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在‘大叔’您的帶領下,我們這群‘小朋友’不辱使命,不負期望,啃下了一塊塊硬骨頭,成功打贏了這場戰役,圓滿完成任務。不負邵醫,不負荊門,不負浙江!”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29日,從湖北荊門返回家鄉,在浙江德清集中休養的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醫療隊領隊,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利民起了個大早。他一開門,便意外收到這封“小朋友”情深意濃的回信。看著信末34個熟悉的名字,他略帶哽咽地說著“謝謝,謝謝”。


28日,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醫療隊,即邵逸夫醫院援荊團隊在湖北歷經45天“浴血奮戰”後回家了。


一個多月的並肩作戰,劉利民帶著“小朋友”們披“荊”斬“疾”,擔下重責,完成重任:團隊所建立的荊門市首個新冠肺炎ICU順利“休艙“,治癒出院23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在浙江省支援湖北醫療隊中治癒出院首例使用ECMO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實現荊門當地連續“無新增死亡病例”天數保持湖北省第二;使荊門的病亡率從湖北省首位降至休艙時的第五位。


在馳援荊門的日日夜夜,團隊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創造了生命奇蹟。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暖心“大叔”掛帥親征


“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選擇,我依然會毫不猶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深入疫情一線。”回望45天的點滴,讓劉利民更加堅信,這條艱難卻充實的馳援路所留下的,是無悔初心與刻骨銘心。


2月10日,浙江決定由邵逸夫醫院“單獨組建重症救治團隊”作為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重症)醫療隊馳援荊門。接到重任後,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迅速與院領導班子商討組隊事宜,用不到24小時迅速組建了一支涉及多個學科共35位優秀骨幹力量的專家團隊,最終確定由主動請纓的劉利民書記“掛帥”親征。他也成為浙江省首位出征湖北的三甲醫院黨委書記。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醫療隊名單出來後,我發現很多是‘90後’的小朋友,比我女兒的年齡還小,他們可能很多人生經歷是沒有體驗過的。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他們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我想我能帶給他們力量和信心。”劉利民說。


於是,劉利民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寫成了一封信,在出發前送給了隊員們。他寫道:這麼多的小朋友“逆行”抗疫第一線,“大叔”我有一萬個理由陪著你們。我們一起努力完成任務,安全回家!加油隊員!加油荊門!加油中國!


“我將勇於擔當、不辱使命、敢打必勝、堅決完成任務。”2月12日清晨,劉利民帶領“小朋友”鄭重宣誓,踏上出征荊門的道路。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帶領“小朋友”勇啃“硬骨頭


300多萬人口,近900人的確診病例,高居不下的病亡率,沒有一個ICU病房收治新冠危重症病人……劉利民帶領團隊抵達荊門所面臨的,是極為複雜嚴峻的疫情局面。


作為浙江省對口支援湖北荊門市抗擊新冠肺炎前方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劉利民依據荊門嚴峻形勢全盤考慮,迅速確定了醫療隊的三個目標:降低發病率、控制病死率;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浙江隊”;全員“零感染”平安回家。


“一刻也不容耽擱。”2月12日抵達荊門的當晚,劉利民就組織專家制定方案,一直忙到凌晨,當時他給團隊下了“死命令”:用最快的速度建立ICU,第二天(即2月14號)集中收治新冠危重病人。


當天,隨隊調研了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的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建倉心裡一點底兒都沒有。“打掃病房、安裝設備、劃分三區兩通道,放置必須物品,給我們的時間不到24小時。”


為了穩定“軍心”,2月13日,劉利民帶領全體隊員抵達荊門一醫北院區13樓,督導病房改建工作,與院方認真細緻溝通,幫助醫療隊改造解決保障問題,從效率和質量上嚴格把關。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醫療隊與當地醫務工作者齊心協力,與政府部門默契配合,在1天內改造出一個符合院感要求的ICU病房,配備了23張床位,並在一週內完成荊門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收治。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對荊門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劉利民提出一個比喻:足球賽。


他說,當地政府和疾控中心是前鋒隊員,為的是降低發病率,關閉發病“水龍頭”;當地醫療隊是中場和後衛隊員,他們要做好防守,減少點球,也就是減少輕症病人轉為重症;浙江醫療隊如門將,集中救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守門是其職責。


“這場戰‘疫’要贏得勝利,必須三線齊心。”基於這番考慮,劉利民向當地政府建議,把“最硬的骨頭”留給浙江醫療隊,即將荊門市所有危重症病人集中到新冠肺炎ICU,由團隊進行統一治療。


當發現當地新冠死亡病例中有近30%血透病人後,劉利民及時與當地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繫,建議儘快建立新冠肺炎血透中心,進一步確定集中收治危重病人、集中收治尿毒症患者、集中收治市區確診患者“三集中收治”原則。


“當地政府非常給力,聯繫廠家、安裝設備,迅速在荊門一醫建立了血透中心。這些患者集中收治後,再沒有出現同類病人的病亡案例。”劉利民說。


集中收治原則,讓荊門當地危重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又使其他醫院和救治點騰出了人力物力用於輕症和普通病人的治療,合理分配了醫療資源,大大地提高了新冠肺炎的救治率。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披“荊”斬“疾” 完成使命


在劉利民看來,這場“荊門保衛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背後,是每一位“小朋友”用汗水、淚水換來的。


2月16日,荊門一醫ICU病房收滿,部分好轉病例轉入普通病房。


2月18日,團隊克服萬難,收治荊門市首例新冠ECMO病例。


2月20日,首例新冠ECMO病人成功撤掉ECMO。


3月3日,ICU內首位危重型患者治癒出院……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在邵逸夫醫院援荊醫療隊、其他支援湖北醫療隊以及當地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許多患者由重症、危重症轉為輕症。


但前期工作的艱難與壓力也如影隨從。醫療隊都清晰地記得,2月21日這一天,由於轉入ICU內的患者病程長、極為危重,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病亡案例。


感受到“小朋友”情緒低落,劉利民緊急召開全體隊員會議,對所有醫療隊成員說:“你們只管盡全力去做,有什麼我來扛著,你們不要有心理壓力!”


在一次護理組討論會上,劉利民耐心鼓勵大家直面自己的心理變化。他分享了1988年8月8日颱風,自己參與海上救援直面風險時的心路歷程,坦言也有過一段事前無畏、事後有些後怕的經歷,鼓勵“小朋友”直面抗擊疫情時內心出現的恐懼、不安和忐忑。


在“大叔”的鼓勵下,團隊成員逐漸打開心結,調整好心態,繼續投入戰鬥。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為了在荊門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浙江隊”,劉利民提出,邵逸夫醫院支援荊門的醫療隊員與當地約120名醫護混合排班,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傳幫帶”的作用,相互學習、不斷磨合進步。

近一個半月的相處,也讓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得以昇華。3月26日,在結束“休艙“的階段性勝利下,醫療隊一起拍攝了全家福,為這親密無間的“戰友情”留下珍貴的紀念。


披“荊”斬“疾”的他說:這趟沒白來,值了!


令劉利民難以忘懷的是,在離開荊門的當天,當地老百姓夾道相送,依依惜別。


看著窗外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他熱淚盈眶,“荊門百姓自發走到街頭歡送我們,我想我們的工作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我們這一趟沒有白來,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