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日記之一

世博會參觀日記: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陰有雨。

今天是全國為青海玉樹大地震默哀日。

上午,我參與市政協組織的世博視察探點活動。從上南路口進去,排隊等候檢查大約化15分鐘。

上南路園內附近有國際組織聯合館等各具民族特色的不同造型的國家和地區館。

菲律賓館。

泰國館。

文萊館。

馬來西亞館。

柬埔寨館。

澳大利亞館。

印度尼西亞館。

新加坡館。

柬埔寨館和澳大利亞館前的廣場上白色的休閒椅凳頗有藝術風範。

正大美食館緊挨著菲律賓館。

進去先去預約國家館,也等候15分鐘。然後去主題館。進生命館。

由於主要是光電作用,生命館裡比較黑。

有生命咖啡館音像,也頗有創新。

進一個可放8分鐘電影的大廳。歐洲、非洲、亞洲等國家城市的活力一一閃過。

中國的主要是反映對生命的呵護。場面顯示四川大地震後,一個小男孩從廢墟中挖出父親喜愛的象棋器具,在父親的墓前與父親下棋。情節比較感人。但整部片子遺憾沒有表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爆發出來的活力。

我們在高架、世博軸等走了一圈。

園內有小的電動遊覽車可供遊客乘坐觀展。

世博軸前的廣場十分寬闊。白色的雨棚頂敞開式,遠望也是一道美麗的景色。

有馬車的雕塑,委員們先後留影。

紅色的中國館巍然矗立,成為世博會的地標性建築。

廣場上還有不同造型的雕塑引人注目。

熊貓雕塑惹人可愛。

園區內有接駁的公交車待命。

世博軸下的鴨蛋型館,對遊客很有誘惑力。

廣場上紅色的灌木景觀。

建築科技館與地面水影虛實結合,也是雨天特色。

火炬型的世博軸,白天顯得十分素雅。

盧浦大橋雄姿也是世博會園區一景。

黃浦江上水霧濛濛。

世博軸與中國館相互依偎。

飛船型館裡面究竟有何神秘之處?

運輸車車架也是工業遺存。

戴著白禮帽,身穿淺綠色志願者團隊,成為世博會精神的一種象徵。

進入歐洲館區域,有網絡架構的白色建築。

白色的德國館,造型外觀從側面像一輛現代跑車。

波蘭館外牆有著神秘的符號和花紋。

世博會園區內的休息區域配備沙濾水,遊客可放心飲用。

美食區域有比利時新鮮香脆薯條外賣,白色的平房建築。

像幾個籮筐排列的咖啡色館,是西班牙館。

這次比利時在園區內有好多美食供應。

香檳色的長方形館是塞爾維亞館。

摩納哥公國上層淺藍色流線型,下層灰白色建築。

白色的芬蘭館,到底像碗還是像冰壺?引起參觀者各自想象。

到歐洲館附近的天家餐館用餐。

58元一份的套餐,在外面其實只要10元左右。米飯,胡蘿蔔等蔬菜,葷的很少。

由於世博園內不能動用廚房,所有的菜餚,是晚上24點後進場。然後捂熟。菜的味道難以接受。

盧浦大橋下有寶鋼大舞臺。

黃色鋼結構舞臺是歐洲館區域,此時因試運營期間,沒有節目就顯得十分空蕩。

在捷克館。裡面的一尊銅像引起我的注意。那是14世紀的一個神父,因保守皇后對他的懺悔內容秘密,被皇帝折磨死。

後人為了紀念他的沉默(堅守職業道德)塑像留念。他右手手持的物件已被摸得十分錚亮,據說這種撫摩會給遊客帶來好運。

一個天空是各城市的風光,在地下的水池裡反映出來,表達城市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藍色的加勒比海聯合館。

方盒子的古巴館十分矮小。

格魯吉亞館上層可展示較大的視頻廣告。

中國館前的白兔頭象十分逗人。

上午的觀展,走馬觀花,但收穫多多。

我從中國館的門口出去,乘7號線到靜安寺。

下午趕到宏安瑞士大酒店,參加由搜狐焦點網主辦的世博房地產新視界高峰論壇。我第一個演講。20分鐘。後來,又參加嘉賓聊天。主要結合世博會參展,談了一些觀點。

世博會正式開展前,政協委員分批先觀展體驗試運營中反映的問題。對世博會後來正常高效運作長達半年,起到很好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