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永興縣,號稱中國銀都,京廣線鐵路火車經過永興縣

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總人口71.1萬,總面積1979.4平方公里。2015年11月,湖南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後,永興縣鄉鎮數量由原來的21個鄉鎮調整為15個鄉鎮,其中建制鎮由14個調整為11個,建制鄉由7個調整為4個,2016年4月,建制村合併後,

郴州永興縣,號稱中國銀都,京廣線鐵路火車經過永興縣

永興縣地圖

我縣建制村數量由原來的342個調整為242個,2018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兩個街道辦事處,現轄:便江、湘陰渡2個街道辦事處;油麻、悅來、馬田、高亭司、黃泥、金龜、樟樹、柏林、太和、鯉魚塘10個鎮;洋塘、龍形市、七甲、大布江4個鄉,共16個鄉級政區;242個建制村、34個社區;4360個村民小組,123個居民小組。

郴州永興縣,號稱中國銀都,京廣線鐵路火車經過永興縣

郴州市地圖

境  域:永興縣地處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地區北陲,位於東經112°43′~113°35′ ,北緯25°54′~26°29′之間。地域狹長形似蠶,東西長90公里,南北寬10.8至56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979.4平方公里,佔湖南省土地總面積的0.93%。縣境北接耒陽市,南連甦仙區,東北、東南、西南依次與安仁、資興、桂陽三縣毗鄰。全縣21個鄉鎮除高亭鎮、太和鎮之外,其餘均與外縣交界。縣境距首都北京鐵路里程1860公里,距省會長沙280公里,距郴州市40公里,距南粵廣州445公里。

地  貌:全縣地貌似蠶形,東部多山,西部以丘陵為主,中部丘陵及河谷平地間布,便江、永樂江橫貫縣境。東部為羅霄山脈餘脈,自七甲鄉入境,走向龍形市、大布江,形成以中山為主的山地地貌;東南部為羅霄山八面山餘脈,自鯉魚塘鎮原千衝鄉入境,向北延伸,橫亙縣境中東部,插入於茶永盆地,形成中低山、高丘為主的組合型地貌;北部為羅霄山脈武功山餘脈南翼,自樟樹鎮入境,呈斜帶狀綿延於中西部,與茶永盆地相銜;西部為南嶺山脈陽明山餘脈東端,自三塘鄉入境,呈東南梯降,於中部與茶永盆地過渡帶交接。山地佔全縣面積28.6%,海拔300~800米;丘陵、崗地佔全縣面積53.36%,海拔500~300米以下;河谷平地佔全縣14.99%。

氣  候:永興縣屬中亞熱帶大陸溼潤季風氣候。境內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小盆地冷熱氣候變化明顯,山丘氣候類型多樣。年平均氣溫17.6℃,年平均日照時數1625.2小時,照率37.0%。全年無霜期307天。年平均降雨量1417.0mm,最大達1986.8mm,最小的915.9mm。光、熱條件配合基本同季。

郴州永興縣,號稱中國銀都,京廣線鐵路火車經過永興縣

生物資源:永興縣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植物有96科685種,其中喬木樹種64科468種,引進樹種13科22種。全縣樹木的水平分佈呈東喬西灌、南竹北松、中部喬灌相間佈局。垂直分佈依次為高山胡枝子草地、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馬尾松油茶混交林、油茶林。尤以油茶、馬尾松分佈最廣。

全縣速生鄉土樹種有泡桐、香椿、擬赤楊、檫樹、拐棗、杉木、馬尾松等10餘種以上。珍稀保護樹種有水松、銀杏、紅豆杉、杜仲、楨楠、厚朴等。保護動物有華南虎、中華秋沙鴨(過往)、穿山甲、花面狸、水鹿、水獺、小靈貓、娃娃魚、猴面鷹等。

郴州永興縣,號稱中國銀都,京廣線鐵路火車經過永興縣

水 資 源:縣內有大小河流149條,其中控制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3條,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5.45億立方米,分為便江水系和永樂江水系。便江水系,流域面積1444.8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73.2%;永樂江水系,流域面積531.2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26.8%。

