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裁員,要麼降薪,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要麼裁員,要麼降薪,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出現近一個月的停滯,2020年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同比大幅下降,為1999年以來最低。


國家統計局3月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8.3%,較去年全年回落35個百分點,低於去年同期24.3個百分點。


而《吳曉波頻道曉報告》發佈的一組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死亡畫像”也令人震驚。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有24.7萬家企業倒閉,其中廣東就有逾3萬家。


疫情之下,國內外展會紛紛推遲。“對於靠展會接單的行業而言,沒有展會,就意味著沒有新訂單。展會的取消導致訂單斷崖式下跌80%,去年3月接單1600萬人民幣,今年3月大概是250萬人民幣。”有出口商告訴《財經》記者。


紡織服裝頻現停工通知


3月27日,廣東中山某牛仔後整理廠發佈停工通知,決定於3月31日正式停工,並逐步結清所有員工工資。


要麼裁員,要麼降薪,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一張製衣廠停工通知刷爆了朋友圈……


要麼裁員,要麼降薪,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鞋廠訂單驟降八成


全球知名的鞋用膠大廠南寶樹脂也受到波及。“鞋廠都不生產了,我們的膠水當然也賣不出去,訂單一直在陸陸續續喊停。”南寶樹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德聰無奈說道。


阿德是溫州一家大型外貿鞋廠的業務經理。


“我們鞋廠超過80%的訂單都被取消了,如果剩餘訂單繼續取消,又沒有新訂單進來,很快就要關門了。”2月底才因為訂單大量積壓而被老闆緊急召回工廠復工的阿德,沒想到自己一個月後竟會面臨失業的危險。


從3月中旬開始,該廠就有歐美客戶陸續取消訂單,但只佔訂單量的不到20%。3月20日以後,取消訂單的客戶突然暴增,至26日已有超過80%的訂單取消,取消的理由無一不和疫情有關。

 

“一天一個變化,上週的訂單還能撐到7月份,這周的訂單就只夠做到5月了。”阿德說,雖然目前也有一些訂單進來,但都是小單,根本無法滿足生產需求。


“還有比我們更慘的,當地好幾家大型外貿鞋廠已經通知全體員工,從4月開始放無薪假,至少放到5月底,到時候再根據訂單情況決定是否復工。” 他坦言道。


重壓之下,這家鞋廠已經開始裁員。“行政人員已裁掉一大半了,如果裁到我頭上,工廠也要關門了。”說到這裡,阿德惟有苦笑幾聲。


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要麼裁員,要麼降薪,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開業已半月,八成以上的經營戶開門迎客,只是門庭冷落。疫情之前,這裡每天有10萬人次進出,現在只有一萬。當地一份行業調查報告顯示,有78.4%的紡織企業表示訂單在減少,64.8%的企業反映已有的訂單被客戶取消。


“我們公司近五成的業務都在歐洲,如果這些國家疫情持續蔓延,我們就是開工也沒意義。現在正考慮要不要調整比例,將重心放在國內。”輕紡城一位業主說。


同一天,從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舉辦的“國際經濟形勢展望”網絡視頻會議上傳出信息: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儘管復工率高達90%以上,但真正有活幹的只有30%左右,因為缺少訂單。


事實上,訂單流失從去年五六月份加徵關稅的時候就開始了。一家紡織企業有個美國大客戶,2018年的訂單額是100萬美元,2019年不到50萬,“直接砍掉一半多”。因為中美貿易加徵了關稅,而東南亞諸國如越南、孟加拉、柬埔寨等都是零關稅,客戶就將訂單轉移到了越南。越南紡織品出口額在2019年穩步上升,它也是近年來經濟成長最亮眼的東亞國家。


2月,因為對疫情的擔憂和交通受限,一些服裝業著名品牌的採購經理和設計師無法前往中國,多個品牌已經開始討論將新一季商品生產轉到土耳其。土耳其服裝製造商協會的負責人哈迪·卡拉蘇(Hadi Karasu)估算,大約會有中國總訂單量的1%被轉移到土耳其;當時轉來的新增訂單已經讓土耳其的縫紉機全力運轉起來――產能已達85%,如果土耳其不能完成數字改造等技術更新,增加產能,它的紡織行業就沒有能力接受更多的訂單。


