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WordPress 社區八卦,漫談開源的商業之路

從 WordPress 社區八卦,漫談開源的商業之路

| 設計:葉修緣、

開源社引言


這篇文章傳遞了兩個有趣的現象,時代在變化,開源商業化很難。因為時代在變化,上一代的人當然可以緬懷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然後覺得現在這個趨勢不對。但是趨勢就是趨勢。從社區的角度,固然可以從興趣和偏好出發,但是從商業的角度,只能去尋找適應時代的辦法。所以,開源商業化很難,要生存很難,要發展很難,讓贏得社區的用戶更難。

第一次接觸到WordPress大約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當時寫博客挺流行,很多人用它來做自己的博客網站。

參加了工作之後,才知道有一類軟件專門叫做“內容管理系統”(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CMS),而WordPress這個開源軟件項目正是該類軟件的典型。

不知不覺,WordPress在那些年已經發展到不僅僅可以做博客網站,還可以做新聞網站、會議網站、論壇網站、甚至電商網站,但同時它也變得越來越老,感覺越來越過氣。


直到2018年的夏天,我很偶然的看見了WordPress + Elementor插件這樣一種神奇的用法:用戶只需要用鼠標直接在瀏覽器裡拖拽,就可以把各種素材精準的定位到網頁中,生成精美的、完全兼容主流瀏覽器、兼容PC端和手機端的頁面。

作為多年前用過Dreamweaver的恐龍時代用戶,也在做網絡編輯的時候見識過傳統網站的美工Photoshop畫圖+前端設計切圖做頁面的那種古老流程,眼看著Elementor插件的使用體驗跟這倆相比,簡直可以說是跨越了不止兩個時代。我當時大為驚奇:

WordPress這麼恐龍級別的生態居然還能冒出這樣一個神器!

(以下是Elementor官網上的演示畫面,可以大致感受一下:)

從 WordPress 社區八卦,漫談開源的商業之路

不久之後正好開始搞2050的網站,我於是有了完整的場景來了解這個Elementor插件以及整個WordPress生態的方方面面。

先說結論:

單純從建設內容展示類網站的角度而言,WordPress + Elementor Pro + Pods Framework + Code Snippets的組合,放到一個對LAMP搭建、HTML + CSS + JS + PHP語言有基本熟練度、頁面美感差不離的開發者手裡(哪怕是我這樣的半吊子),可以不怎麼費力的滿足大部分市面上其他的自研類CMS提供的大部分功能。


此類建站工具在技術上不算啥高精尖,其中,Elementor制霸前端,Code Snippets專門用來插入PHP(特別適合不需要單獨開發插件的場景),Pods Framework用來管理內容的數據結構(自定義文章類型和自定義字段)。工具嘛,主要特點是順手,也沒有特別多好講的。

倒是在WordPress生態裡面看到一些事(ba)情(gua),感覺值得說說。


2018年,WordPress社區發生了一件大事:WordPress 5.0發佈了。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更新,而是同時帶來了名為Gutenberg的全新編輯器體系(古騰堡編輯器……對你沒看錯就是那個發明印刷機的古騰堡)。

從 WordPress 社區八卦,漫談開源的商業之路

而問題就出在這個古騰堡編輯器身上。這個古騰堡從設計之初就引來爭議不斷,社區裡強力推動和強力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強力推動的一方主要是“核心”,也就是就職於WordPress背後的母公司——Automattic的開發團隊。大致關係是,Automattic主要的收入來自於WordPress.com在線博客服務,而這項服務的生意這幾年都被Medium這樣的新秀搶跑了,所以“核心”最關心的事情是如何讓“原生的WordPress”吸引更多願意購買在線博客服務的人。

強力反對的一方主要是“針對傳統編輯器版本WordPress做過大量定製開發”的社區開發者、用戶,他們主要使用WordPress的方式是從WordPress.org獲取開源軟件、自己架設網站,再給自己的網站和客戶的網站安裝插件、做定製開發。在古騰堡編輯器的界面下,原本針對傳統編輯器開發的那些功能很多都會失效,這是無法容忍的。

爭吵的直接結果之一是,WordPress 5.0堅持推出了古騰堡作為默認編輯器,同時把“經典編輯器”降級為插件提供。

爭吵的間接結果之一則是,一群社區開發者覺得WordPress的“核心”已經背離了初心,對WordPress的“核心”徹底失望,從WordPress社區出走分支了另一個叫做“ClassicPress”的新項目。


