馬國秀一時感到愕然。一番問詢後,她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蔡烈中學一畢業就出門闖蕩,在外地打工。期間,因為多年不著家,也沒掙到錢,想到現在農村政策好,環境好,就想回老家立個根,再謀求更好的發展。但回家後,見房倒屋塌,自己經濟又拮据,今後無法生存,便來村委會找她。

見此,馬國秀立即想到村上這幾年藉助國家推進精準扶貧戰略,通過實施生態移民、扶貧搬遷和“三改”,幾乎所有的住房困難戶問題基本都得到了解決,由於這幾年蔡烈不在家,所以他的問題應該是個特例,必須立即著手予以解決。

於是,她帶著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到現場調查,尋求解決方案。

當時,蔡烈的老房子已經倒塌,而且還是在半山腰上,重新處理屋基,再建新房,會帶來兩大問題:一是不符合扶貧遷移政策,二是蔡烈光棍一條,手中無錢。眼下全區進城安置、遷居香菇小鎮(青龍泉社區)工程已經結束,不可能再添加人口;而在農村,即使隨便新建一套磚木結構房屋,也得六七萬,而蔡烈兩手空空,撲騰不起。唯一的辦法,就是就近找一處交通方便、條件尚好的農戶閒置住房,花較少的錢,買下來,爭取按“三改”政策標準,安置蔡烈。方案出臺後,蔡烈和村幹部都表示同意,下一步就是落實計劃方案了。馬國秀帶著包組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往韓家溝跑了多次,找到了閒置房。房子找到後,他們又和房主商量交易價格。房主喊出一口價“一萬五”,少一分不談。工作一時陷入僵局。但是,時間不等人:在現在政策形勢下,誰都要有個家,安身立命,哪個人能因為幹部失職,沒有住房,四處流浪呢?於是,馬國秀和包組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又一趟一趟地往房主家跑,一遍一遍地說好話、做工作、講道理。從一萬五降到八千,終於把買房的事談下來了。然後,她又和村幹部、駐村工作隊一起,來到所買的房中,指導怎麼搞怎麼搞,把一套房屋培植的漂漂亮亮的很像一回事,三個月後,讓蔡烈高高興興地住了進去,然後囑咐他好好在外打工掙錢,一心脫貧致富奔小康,過上好日子。蔡烈十分感激,表示今後一定要好好幹,絕不給全村人民丟臉。現在,幾個月過去了,青年蔡烈果然兌現著自己的承諾,好好打工掙錢,日子過得漸漸滋潤起來。

貼心關照老黨員、老幹部

“老黨員、老領導,得知你今天在家,我和鄉包村幹部周主任、駐村工作隊隊員陳老師一起,來看看你。順便問問,聽說你想在家裡發展養牛,缺資金不?剛剛鄉里通知,各村對復工復產有困難缺資金的家庭進行融資,就是給予貸款扶持,你需不需要?如果需要,我現在就給你上報。”

“如果有這個機會,就請你給我報一下。現在疫情還沒解除,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解除,我們兩口子窩在家裡,不能外出務工掙錢,只能先在門前找點事做。”