3月上旬開始,歐美大批服裝店停止對外營業,幾乎所有服裝公司、服飾為主的百貨公司、服裝電商公司的股價遭遇腰斬,大量公司的股價跌破淨資產。全球疫情防控對市場總需求的衝擊已經產生,紡織業只是靈敏度較高的晴雨表。

剛剛從國內延遲復產復工的第一波壓力中走出來的中國外貿企業,又將迎面承接第二波壓力:由於國外疫情控制導致的延遲消費、訂單擱置或者取消,不得不剛開工即按下暫停鍵。廠房租金和稅費要付,工人工資要付,部分工人可能被裁員……中國近五千萬外貿從業人員正在集體承擔壓力。而2019年,中國外貿企業對GDP的貢獻是10%。


民間所謂一二月份中國打上半場,三四月份世界打下半場的戲言,在蝴蝶效應下變得窘迫起來。在經貿領域,全球供應鏈因疫情遭遇寸寸截斷,“同此涼熱”才是現實的寫照。


“要麼裁員,要麼降薪,不然真的熬不住”


減員降薪也好,鼓勵員工自謀出路也罷,在溫州一家鞋業外貿公司負責人陸澤(化名)看來,實屬斷臂求生的無奈之舉。


目前整個供應鏈的現狀是:供應商不敢做,不敢賒賬;工廠不敢做,也沒辦法現金買材料;外貿公司進退兩難:工廠和客戶兩邊都是乙方。


我們所在地溫州,在供應鏈上有一個比較普遍現象,允許賒賬的存在。因為溫州一直信奉只要生意做起來、流動起來,才會有錢賺,如果都是現金,不利於整個鏈條的流動性。


據瞭解,一週前,浙江、福建、東莞的一些鞋廠開始遣散員工。


由於大客戶的性質,工廠的所有生產要素都會圍繞幾個大客戶來運行,一旦停產,工人還要養,這樣每天都在虧錢。其實放工人走是很傷的,一旦疫情好轉,臨時招工是很難的,但即使這樣也要放掉,因為只發保底工資也養不了。

 

現在很多做大客戶訂單的工廠,已經開始安排工人離崗、鼓勵自謀生路。車間管理福利績效取消,只發保障生活的基本工資。都是快刀子割肉,沒等疼就掉了。


我們無論如何會硬撐過這個月,但是下個月會有一些減員,或者商量暫時性調薪的措施,不然真的是熬不住的。


商務部這樣說:

部分外貿企業遭遇訂單取消


要麼裁員,要麼降薪,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商務部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劉長於表示:全球經貿下行壓力顯著加大,部分外貿企業遭遇訂單取消。

  

劉長於3月26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蔓延至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外貿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際貿易需求下行壓力加大。歐美、日韓在內的主要貿易伙伴在國內生產、消費需求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這不可避免給中國雙邊貿易的正常開展帶來一定壓力。

  

疫情擴散蔓延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具有階段性:


一是影響了國際需求,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先後進入“抗疫”的緊急狀態,短期內外貿企業面臨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的衝擊;


二是影響國際貿易合作,中國中間品和原材料進口或受衝擊,進而影響最終產品出口;


三是影響國際商貿活動,經貿合作人員往來趨於停滯,各類展會洽談會推遲或取消,企業獲取新訂單面臨傳統方式不靈、傳統渠道不暢等問題。


雖然我外貿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際貿易需求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外貿產業鏈結構完備、競爭力強,中國企業創新能力強,外貿企業化危為機的適應能力強。


這些能力已經在過去應對歷次危機中得到證明,也必應會在這次疫情考驗中得到錘鍊。當前,各國利益深度交融,商務部一方面將加強對相關國家,尤其是我重點貿易伙伴的疫情發展及其對雙邊經貿的形勢研判,加大抗疫國際合作力度,深化雙邊經貿務實合作,盡力減輕外貿發展的外部風險。


綜合來源:商務部、財經雜誌、大公報、印染人等


要麼裁員,要麼降薪,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要麼裁員,要麼降薪,2020年還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