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高房住宅會不會變成窮人專有,有三個原因很現實!



10年後,高層住宅會不會變成“窮人專有”,有三個原因很現實!

隨著城鎮化不斷進行,大量農村人口入城,導致城市人口增多,土地開始供不應求。為此,國家只能要求開發商從原來的建造多層住宅到現在的高層住宅,以此來增加住房供應。那對於開發商來說,他也高興啊,不僅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還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城市,30層、40層、50層的高樓比比皆是。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高層住宅是否真的那麼好?

一、拆遷問題

之所以會有人形容高層是“貧民窟”,其實也是有原因的。現在買房,基本上都會想以後房子好不好賣,或者說以後房子老了拆遷自己拿不拿得到錢,諸如此類的問題。但是我想要告訴大家,以後拆遷是一個難題,你拿不到許多錢。仔細想想,現在房價調控中,追求樓市的穩定發展,以後高層普遍舊了之後,肯定需要推倒重建,那麼這挨家挨戶的拆遷費如何說呢?那個時候相信房子產權還沒有到期,即使到期了也有人續費,很難說是空樓,大家放棄拆遷款就搬出去了。那麼,拆遷費怎麼說呢?佔地面積本來就不廣,每家每戶能賠多少錢呢?賠太多了,開發商和政府承擔不起,賠償少了,又沒人願意拆遷簽字,這就是一個難題。

二、高層適合做商業,但不適合做住宅

專家指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幾十層和上百層高的樓一般都是企業總部、金融和商業大樓,幾十層的住宅樓很罕見,國際上看,住宅以中低層、聯排、雙拼和一戶建庭院為主。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參天高樓,做大型企業的總部,做寫字樓,做商住房和公寓都沒問題,但是,作為住宅而言,不應占據主導地位,往高層住房裡湧入的人口越多,隨著時間推移,變成“窮人房”的概率越大。

三、未來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供給增多,會衝擊需求

土地供給只要大規模放量,高層住宅的價值便會大幅稀釋,以前因為土地太稀缺,住宅越建越高是一種無奈,未來供給越來越多,購房者的可選擇性大大增強,必然會放棄已經老舊的高層住宅。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新城區建設速度快,土地甚至可以呈現出井噴式的供應,高收入者會選擇居住環境更適宜的新區,而沒有能力完成置換的低收入群體,自然而然會在老破小高層裡集聚,這也就是所謂永久性“貧民窟”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