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金融留學生:我經歷了群體免疫到首相感染

撰文 | 李娜

新冠病毒來勢洶洶,目前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國外卻亂成了一鍋粥,面對大流行趨勢,人類社會經濟生活損失巨大,全球迎巨大挑戰。

27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確診新冠”這一新聞引起全球熱議,自其拋出“群體免疫計劃”後,一系列發展頗為戲劇化。那麼英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情況?一位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 )金融學專業的留學生自述了他所經歷的一切。


英國疫情兩次爆發

我記得疫情最開始是1月13號的時候,那是我們最後一天考試。那天突然有一個群發了一條消息,有一個學生說糟糕了,他剛從武漢回來,和女朋友兩個人都在發高燒,本來我們是一個觀望狀態,然後突然一下大家就變緊張了,很多中國學生開始戴口罩。

在英金融留學生:我經歷了群體免疫到首相感染

▲圖:留學生戴口罩

隨後外國同學也看到新聞,他們那段時間對中國的意見還是挺大的。比如問我說你們中國人是不是都吃蝙蝠?包括之前很多人流行貼面禮打招呼,現在拒絕跟我貼面,我當時就鬱悶為什麼拒絕?他們解釋說,因為中國最近疫情還是有點害怕,那段時間確實是感覺被排斥了,不過這一點我可以理解。

英國國內疫情的爆發,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最開始有傳染,但傳染人數是個位數,在8個人左右,而且這幾個人最後全部治癒出院了。那個時候中國疫情非常嚴重,當時我們對英國是有信心的,覺得英國還是能扛得住的。

第二個階段是在意大利疫情爆發之後。我記得意大利出現病例是2月下旬,我一開始準備去意大利玩,但在爆發疫情後,我就把票取消了。過了沒幾天,2月底英國這邊就開始有疫情蔓延的情況了,大概是在半個月前,卡迪夫(威爾士首府)發生了第一例新冠病毒,那天中國學生一下就緊張起來了,好多人當天出去囤貨,我也去超市買了特別多的東西,準備打持久戰。


“群體免疫”使我失去安全感

英國疫情逐漸開始大爆發。英國初期的抗疫政策叫“群體免疫”,大概內容是60%的人都得肺炎這樣你就安全了,英國還直接宣佈把海德公園變成太平間,海德公園本來是非常漂亮的一個公園。如此情形,大家一下都緊張起來了,覺得英國態度太消極,讓群體免疫,還要建太平間,留學生就非常沒有安全感。

英國宣傳在大字報的照片貼出來說,除非你得了很嚴重的病才要戴口罩,不然你不要戴口罩,他們唯一宣傳的就是多洗手。

在英金融留學生:我經歷了群體免疫到首相感染

▲圖:學校圖書館的洗手間裡貼著“冠狀病毒經常洗手至少20秒,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

而且對於我們留學生來講,英國醫療系統的流程非常慢,要預約很久。所以對於英國的現實環境、醫療環境、對留學生的醫療措施,包括英國政府對待疫情的這種態度,讓很多留學生感到非常害怕,想趕緊回國。

那個時候的機票很多都已經往上漲了,像平時我們回西安一張機票在2000、3000元左右,然後都漲到8000元以上,甚至再後面出現1萬、2萬、3萬、5萬不等的價格。那時候我們學校還沒有宣佈停課,我們直到前兩週才發郵件說停止所有面對面的授課,考試也改為線上。


防疫文化差異

在英國,外國同學他們是不會戴口罩的,他們覺得戴口罩就是得了癌症,快要死的人才會戴口罩,文化差異非常大,因此他們打死都不會戴口罩的。

超市很快被搶購一空,尤其是衛生紙,英國這邊疫情爆發就變成瘋狂囤衛生紙,他們說得了這種病可能會瘋狂拉肚子,所以一定要備好廁紙!英國人的思維方式很奇怪,就寧願不戴口罩,但是一定要把廁所衛生紙囤夠,我那些希臘、德國同學他們也不理解,他們認為上廁所用溼紙巾或水洗就行,為什麼要囤廁所紙?大家都不是很能理解英國人的這波操作,所有的衛生紙全部搶空,各大超市都沒了。

在英金融留學生:我經歷了群體免疫到首相感染

▲圖:英國超市被搶空

英國平時一直下雨,疫情以來這幾個周卻很奇怪,一有病毒它就不下雨,每天都是大晴天。英國人在家閒不住,就跑去公園,這兩天天氣又特別好,所以公園人很多,戴口罩的人卻很少。

我之前戴口罩就被歧視了,其實不僅是我,好多人都被歧視了。我第一次戴口罩的時候,當時英國疫情已經爆發了,我戴著口罩去超市買菜,當時中東亦或是阿拉伯移民來的小朋友,他們看到我之後就瘋狂地喊,還集體把鼻子捂起來,文化差異真的很大。