“好的。我現在就給你報。”於是,馬國秀當即拿起手機,接通負責統計上報這項工作的村幹部朱勇,給報上了。

馬國秀近日關照的這位“老黨員、老領導”名叫胡紹銀。已近花甲之年的胡紹銀,是上塔村上屆村支部委員、村委會治調主任,兼一二組村民組長。十多年前,他在安城鄉鎮企業當會計,工作乾的有聲有色。鄉領導見他是個當幹部的好苗子,就給他做工作,讓他回村任職。那時候,村上和他的家庭都很窮,工資待遇特別低,回去就意味著犧牲和奉獻,但他義無反顧,毅然回村當了一名普通幹部,後來“晉升”為村主任,後又在換屆中因幹部職位設置限制,成了村委會委員。但十多年來,無論職位怎麼變化,他為民服務的痴心不改,立足崗位,任勞任怨,聽從指揮,工作能力強,常常獨當一面,帶領群眾努力改變家鄉面貌,在一個民情比較複雜的地方,竭盡全力,起到穩定一方,帶動一方的重要作用,是位不可多得的好乾部。這樣的幹部,在位一天,就是村上和群眾的福氣。但是,在2018年村“兩委”換屆時,他覺得自己年齡偏大,思想僵化,智力有限,久佔其位,擔心影響村級長遠發展,於是,他選擇急流勇退,主動讓賢,把幹部職位讓給通過鍛鍊,能力可以迅速提升,從而加快村級發展的年輕的一代。儘管組織上非常不捨,一再挽留,可是,他說:從長遠和大局上考慮,老幹部久佔其位,年輕的一代起不來,對發展不利,自己還是堅決退下來好。於是,組織同意了他的請求。這樣高風亮節、思想覺悟冒尖的老黨員、老幹部,是非常值得尊敬和關照的。於是,政策上但凡來了啥“好處”,作為村上現任帶班人,馬國秀總是首先想到這些為村級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同志、老黨員和老幹部,她視他們為寶貝和“智囊團”,工作上每逢遇到困難和問題,都要給他們打一通電話,搞清楚情況,請他們幫忙獻計策、出謀劃策,繼續為村級發展獻餘熱、獻力量,助推精準脫貧。

巧打水井,解決村民飲水難

前任書記在任時,帶領村“兩委”一班人通過幾年的努力,上塔村打了幾口大水井,基本解決了三四組群眾飲水難問題。但是,到了馬國秀當選村書記後,新班子上任,一二組幾百名群眾飲水難問題依然如懸掛在頭頂上的銅鑼,時時在猛烈敲響,敲得她每天頭腦嗡嗡叫,讓她寢食難安。因為飲水是每個村民每天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更是精準脫貧戰略。一個地方,什麼都搞得很好,但村民沒水吃,那叫脫貧嗎?肯定不是。所以,解決一二組幾百名群眾飲水難問題,就是頭等大事,必須立即著手解決!如果不解決,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就會影響甚至阻礙全村穩定和整體脫貧。這件事讓馬國秀好幾個夜晚輾轉難眠,作為村書記、全村的“一把手”,她要想好和找到解決的辦法。

按照常識,解決的辦法,首先要找到水源,然後打水井、建水站(過濾池),然後架水管,把水引到家家戶戶……

但是,水源到哪裡找,水井到何處打,水站怎麼建,管道怎麼架,這些都要有最佳方案。因為村上太窮,經不起折騰,稍有不慎,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幾十萬扶貧項目就會搞成“豆腐渣工程”,勞民傷財,百姓埋怨,村幹部出力不討好。

所以,在“諸葛亮會”上,她虛心徵求大家的意見,又打電話,詢問相關部門和長期從事打井作業的老闆,請他們到村裡考察,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

折騰了一番,結果啥意見都有。綜合到一點,最集中的意見,是修一條路到一組半山腰一處山溝,在那裡打一口大水井,並在這裡建水站(過濾池),架設水管下山。

於是,馬國秀就帶著人去看現場。去後,她不看則已,一看,心裡涼了半截:這地方水源是有,但是,要修一條路上山,修路資金少說也得五六萬。在這大山深處,一個飲水工程總共才有幾個錢,光修路就要花五六萬,不說浪費投資,工程老闆也不得幹。不行,這絕對不行!自己必須下功夫另找方案。於是,她根據飲水工程建設設計規律,四處細心尋找水源好、交通方便又省錢地方。

一天,她轉到鍾家灣大田石崖下,看到這裡水源充足,小溪裡的水常年流淌,從不斷流,正是建設大水井的天然好場所。而且,溪流下游的曹家灣村已經在這裡攔溝扎壋建有一個蓄水池,如果緊挨著蓄水池再建一個大型蓄水池,加上這裡環境好、交通方便、省投資,水源絕對有保障,一舉解決上塔村一二組群眾飲水問題,可以說是一勞永逸。這個重大發現,讓她興奮不已。於是,她立即找來所有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到現場講述她的發現和設想。大家一看,這裡果然是個建水井好地方,都後悔自己一個大男人,天天從這裡過,怎麼就沒注意到,真是“蒼天不負苦心人”,最終讓一個女人給發現了,還是“巾幗不讓鬚眉”啊!事情就這樣給定下來了。她說幹就幹:立即找來工程老闆和施工人員,冒著酷暑,連日奮戰。一個多月後,一個大型蓄水池順利誕生了,管道架設後,一二組群眾也順利吃上水了,看到自己操心的第一件大事有了好的結果,馬國秀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治水架橋,解決村民出行難

