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擴容提質須通“堵點”接“斷點”

徐華亮

中央要求,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勢必是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疫情之下消費市場如何擴容提質?筆者以為,既要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又要著眼整個消費鏈條,有針對性地打通“堵點”、接上“斷點”,精準施策,全面釋放和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大力發展“智慧+社會服務”消費模式,把被“堵”的消費充分釋放出來。由於疫情,消費領域形成了物理空間上的“堵點”。順應居民信息化消費升級趨勢,應大力支持建設“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豐富“5G+”、超高清視頻、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場景應用,推動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數字科普、在線辦公、協同作業、服務機器人等,鼓勵促進線上線下互動,以此打通“堵點”,讓抑制的消費充分釋放出來。

提高居民收入,接續有效消費的“斷點”。消費增速主要取決於收入的增速,保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在一個合理區間,才能釋放消費活力。短期內,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個人或家庭可推行專項轉移支付,鼓勵居民積極消費。長期而言,應進一步改革完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技術工人技能水平,完善專業技術人員分配政策;推進鄉村經濟多元化,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人員返鄉入鄉創業,挖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收潛力。

大力優化市場供給鏈,補上消費“最後一公里”的“斷點”。應通過資源整合建立雙向流通的物流體系,指導電商企業與快遞物流企業加強業務聯動,推廣庫存前置、智能分倉、倉配一體化等服務,提高供應鏈協同效率;加快重點縣城農貿市場、配送投遞、冷鏈物流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