2周前開始轉變政策

英國3月19號、20號態度開始180度大轉變,隨後新聞說要開始封國,英國政府終於嚴控了,英國的所有酒吧,還有體育場所全部關了,然後接下來就是英國的麥當勞,炸雞品牌店等關閉。

在英金融留學生:我經歷了群體免疫到首相感染

▲圖:英國政府發給每個人的短信:“新政強制必須待在家裡”

英國日常實行嚴格的新限制,所有英國人開始必須待在家裡,除了購物、買生活基本必需品、日常鍛鍊、醫療需要,往返工作的旅行之外,都不能出門,包括圖書館、遊樂場、室外體育館以及做禮拜的那些宗教信仰場所全部關閉,而一些出售非必需品的商店也必須停止營業。

我在倫敦認識一些工作的朋友,他們全部改成在家辦公,他們日常的鍛鍊仍然被允許,但是後面有一條要求,禁止兩個以上不同駐地的民眾在公眾場合聚會。然後倫敦市長辦公室發出了可能會封城的消息,倫敦地鐵很多線路已經全部停了。

在英金融留學生:我經歷了群體免疫到首相感染

▲圖:英國政府出臺禁出政策後,街巷上基本沒有行人,只有星星點點的車

英國酒吧餐館這種行業,受疫情影響,政府會給80%的補助,保證小企業還有工作人員,不要面臨虧損或者破產的風險,這點還是很不錯的。

另外,英國政府近期宣佈了財政一攬子救助方案,包括向經濟有困難人士有三個月的緩交房貸期;政府向各行業商戶提供價值3300億英鎊的貸款,緩解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虧損。這個我看報道說,相當於英國國民經濟總值15%。

3月以來英國也在不斷降息,英國央行在3月11日,把利率從0.75%降至0.25%,結果19日下午,央行宣佈再次降息,把利率從0.25%降至0.1%,短短十天內兩次緊急降息。

除了降息,英國央行還增加了英國國債持有量,將英國國債和企業債持有規模增加2000億英鎊至6450億英鎊。還有一點,英國央行擴大了定期融資計劃(TFSME)。這些都是英國為了應對疫情衝擊出臺的經濟刺激措施。


決定留英抗疫

當時疫情嚴重的時候,朋友都在勸我回國,我原本計劃先買一趟能回去的機票,如果英國還是群體免疫的態度,而且英國爆發的非常嚴重的話,我就趕緊回國,因為我就算回國路途上得了這個病,我在國內治療也放心,國內的醫療包括國內的責任心會讓我安心。

周圍同學很多都回國了,英國疫情又嚴重了,我的外國同學他們也在勸我,說英國只會越來越差的,這邊政府也不採取措施,前兩週我狀態非常差,就特別想回去,每天都在看機票,機票也不好弄。但後來我冷靜地分析了一下,我決定不回國了。

首先就是英國開始改變了防疫策略,開始進入緊急狀態了,另外有兩點。

第一:滯留風險。現在回去很多國家航線限制,好多留學生選擇轉機非洲埃塞俄比亞,跑去非洲二三十度的溫度,穿著防護服那麼厚也不能脫。結果我有一個同學居然發了朋友圈說,他在埃塞俄比亞被滯留了,我們就想現在每天都在變政策,尤其這兩天,回國風險很大,我現在就決定不回去了。

第二:影響學業。昨天我一個同學俄羅斯航空被取消了,因為現在俄羅斯要封國,太多同學最近機票都被取消了,這次回去你有可能就回不來了,因為你回國簽證超過8個周就作廢了,你就不能來英國了,尤其我還要完成論文,很麻煩。


在英金融留學生:我經歷了群體免疫到首相感染

▲圖:英國學校停課

於是我就決定不回國了,留在英國不出門,在家裡看書。和我家人溝通得也很好,他們也同意了我留在英國隔離抗疫。

結語:

“人類命運共同體”絕非玩笑之事,世界衛生組織29日發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38146例,死亡病例達30105例,疫情已影響到全球202個國家和地區,新冠肺炎疫苗研製至少還需要12至18個月。顯然防疫已成為所有國家必須重視的全球大事。

26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舉行,特殊時期,這也是G20歷史上首次以視頻方式舉行領導人峰會。當然,重點是本次會議通過全球協調,各方承諾加強國際合作,應對病毒共同挑戰。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看來,G20領導人特別峰會的召開傳遞出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病毒是人類的公敵,需要有關國家放棄以狹隘的國際政治視角看問題的做法,包括汙名化、將疫情政治化等,真正從全人類面臨危機的層面去應對。

在英金融留學生:我經歷了群體免疫到首相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