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散花開 美麗包頭邀您在這裡與春“相逢”

“疫”散花開 美麗包頭邀您在這裡與春“相逢”

“疫”散花开 美丽包头邀您在这里与春“相逢”
“疫”散花开 美丽包头邀您在这里与春“相逢”

黃河謠博物館。圖片來源:內蒙古文化與旅遊廳官方微博

“疫”散花开 美丽包头邀您在这里与春“相逢”
“疫”散花开 美丽包头邀您在这里与春“相逢”

南海子溼地公園。圖片來源:包頭文旅在線

“疫”散花开 美丽包头邀您在这里与春“相逢”
“疫”散花开 美丽包头邀您在这里与春“相逢”

雲中草原春坤山。圖片來源:包頭文旅在線

電影《立春》中有一句臺詞,說:“每年的春天一來,我心裡總是蠢蠢欲動。”

印象中受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包頭的春天來得總不早。近來氣溫逐漸回升,疫情防控持續向好。這個春天,人們比任何時候更蠢蠢欲動。大家渴望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放鬆身心。在陽光下,在微風中,享受並感恩這大自然的饋贈。

早春三月,隨著我市各景點陸續開放,物候學上的春與人們心中的春終於“相逢”。在這春暖花開時,邀您和我一起在包頭走一走。

山水相伴畫中游

包頭背靠陰山,南臨黃河。有山有水,山水相伴。包頭人身在山水畫中,遊在山水畫中。

九峰山生態旅遊區位於陰山山脈中段,地處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位於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以北約10公里,距包頭市區60公里。九峰山森林總面積480多平方公里,是西北高原地區少有的自然風景區。景區內由東九峰、西九峰、大西梁、天林背、平背冊等大小山峰組成,九座山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故名“九峰山”。九座挺拔奇絕的山峰相連,最高峰為東九峰,海拔2338米,號稱“小泰山”。

春坤山被譽為“鹿城之巔、雲中草原”,位於固陽縣東北方向銀號鎮境內,距包頭市區110公里。春坤山面積30平方公里,山勢呈東西走向,東高西低,主峰紅芪峰海拔2340米,是包頭市海拔最高點。春坤山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最大的高山草甸草原,群山與草原神奇結合,高山又與雲海相依相牽,雲中草原的奇幻,讓這裡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4年被農業部評為“中國美麗田園”。

如果說包頭的山如同父親的臂膀,可依可靠,那麼黃河水就像母親的懷抱,包容遼闊,給地處中國正北方的這座城市帶來靈氣。

陽光、沙灘、海浪——站在南海公園的沙灘上,眼前碧波粼粼,有一種身處“南國”的感覺。

南海溼地景區位於內蒙古包頭城區東南側,黃河之濱,佔地面積20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580公頃,溼生草地面積1000餘公頃。包頭南海素有“水旱碼頭”之稱,是康熙年間黃河岸邊的一個航運吞吐口岸,迄今已有330多年的歷史。老包頭人心中的“南海子”能玩水,能捕魚,這裡蘆葦搖曳、鳥鳴啾啾,是夏日避暑好去處。

而今,“南海子”變為南海溼地景區,是國家溼地公園,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自然學校能力建設項目試點單位、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南海溼地景區屬於溼地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部分,在2008年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袤的溼地是各種珍稀鳥類的樂園,遺鷗、大天鵝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這裡和諧共生。不僅是自然觀光的好去處,也成為科普教育的新基地。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小白河風景區等“新景點”與傳統景點交織,頗受歡迎。成為市民休閒、觀賞的好去處。

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將沿黃百姓的建築、文化、民俗等通過設計、建造、組合,形成的一個藝術建築的群落。這裡以黃河為依託,以當地的生態植物、沼澤湖泊為核心,配以魚文化為主題特色的漁家餐飲娛樂,將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與現代餐飲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集文化、休閒、旅遊融合發展為一體的黃河實景展示區。

藏於古堡之中的“黃河謠工匠博物館”,以包頭歷史民居為原型,建設小型展室20處,館內設置了榨油坊、地毯坊、木匠坊、鐵匠坊、皮匠坊、毛匠坊等28個工匠坊,共2萬多件展品,再現了200年來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和傳統工匠手藝。整個展館的匠心之處在於,在近1000平方米的場館內,建設了實景的房屋、庭院、作坊,一比一復原了沿黃百姓的原有生活、生產狀態,場景化展現,讓歷史活生生回到了眼前。2018年,黃河謠文化旅遊區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在包頭眾多的A級景區中,黃河謠獨樹一幟,未來發展更會如黃河般源遠流長。

城寺相依景中走

想走遍包頭的景點,古剎、寺廟絕對少不了。

美岱召原名靈覺寺,後改為壽靈寺,是內蒙古地區重要藏傳佛教建築之一。美岱召依山傍水,建築上更有獨特的風格,仿中原漢式,融合蒙藏風格而建,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