上塔三組鍾家灣到老屋場,有一條溝和一條毛土路。這條溝是上塔流向山外的一條天然溪流。溪流左岸,是鍾家灣的村莊和稻田。由於年常日久,溪流從上游帶來的泥沙淤積河道,導致河道河床逐漸升高,在汛期洪水爆發時節,有威脅村民和稻田安全的潛在隱患,當緊需要治理。一條毛土路,從通村公路連接鍾家灣和老屋場,沒有橋,沒有硬化。老屋場住著15戶人家。平常,多數人都在外地打工掙錢,而且在城市買了房子,在城裡生活,很少回家。但這些人都沒放棄農村老家,每逢年來接到,這些人都要回老家,過個年節,上墳祭祖啥的。所以,這條路是他們的必經之路,是他們的根,是他們最濃的鄉愁,對他們很重要。但在以往,這條路是條斷頭路,沒有橋,而且雜草叢生,很荒蕪,不好走。但是村上太窮,上面又沒給指標,一直沒能力解決。大概有十多年了,老屋場的人都在為這條路能夠修寬、變成水泥路,並且有一座橋而奔走呼號……這不,馬國秀剛一上任,這些人就找來了,讓她給他們解決問題。否則,就又要上訪。

作為在任多年的副職幹部,馬國秀知道,沒有項目沒有錢,這件前幾任書記都無法辦成的麻煩事,如今擱到自己頭上來了,怎麼辦?

在她召集的怎樣解決問題專題會上,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認為先招商,把項目先做起來,解決燃眉之急。有的認為,沒錢沒項目,千萬動不得。否則,舊賬沒還完,又欠新債,不符合有關規定。有的認為村上有類似情況的自然村落,不能“扒豁子”,不然,後面的麻煩事會更多,幹部要擔很大的風險。有的已經算好了帳,連需要多少材料、多少人工、多少費用都有了大概眉目,一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樣子……聽完大家的意見,她覺得第一和最後一種意見有點道理,綜合考慮,目前應該當機立斷,先找業內人士來算算賬,再找上面領導,想辦法爭取點錢,把項目先搞起來。時間不等人,我們耗不起。

在對待事情上,她一貫的作風是雷厲風行,說幹就幹。老闆找來了,算了一筆賬,平溝、砌駁岸、架橋、整理路基、硬化路面,少不了20萬。本著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把投資額壓縮了又壓縮,折成全部乾貨,讓老闆做虧本生意,也得十七八萬。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找肯為村上付出,願意做虧本生意的本村人來搞,別人談都莫談。所以,她找到了自己的妹夫孫遠明,給他上了好幾次“政治課”,讓他做一回虧本生意,為村上修路、架橋,為鄉親們“留點念想”。

孫遠明這些年在十堰發展,主要搞建築和房地產開發,但是沒賺到錢,前年還栽進去幾百萬,心情不好,一肚子苦水無處倒,正在惱火,碰上大姨子姐來跟他說這事,一時間有點哭笑不得。但他是個明白人,大事面前曉事理,知道村書記來找他,這事一準推不掉。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一個人的一生不能只認得錢!如果沒有好名聲,錢掙得再多,又有什麼用?於是,他乾脆豪爽地接下了這個活。三個月過去,河道平整了,橋樑架起來了,路面硬化了;鍾家灣的居民從此不再受洪水威脅了,小屋場的居民出行方便了,往日荒涼的一段山溝溝,現在變得豁亮、乾淨了,人們也暗暗向村書記豎起了大拇指。事後人們總結說:人怕事,事怕幹。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趟不過去的河、克服不了的困難!老闆孫遠明說:事幹了,沒有錢,不要緊;村上啥時候弄到錢啥時候給,沒問題。馬國秀說:這就是我們村上的鄉親,我們村民的覺悟——沒錢也能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