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2

2020年3月30日,夜晚

閱讀內容:第一章


第一章: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利用讀書筆記,可以實現的幾個目標:

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

真正消化書中的信心,使之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並隨時拿來參考

筆記有深入瞭解內容和精簡中心思想的作用。通過做讀書筆記,將書中一些重要的部分進行提取和整理,之後想要重溫書本的主要內容和查找觀點時都會非常便利。

本書所講的讀書方法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如何購書:怎樣買到最自己真正有益的書

如何讀書:怎樣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關於如何選書和如何購書,一直以來都是憑感覺挑選自己喜歡的,覺得感興趣的書,在讀之前也沒有仔細思考過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具體的價值;而如何加深理解和運用書中的知識,也同樣值得學習。

筆記的使用方法,大體分為以下四種:

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這與日後的選書息息相關

購書清單: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各種報道的剪報:盡情收錄感興趣的內容

讀書筆記:將讀後感轉變成文字保存下來

隨想筆記比較隨意,任何腦海中閃現的點點滴滴都可以記錄下來,可能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方面。

購書清單可以幫助自己在書店進行“指名”購書,其作用和購物清單相似,可以幫助我們在購買的時候“直奔主題”,更加主動地選擇自己要買的書,而不會衝動之下買了一堆日後幾乎不會翻閱的流行書或暢銷書。

剪報的作用也是為了收集感興趣的內容,不過對於很久不看紙質報紙的我來說,這個跟隨想筆記差不多,同樣是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進行的記錄。

而讀書筆記不僅可以證明自己讀過這本書,也可以通過記錄的過程幫助自己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將書中的內容濃縮成可以快速提取的信息。

堅持寫讀書筆記需要遵循三個竅門:

養成習慣

放大讀書筆記的作用

創造別具一格的記錄方式

習慣雖然不容易養成,但一旦養成之後就容易多了。寫讀書筆記也是一樣,可以抽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和做筆記,比如每天抽空寫1-3篇讀書筆記,每篇不用太長,可以按照字數、章節和寫作時間來進行定義。重要的是每天都要閱讀和做筆記,不能間斷。

另外也要避免過於散漫,可以採用“大目標驅動小目標”的方式。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根據書中內容的難以程度和篇幅,設定該書的總閱讀時間(比如總閱讀天數),並根據總時間分配到每日閱讀的章節目標,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我認為設定了明確的目標之後,可以促使我們主動地將碎片化的時間利用得更好。

而放大讀書筆記的作用,我認為主要就是之前提到的關於重要觀點的提煉和內容檢索。乍看之下,做讀書筆記好像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正常兩三小時就能讀完的書,因為寫讀書筆記要讀上兩三天。但從結果來看,這種讀書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率的方式,為未來節省了不少時間,就如我們幼時所學的那句至理名言:“磨刀不誤砍柴工”。

至於別具一格的記錄方式,我理解應該就是自己覺得最舒適的記錄方式吧,畢竟自己最喜歡的記錄過程,才是最有效的讀書。

筆記讀書法VS普通讀書法:

悅讀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2

將讀書過程結構化:這樣無論閱讀速度快慢,只要運用這種流水線式的讀書方法,就可以同時應對多本書。

悅讀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2

信息一元化:把所有信息都記錄在同一個筆記本里。

Key points: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記錄,可以書寫任何內容,無須分類,標註上日期,可以加上一些速寫和簡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