縣內各河流水質均為軟水,適合農田灌溉和工業用水;地下水質類型以重碳酸鈣鎂型為主,其次是重碳酸鉀,礦化度較低,利於作飲用水。

永興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 11.32 萬千瓦,年水電發電量約 2.3 億度,是全國重點電氣化縣之一。現全縣已建有永興一級電站、永興二級電站,目前投資 6 億元的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正在緊張地施工中。

旅遊資源:永興境內自然風光優美、百里便江清幽秀麗;宗教文化源遠流長;絕無僅有的佛教建築與山洞的完美結合令人叫奇;全國最長最窄的一線天奇觀和千年古剎觀音巖聞名遐邇。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便江旅遊風景區、人民公園、黃克誠故居、悅來溫泉、鑫達銀業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省工業旅遊示範點)等旅遊景點交相輝映。頗具文化底蘊的古民居――板梁民居為永興旅遊業增光添彩。

礦產資源:永興縣地處湘南東南部,南嶺構造帶以北的茶永盆地南端。境內因受多次地殼構造運動影響,地層出露比較完整,僅缺失奧陶系和志留系地層,礦產資源較豐富,且種類較多。解放以來,通過地質隊普查、勘探,共發現礦產21種,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種,總資源儲量為33780.69萬噸,人均佔有礦產資源544.85噸。地均佔有礦產資源17.07萬噸/每平方公里。境內礦產資源計有五類。

一是能源礦產,為優勢礦種。主要為無煙煤,其次為煙煤,局部產石煤。無煙煤產於兩個不同的地質時代。一是石碳系測水組無煙煤,主要分佈於三塘鄉、洋塘鄉和悅來鎮,煤厚0.2~1.1米不等。二是產於二迭系龍潭組的無煙煤,分佈於樟樹、柏林、金龜、香梅、黃泥、塘門口、城郊、城關、湘陰、油市、高亭、馬田、復和等鄉鎮;探明資源儲量32483.3萬噸,2001年底基礎儲量為19299.1萬噸;原煤含硫量少於1%,發熱量為每公斤6319~7550千卡,灰分為6~20%,揮發分為2.7~8.1%,為低硫、低灰優質環保無煙煤。煙煤的已知資源儲量為381.1萬噸,2001年底基礎儲量6.2萬噸。煤層產狀很不規則,原煤發熱量為每公斤4990~5510千卡,含硫量1.31~2.05%,灰分39.5~42.2%,揮發分23.68~24.55%;主要分佈於鯉魚塘的高坡至申明亭一帶和柏林鎮原洞口鄉的鐵坑等地。石煤分佈於龍形市、七甲等鄉,資源儲量及品位尚未探明。數十年來,無煙煤得以大量開採。

二是黑色金屬礦。縣內主要為鐵礦(菱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和錳礦(氧化錳礦、碳酸錳礦)兩種。赤鐵礦分佈於三塘鄉竹溪坳,斷續出露長約21公里,厚一般為0.5~1米,礦石品位含鐵30~40%,含硫0.2~0.5%,含磷0.2~0.6%,預測資源儲量為600萬噸;菱鐵礦分佈較廣,馬田圩仙人巖菱鐵礦共有3層,平均厚度達31.6米,平均品位含鐵41.1%,D級資源儲量為157.9萬噸;褐鐵礦主要分佈於塘門口毛坪、羅卜嶺,便江鎮龍王嶺;便江鎮黃竹嶺、觀音巖、大鐵山等地段;較大的一處為大鐵山褐鐵礦,礦石品位含鐵44.79%,含硫0.032%,含磷0.47%,探明基礎儲量69.9萬噸。錳礦有分佈於馬田鎮高倉村和太和鎮鎢蘿村兩處的碳酸錳礦,含錳量29.38~39.5%,碳酸錳含量44.38~87.5%,品位較高;分佈於洋塘、油麻、悅來、馬田、高亭、復和、便江、塘門口等鄉鎮及樟樹鎮湖塘村、金龜鎮清水村的氧化錳礦,錳含量10~30%,品位較低。上述兩種礦的資源儲量尚未探明。