站在高高的城牆上凝視,美岱召這座集城堡、寺廟、邸宅為一體的建築群體,使人心生感慨,眼前的這些,融合了美學、建築學、宗教、城寺、政教等等,再現了古人的建築思維和建築藝術的美感,更再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美岱召四周築有高厚的城牆,土築石塊包砌,平面呈長方形,周長681米,正門(南門)為城門,城牆四角築有重簷角樓,城牆敦厚結實,可以抵禦軍隊的炮彈和騎兵的突襲。城門上嵌有明代擴建寺廟時刻的石匾額,上題“泰和門”,山門匾額題有“皇圖鞏固,帝道咸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之句,“大明金國”的落款道出歷史淵源。美岱召定格了風景與人文,再現了明清蒙古族歷史及民俗,記錄了藏傳佛教與蒙古族文化的互動影響,厚重的價值,使其成為文化的瑰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五當召文化旅遊區位於石柺區境內,目前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由宗教文化區、國家森林公園生態區、吉忽倫圖敖包山民俗體驗區、庚毗溝運動休閒區四部分組成,佔地面積22平方公里。五當召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族宗教文化獨具特色,代表著內蒙古佛教文化的最高水平,素有“北方草原第一寺”“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美譽。

五當召是文化旅遊區的核心人文景觀,也是內蒙古境內現存最大的清代藏傳佛教寺廟,殿宇倉舍皆依山勢而建,層層向上、鱗次櫛比、錯落有序,殿宇倉舍有3434間,規模宏大。寺廟內收藏有大量佛像、唐卡、壁畫、瓷器等珍貴文物。各殿壁畫總面積達1050平方米,居內蒙古召廟之冠;有金、銀、銅、木、泥各種材質的佛像15000多尊,還有無數唐卡和其他精美藝術品。這些文物為研究蒙古族和藏族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以及建築藝術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歷史信息。

作為格魯派傳承寺院,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學問寺、蒙古高原上的最高學府,培養過大量高僧和活佛,五當召將佛法傳播到草原各地。2006年,經國家批准,第八世洞闊爾活佛坐床,使五當召的民族宗教文化得到了完整延續,也使五當召成為全國境內歷史形制保留最完整的佛教寺廟之一。

說到古蹟,不得不提固陽秦長城。在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全國,很少有一個城市的長城能夠像包頭這樣,先後有五個時代(戰國趙、秦、漢、北魏、金)6條長城遺蹟在市內縱橫,總長度達340公里。雄壯的秦長城,牆體就地取材,因其絕大部分位於色爾騰山內,故以石築為主,僅在溝谷及地勢平坦、石材較少的地段為夯築土牆。這也是該道長城歷經2000餘年仍然保存較好的一個主要原因。

人居和諧話包頭

每逢週末,或每日早晚,在鋼筋水泥建築里居住的人們總想出去透透氣,走一走、看一看。公園、廣場、綠地,這些城市裡的“綠芯”便成為人們休閒、運動的去處。

賽汗塔拉,蒙古語意為“美麗的草原”。從佔地2000餘畝一望無際的以蘆葦為主的天然溼地草場,到近千畝的紅柳林;從威武雄壯的蒙古大營,到靈秀的聖鹿園梅花鹿;從祈求風調雨順祭祀的萬泉敖包,到敖包廣場的馬鞭草、紫花鼠尾草、醉蝶等花海景觀;從臺地防護林35000餘株防風固沙、減弱噪音、美化園區的各類喬木,到把整個園區景色盡收眼底的城中草原觀景臺,賽汗塔拉把草原文化和黃河文化用美景全情展現。

在賽汗塔拉內,蜿蜒的河流就像藍色的哈達,飄蕩在草原中央,這其實是賽汗塔拉的水系生態系統,經過多年的治理,讓城中草原有了靈氣。西門區文化旅遊中心項目建設是賽汗塔拉提檔升級的重要內容之一,項目旨在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城建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進一步發揮我市文化旅遊資源集聚效應,提高我市“萬畝城中草原城市會客廳”的知名度。

像它的名字一樣,“奧林匹克”以運動、休閒為主題。

奧體公園位於包頭市建設路中段。奧體中心主題公園是按照國際化城市街景的標準建設,體現通透、靚麗、清新、大氣的景觀效果。放射性道路與弧形道路連體,便於欣賞公園美景和方便出入。公園內設置了體育運動度假村、乒羽館、網球中心、游泳館等體育配套設施,同時設計了人造湖、瀑布、濱水瞭望臺等景觀設施。既有供兒童活動的廣場,也有供老年人下棋聊天的空間,是包頭市民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包頭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主體建築總投資5億元,建築主要包括體育場和體育館,其中體育場平面為橢圓形,設置400米標準跑道,該場地可滿足田徑、足球等多種比賽要求,有39500個座位,總建築面積75600平方米,佔地面積43100平方米。體育館平面由圓形和長方形疊加組合構成,內部看臺與比賽大廳為長方形。比賽場地設計尺寸為70米長、40米寬,可滿足體操、手球、籃球、排球等單項比賽的要求,有7800個座位,總建築面積23460平方米,佔地面積12920平方米。

如今,包頭這座因“草原鋼城”而聞名的城市,因為有了更多綠地、公園而變得越來越宜居、越來越美麗。(包頭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