從我這個建站用戶的角度而言,古騰堡是不重要的,插件生態才更重要。

現在讓我有點不安的事情是,Pods Framework團隊在今年1月的時候發了一個求助公告,說團隊沒錢了請求社區支援。沒錢的原因是,Pods團隊之前的大金主是Automattic——大約90%以上的錢都是大金主支持的,但Automattic今年說,不好意思啊Pods我以後不讚助你了,因為我們現在的重心是古騰堡,而Pods是面向傳統編輯器生態的。Pods團隊倒是也沒罵娘,很理解的感謝了Automattic過去幾年的支持,但未來的經費從哪兒來呢?只好向社區求助。按他們的計算,如果能找到200個金主,一個金主一年給25到3600美刀不等,項目差不多可以活下去。

(話說回來,另一個讓我有點不安的事情是,WordPress.org在國內範圍的429錯誤問題已經好幾個月都沒有修復,訪問一直不穩定。就算按之前聽說的消息是WordPress靜態資源的國內CDN被DDoS到資源打光了,也不至於影響這麼久吧?)

而另一方面,Elementor的團隊則過得不錯,今年剛拿到15M美刀的A輪,要“往SaaS方向發力”。本來Elementor插件就有收費機制,未來活下去應該不成問題;有了大金主之後,發展速度會更快。

其實Elementor這件事,我怎麼想都覺得不可思議:要知道,WordPress可是一個2003年誕生的老怪物了,而Elementor則是一個2016年的新項目,類似的事情前人難道沒做過嗎?為啥他們就做到了?看來還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Elementor甚至可以說是古騰堡的競爭對手,不知道Automattic對此怎麼計劃。


最後,分享一段我在ClassicPress社區上看到的留言。作為同樣從建站時代走過來的老古董,多少會有些感同身受:

從 WordPress 社區八卦,漫談開源的商業之路

“託管服務就是做來給母公司賺錢的。用戶為了方便而犧牲了自由。在我看來,他們正在製造一代這樣的站長——TA們根本不知道TA們的網站如何運作、甚至也完全不關心這個問題。

使用託管服務不需要學啥新技能,但你也只能有啥用啥。人們變得如此之懶,TA們只想註冊一個賬號就擁有一切。

我的兩個兒子就是這樣,對任何不是即插即用的服務都不鳥,只使用流行的社交平臺進行在線交流。

CMS或許真的已經是恐龍了吧!僅僅存活在極客的那個年代。註冊域名、買主機、裝機、維護系統……幹嘛這麼折騰呢?如果你只需要掏出信用卡就啥都有——而且是馬上就有,那還折騰個啥?

當我回顧我年輕時的旅程——從FrontPage到Dreamweaver再到GeoCities再到WordPress,這是20多年的努力動手和努力學習,每一步都是艱苦的試錯。今天的人們不再做這些事情了嗎?

從零開始建設一個網站,把它建設成自己想要的模樣,這是多麼有榮譽感和滿足感的事情!你在託管服務上是找不到這種感覺的。傻瓜式服務看起來是好,誰用誰變傻,長期來看是不是真的好呢?

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只買包裝好的產品,用壞了就扔掉……看在上帝的份兒上,多為自己的未來想想吧!

——好吧,我只是一個過氣的老古董。”

同樣身為老古董,我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年輕一代使用現成的託管服務而不去自己建設服務,並不僅僅是因為懶。

從技術堆棧的角度,底層夠紮實,才能支撐更多人往上層湧動。更加豐富有趣的東西總在上層,那裡更吸引年輕人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只要同時也有足夠多的、優秀的年輕人進入中間層和底層,這個生態就能夠繼續活下去,豐盛發展。

上層如此精彩,中間層和底層要用什麼去吸引人才?這才是重要的問題。在這方面,Elementor這個項目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既然在2016年這個時間點——這個移動開發也火過了、AR/VR也火過了、人工智能也火過了的時間點,在傳統建站領域還能出現這樣一個好東西,那麼,在這些看似老古董的領域,到底還有多少尚未出現的好東西等著我們去開發、去發現?

對互聯網而言,真正有趣的事情似乎永遠都是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