三是有色金屬礦。縣內主要為黃鐵多金屬礦、鉛銅礦、銅礦、鋅、鈦鐵砂礦等礦種。黃鐵多金屬礦分佈於塘門口鎮汶洞村泥鰍窩一帶,以黃鐵礦體為主,品位變化大,伴生有鉛鋅礦、黃銅礦、斑銅礦、方鉛礦、孔雀石等礦,含銅0.24~0.26%,含硫14~24%,含鉛0.17~4%,含鋅0~16.5%;礦脈有4條,主脈長達200餘米,厚度0.9~1.2米不等,黃鐵礦與鉛鋅礦互為消長關係。鉛銅礦分佈於鯉魚塘鎮原千衝鄉彼坑村,礦脈厚0.05~0.1米不等,礦石品位極不均勻,鉛含量0.4~25%,估算鉛資源儲量約2萬噸。分佈於鯉魚塘棉花壠至老羅仙矮塘鋪鉛鋅礦,礦石品位含鉛高達7.97%,一般為0.64~0.965%,含銅0.14~0.45%,具有一定的工業價值,今後有待進一步普查勘探。汞砂礦(硃砂礦)分佈於三塘鄉溪尾至馬蹄崗一帶,1級異常區面積45平方公里,礦石中伴生有錫石、鋯石、電氣石、鈦鐵礦等。砂銅礦分佈於城關鎮的銅角灣和湘陰渡鎮的湘陰兩處,已探明砂岩地層礦石品位很低,需轉向紅色盆地繼續尋找具工業價值的銅礦。鈦鐵砂礦分佈於復和鎮的金華、巷口、梓木一帶,脈長1500米,礦層厚達70釐米,資源儲量及品位未查明。

四是非金屬礦。砷礦分佈於三塘鄉雷家坪附近的似斑狀黑色花崗石與碳酸鹽巖的接觸帶中;礦石伴生有黃銅礦、錫石、鋅礦等。通過鑽探探明儲量3.49萬噸,礦石含砷0.52%。水泥用灰巖在全縣所有鄉鎮都有分佈,但以便江鎮的觀音巖、黃泥鎮的羊衝、鯉魚塘鎮的茅坪、馬田鎮的棗子、油麻鄉的土橋、洋塘鄉的鐵龍等處礦產集中且質量較好。瓷土礦(高嶺土礦)主要分佈於七甲天門衝至深洞一帶,礦體走向斷續出露約15公里,厚3~7米不等,礦石成分為含水硅酸鹽,品質較好,儲量豐富,有一定工業價值。石膏礦分佈於便江鎮同意村和湘陰渡鎮兩處,已探明基礎儲量83萬噸,其品位含結晶硫酸鈣大於75%,礦石為纖維石膏、結晶石膏、石膏巖等三種類型。近十年來境內的磚瓦用粘土礦、片石、河砂均得以開採。

五是地下熱水資源。縣內有地下熱水點5處,即悅來鎮溫泉頭、馬田鎮元家橋、基皮塘、高亭鎮板梁、塘門口鎮糠泉塘,其中溫泉頭、元家橋屬中溫熱水,其湧水量達1000~5400立方米/日,水溫26~51℃不等。

 永興是“中國銀都”。中國白銀第一坊是以白銀文化為主題,展示永興傳統冶煉工藝而打造的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景區佔地40餘畝,總面積5000餘平方米。景區按文化體驗區、冶煉觀賞區、形象展示區、旅遊購物區四區佈局,主要旅遊景點有中國天下第一銀樓、白銀藝術博物館、華鑫宮、白銀提純生產線、銀飾工藝品手工製作坊及展銷中心。

郴州永興縣,號稱中國銀都,京廣線鐵路火車經過永興縣

銀樓是湖南鑫達銀業集團公司打造的“中國銀都”標誌性建築,銀樓為二層式閣樓,鋼混結構,外層用5萬兩白銀銀箔整體包裹,通體銀白,珠光寶氣。中國白銀藝術博物館佔地600平方米,設有三個展廳,共展出歷朝珍貴純銀製工藝品300餘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