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在股市裡買中高回報的公司有多難?

  談到投資或理財,你肯定會想到三個字:買股票。

  事實上,從長期來看,股票是增長的最佳資產,在過去20年裡,市場上確實出現了許多創造了巨大價值的優秀公司。你周圍肯定有人通過購買騰訊,茅臺,格力,亞馬遜和蘋果的股票賺錢。然而,你一定見過那些在購買股票時損失慘重的人。

  然後問題來了:我們是否應該買股票?

  我可以先告訴你我的答案: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很難通過購買個股來賺錢。

  為什麼?因為很難選擇一隻好股票,所以大多數人都低估了購買一隻好股票的難度。讓我們在這篇文章中討論這個問題。

  1

  過去,當我們說“很難買股票”時,我們經常說:金融知識非常複雜,市場變化不規則,分析公司股票需要專業技能等。然而,許多人忽略了一點:如果我們從宏觀和整體的角度來看購買股票,你會發現困難在於更高的層面。

  你為什麼這麼說?讓我舉個例子。

  當我們說購買股票時,我們自然是指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談到上市公司,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只有大公司、好公司和優秀公司才能上市。但是我想告訴你:

  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實際上都是非常糟糕的公司。當你買股票時,買一個壞公司的概率比買一個好公司的概率高得多,所以賠錢的可能性非常高。

  這種觀點與我們的常識有點不一致。讓我們看看一組數據。

  我們使用標普500指數,這是最常用的代表美國股市的指數。該指數基本上涵蓋了美國.500家最大、最好和最具代表性的公司

  這些公司的質量如何?一些學者統計了從1957年到1998年的40年間標普500指數的變化。結果是這樣的:

  在1957年標普500指數中的500家公司中,只有74家在40年後仍然存在於該指數中。

  在其他426家公司中,有一小部分已經被合併和收購,它們中的大部分要麼已經關閉,要麼市值已經大幅下降,不再符合“500強”的標準。

  即使在當時美國排名前500的公司中,只有15%能夠在時間篩選後穩步發展。

  這74家公司在指數中倖存下來,但只有12家公司的回報率超過了整個指數。

  如果你想在1957年購買一些好股票,並在幾十年後為自己保留一些養老金,除非你是一個股票持有者,能夠持續購買潛在的公司,並出售失敗的公司,否則你可以押注於超過平均市場回報率的公司的概率只有2.4%。事實上,如果我們把研究範圍從美國500強公司擴大到整個股票市場,你會發現結論是一樣的。

  一些研究顯示,從1926年到2015年,美國上市的公司超過25000家,但截至2015年底,只有約45000家公司還活著,超過80%的上市公司已經消失。這些公司,更不用說給你回報了,只是真正的價值破壞者。

  所以我剛才說大多數上市公司實際上都是非常糟糕的公司,這就是原因。

  2

  說到這,一些股民可能會認為從20000家甚至500家公司中選擇最好的可能有點困難。既然好公司很少,為什麼我不選擇那些著名的大規模明星公司呢?

  但不幸的是,我想告訴你的是,投資那些看起來引人注目的大公司更有可能導致虧損。

  熟悉商業的股民應該聽過一本名為《基業長青》的經典管理書籍。這本書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和傑裡·波勒斯,在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為期六年的項目,研究了數百家公司,最終選擇了18家他們認為“非凡而持久”的公司。他們總結了一個企業要想保持長期競爭力最應該具備的素質。當這本書出版時,它引起了非常熱烈的反響,現在還是一樣經典。

  但有趣的是,研究結束五年後,超過一半被該書定義為“前瞻性”的公司已經失去了標普500指數。

  別忘了,原作者的篩選標準,是過去幾十年平均市場水平十倍以上的公司,是最耀眼的明星公司。例如,諾基亞, 思科, 愛立信, 西門子, 戴姆勒, ABB…….每個人都熱衷於購買自己的股票,就像我們現在關注阿里巴巴,蘋果和亞馬遜.一樣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是的,很難選擇好的股票,但也有成功的例子。巴菲特沒有說這樣的話,甚至我的同事或鄰居都買股票賺錢?

  是的,我當然知道世界上有些人通過購買股票來賺錢,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危險得多。

  讓我們以公認的大公司亞馬遜,為例。亞馬遜在1997年以大約2美元的價格上市。到2018年,其最高股價超過2000美元,漲幅達到 是1000倍。你可能認為你買了這隻股票一定發了大財。

  但是如果你看看亞馬遜的股價圖,你可能不會這麼想。

細談在股市裡買中高回報的公司有多難?

  上市以來亞馬遜股票價格趨勢圖

細談在股市裡買中高回報的公司有多難?

  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亞馬遜股票價格趨勢

在圖片中,您可以看到:

  首先,當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亞馬遜股價一度從300多美元的高點跌至5美元,跌幅超過99%。你認為有多少人能抗過來?

  或者,有人可能在2003年以55美元左右的價格買下了亞馬遜,所以五年後,2008年,在股市崩盤之前,亞馬遜?的價格是60美元左右。五年來,你的投資也增加了10%,回報非常平庸,很難說普通人是否有耐心等五年。

  事實上,直到2015年左右,整個市場才開始慢慢了解亞馬遜,並發現它是一家非常強大的公司。其結果是,亞馬遜股價在三年內從約300美元飆升至2000美元,但此時距上市已有18年。

  因此,即使我們真的選擇了一個時代的大公司,通過購買其股票來賺錢的旅程也是非常危險和漫長的。

  3

  那時,你可能會想,既然買股票如此困難和危險,我們能不能不碰它們?

  當然不是。

  我知道你在許多金融文章和書籍中聽說過“指數基金”。所謂的股指基金是指購買一籃子公司股票的基金。例如,我們剛才提到的標普500指數有相應的基金,我國的滬深300指數基金。通過購買指數基金,你相當於購買了許多公司的股票,你也可以分享這些公司的增長利潤。

  然而,我想在這裡修改一個想法。

  當許多人提到指數基金時,他們會把它描述為一種相對保守、安全和疲弱的投資方法,因為它不會刻意選擇股票,而是買入大部分市場以確保其平均回報。

  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也是不準確的。核心原因是許多人不知道股指的增長往往是由少數明星公司推動的。

  以香港恆生指數為例。從2008年6月10日至2018年6月10日,恆生指數的市值從11萬億港元上升至約20萬億港元,漲幅為9萬億。在這9萬億港元中,近4萬億港元(40%以上)來自騰訊一家公司——。

  事實上,著名金融學者美國.·威廉·伯恩·斯坦也是如此,他認為自1926年以來,美國股市的所有投資回報都來自最好的1000只股票。這些股票的數量僅佔所有上市公司的4%。

  4%的公司提供100%的回報,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如果我們購買指數基金,這不是一種被動投資,而是一種主動押注於這些帶來回報的優秀公司。非常有能力的股民當然可以認為,他們可以購買4%的股票,並完成持有這些公司股票的艱難旅程,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遠離個股,分散投資指數實際上是一個更理性的選擇。

  摘要

  選擇一隻好股票是一件非常困難和低概率的事情。上市公司中的壞公司比好公司多得多。

  即使是著名的公司也很難長期保持競爭力。

  即使你選擇了一家好公司,也要等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你有好利潤的那一天。

  因此,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放棄個股選擇指數基金是一個更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