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疫情下,欧美成熟的体育市场,因联赛暂停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之时,很多俱乐部采取了降薪的措施来自救;而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受疫情的影响倒不是很大,但现如今整个职业联赛体系也已经是千疮百孔。

谁退出?谁递补?准入未定连锁反应极大

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早在一两个月前,中甲的四川FC和广东华南虎就已经自己宣布退出了,除此之外像辽足这种欠薪长达一年的情况也早就坐实了。。。既然已经有俱乐部自己宣布退出,或者是已经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俱乐部不符合注册规定,按理说中国足协的准入部门需要做的是把这些退出和不符合规定的俱乐部清除出职业联赛体系,从下级职业联赛按顺序一个萝卜一个坑去递补即可。然而过去两个月,每一次问足协,准入工作什么时候完成,答案都只有一个,快了;而从2月开始,外界不断看到“足协下周公布准入结果”的新闻。结果快了又快了,下周复下周,到现在也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公布准入结果。

在中超层面,除了天海外,其他俱乐部倒可以按部就班的备战新赛季;在中甲层面,除了深圳外,其他俱乐部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对于天海,对于深足,以及可能从中乙递补到中甲的俱乐部来说,无论是俱乐部投资人还是高管、球员,他们的心理难免会处于波动中。他们又期待、又焦虑,甚至有一些愤怒,但目前更多的感受恐怕是在无力中带有更多的麻木。

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其实足协已经完成了绝大多数俱乐部的准入审核,对于已经有新的投资方入主的天海,以及几家中乙可能会递补到中甲的俱乐部情况也比较了解了,只差最后的决定。但是因为对极个别的俱乐部准入还有问号,从而影响其他俱乐部的准备工作,也在无形中引发了一些跟递补无关的俱乐部在私下里的吐槽。

有俱乐部在私下里表示,能不能先公布已经确定失去资格的俱乐部名单?由于解散俱乐部球员将成为自由身,他们找到下家不用占转会名额,只要公布了解散俱乐部,至少可以有利于这些球员找下家。然而由于中国足协没有公布失去资格的俱乐部名单,这就导致这些实际上已经成为自由身的球员,想要引进他们的俱乐部尚不能确定他们是否会成为自由身,是否需要占用引援名额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实力比较突出的球员可以迅速签合同上岗外,其他球员恐怕暂时只能以试训球员的身份和球队合练;这就意味着足协的准入结果只要迟迟不公布,这些实际上已经成为自由身的球员,签合同的日期就不得不无限期往后延;再考虑到这部分因为俱乐部解散成为自由身的球员,之前也在饱受欠薪的困扰,谁来保护这些球员的利益呢?

在中国足坛,关联俱乐部早就不是秘密了

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看起来足协的计划更像是希望等所有事情尘埃落定后再统一公布,这样的操作至少保证了“统一性”;只是时间拖的太久,对球员、俱乐部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大家不可能不去吐槽足协的“工作效率”。

而在足协对天海的准入,以及中乙递补中甲的操作搞的有点焦头烂额的同时,《足球》报又爆出了足协已经询问了人和俱乐部,希望他们就人和与黑龙江FC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清晰的说明。

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为什么足协突然过问人和与黑龙江FC之间的关系?从去年开始坊间一直传闻,戴氏姐弟有可能会出售人和,全力经营黑龙江FC,再考虑到这两家俱乐部过去两三年一直存在人员流动,外界一直怀疑,这两家俱乐部是一个投资方运营。

只不过之前反正两家俱乐部也不在一个级别,各方基本没怎么关注这个问题;但现在两家都在中甲,成了同一级别的球队,一旦坐实了两家是一个老板,按照规则这是不被允许的。

从种种迹象表明,这两家俱乐部不会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从法律层面来看,也很难找到人和跟黑龙江FC有关联的直接证据,这两个俱乐部也不会傻到公开承认有关联。何况职业联赛体系已经塌陷了,多留一个有资金保障的俱乐部有什么不好?当然如果足协真要拿关联俱乐部开刀,真正的麻烦恐怕是北体大系。

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这是河北精英曾经的解释

与人和、黑龙江FC的操作更多的只是在人员流动等方面体现出了不一般的关系,北体大系可以查到的有关联的地方可就更多了。首先是中甲的北体大和中乙的河北精英,这两家俱乐部的注册名都曾有“北体大”三个字,当然现在河北精英已经改名为河北奥利精英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北体大下属公司北体科技中心退出,俱乐部的法人也不再跟北体大有直接关联,至少在表面上,河北精英已经跟跟北体大进行了脱离;考虑到河北精英放弃了递补中甲的资格,河北精英和北体大之间的关联对于整个联赛的架构影响并不大,而真正引发更多争议的则是呼和浩特和北体大之间的关系。

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足球报去年3月就报道过,体育总局下属的中奥体育有限公司入股内蒙古中优,而空降到俱乐部的管理层恰好来自于北体大下属的北体产业管理集团,其中空降到俱乐部担任高管的刘哲跟此前河北精英的法人重名,这两个刘哲是不是一个人?且北体大俱乐部的法人孙哲东跟内蒙古中优的管理团队在北体产业管理集团正好是上下级的关系,因此当外界说北体大是国家集训三队时,内蒙古球迷自嘲自己是国家集训四队。

尊重规则为前提,中国足协需避免更多的节外生枝

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北体大和呼和浩特的关系早就引发了疑问,这种疑问,足协不可能不知道;也正是因为北体大系到现在都说不清楚,关于人和跟黑龙江FC的问题,可以当作是提醒或者是警告,足协动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关联俱乐部或许只是中国足坛现阶段的一个小插曲,且过去几年的中国足坛,存在关联可能的俱乐部也不是一家两家;只不过在法律程序上,各个俱乐部不会让外界找到漏洞,恐怕类似的操作接下来还会继续存在。未来中国足协要不要打击关联俱乐部(或者说是疑似关联俱乐部)?可以打击,但是打击其他俱乐部的前提,理应是先把北体大系的情况说清楚,特别是中国足协的准入规则里,有过高管人员存在关联关系同样算违反章程条例的背景下,北体大和呼和浩特的管理层之前恰好在北体产业管理集团是上下级关系,这种上下级的关系是否还存在?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参赛队未定+出现“疑似”关联俱乐部 中国足球能否避免节外生枝?

此刘哲是不是呼和浩特俱乐部高管刘哲?

当然对于中国足协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还应该赶紧定下新赛季的参赛俱乐部。让不让天海打中超?哪支中乙球队递补中甲?谁被取消注册资格,在拖了那么久之后,应该给个说法了。当然让不让天海打中超,让谁递补到中甲,中国足协都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即便现如今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根基已经松动了,但是这些还在坚持的投资人,他们至少还对中国足球有信心的情况下,中国足协应该用一些实际举措,为这些在“寒冬”中坚持的投资人打一针强心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