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醫療與醫療捐贈:須約定免責條款和防範法律風險

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取得了積極進展,應疫情嚴重的國家請求,中國決定派遣醫療隊幫助所在國進展防控。與此同時,我們也捐贈了大量的口罩以及其它的醫療防護用品。這既是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體現,也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進健康絲綢之路的重要內容。

比如說,意大利的疫情非常嚴重,意大利部分地區希望中國醫療隊接管ICU,還有塞爾維亞,伊朗,伊拉克等國家。我們應該思考國內支援武漢支援湖北的模式是否能複製到其它國家和地區,個人覺得是可以的,但是過程充滿法律風險,必須加以防範,免得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首先,要注意醫療產品的質量問題引發的侵權風險。我們一般認為捐贈的產品出了質量問題是不承擔法律責任的問題。這個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是不成立的,因為只要是產品就必需是合格產品,如果捐贈醫療產品不合格,可能會引發法律風險。所以,一方面我們捐贈的產品要符合受贈國的質量標準,另一方面也應該設置免責條款,避免因捐贈產品質量標準不同而引起的法律風險。

其次,援助醫療隊的救治方案產生的風險。西醫治療可能會要好一點,因為本來歐美就信任西醫。但是,在我們救治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工作規範和所在國家和地區的醫治標準進行,同時也要設置和簽訂免責條款,以防因救治問題招致的法律風險。

最後,我們應該慎用中醫進行治療。中醫本來就是中國人自己傳承的東西,很多西方國家和西方人都不太認可中醫。有的國家和組織甚至是打壓中醫。如果將中醫冒然介紹並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治療,治療有效果不出什麼問題則可以,但是,一旦救治不力,則很有可能會給中醫和中國的中醫醫生帶來負面影響,也可能會起訴我們的援助醫療隊等等。

<code>黃星永:湘潭大學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執業律師,湖南同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非法律實務團隊負責人;
學歷背景:中南(工業)英語本科、湘潭大學法理學碩士、國際法(非洲法方向)博士;
工作語言:中文、英語;
研究領域:疑難勞動爭議(國內)、涉外勞動爭議、國際投資等;
執業領域:涉非法律事務、非洲國家勞動法、涉外勞工法律風險等。/<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