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哈珀·李 《杀死一只知更鸟》

电影《绿皮书》是一部2018年由彼得·法雷利执导的美国喜剧剧情片。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事件主人公托尼·瓦勒隆加的儿子尼克参与了剧本的共同编写。

影片的背景是在1962年,保安托尼·瓦勒隆加生活艰难,寻找着临时工作。非洲裔美国古典钢琴家唐·雪莉,提出了最有诱惑力的报价,希望托尼作为他的司机兼保镖,前往美国深南部地区进行巡回音乐会演出。

尽管托尼不热衷于为黑人工作,但迫于经济窘迫,最终接受了这份工作。他们带着“黑人驾驶绿皮书”开始了跋涉。经历并忍受在路上的一系列对有色人种的不公待遇后,两个人发现了彼此之间的共同点,互相理解并培养了改变他们生活的友情。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电影《绿皮书》 海报

电影的名称取自《黑人驾驶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通常被称作“绿皮书”(Green Book)。这部电影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76届金球奖的最佳音乐喜剧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剧本奖,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本文将从剧中的3封家书,讲述两个男人如何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第1封家书:黑人与白人,在当时背景下地位的对调

影片开局,托尼偷走了黑帮老大的帽子,并且还了回去,得到了黑帮老大的一个人情。这证明托尼是一个喜欢不走正道、耍小聪明的人,但做的事情都没什么特别大的危害。正如他去餐厅跟别人打赌,一口气吃掉了26个汉堡,妻子称赞他是一个幸运的人。托尼就靠着这些油滑的手段,得到了生活的一点眷顾,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雪梨在自己装饰高雅的家里

托尼是夜总会的保安,因为夜总会临时关门装修只好寻找一份临时工作,来补贴一下家庭支出。迫于生活,他接受了非裔美国人雪梨提出的工作需求。雪梨的头衔是 “Doctor”,在英语里,既有医生的意思,也有博士的意思。起初他以为是个医生需要司机,没想到是一个音乐相关的艺术博士。博士家里奢华的装修布置,震惊了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差距。虽然自己是白人,对方是黑人,但显然对方的生活比自己富裕得多。高高在上的雪梨,坐在自己的王座里,完成了这次工作面试。

① 绿皮书的出现,黑人对生活的谨慎,所处社区的自保与卑微

上路之前,剧院给了托尼一本绿皮书。《黑人驾驶者绿皮书》,是一本针对非裔美国公路旅行者的指南,该指南每年都会进行更新。它由维克多·雨果·格林于1936年至1966年撰写和出版的。绿皮书中的绿(Green)字,即是格林(Green)本人的名字,绿色本身也有通行无阻的意思。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剧院给托尼的绿皮书

这本书的背景在吉姆·克劳法的时代,当时因为这条法律的通过,公众对有色人种,特别是非裔的歧视是非常普遍的,并且是合法的。在当时,甚至出现了“隔离但平等”这样的法律原则,事无巨细的各种条例都限制了黑人与白人共同使用公共设施,更不要说禁止异族通婚之类的法律规定。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吉姆·克劳(Jim Crow)

吉姆·克劳是托马斯·赖斯的戏剧角色,根据当时白人的观念,对非裔美国人进行种族刻画。 这个角色是根据一个名叫吉姆·克劳的民间骗子改编的,该骗子早已在黑人奴隶中流行。 赖斯还改编并普及了一部名为“ Jump Jim Crow”(1828)的传统奴隶歌曲。 赖斯用烧焦的软木塞使他的脸和手发黑,身为白人冒充了非洲裔美国人的形象,并且丑化他们。

作家乔治·舒伊勒在1930年写道:“只要黑人能买车,他们就会尽快购买,以免引起不适,歧视,孤立和侮辱。”但是,他们依然在旅途中面临着各种危险和不便,很多地方主要居住者是白人,他们拒绝给黑人提供食物和住宿,甚至可能被任意逮捕。

② 跪下掷骰子,白人对生活的随意,对身份的不屑与自傲

第一次巡回表演结束后,雪梨看到司机托尼跪在地上跟一群黑人掷骰子,觉得很愤怒。首先,他本人是一个自律且高雅的人,其次他看到这样一个白人,明明有着很多黑人没有的机会,却依然选择自甘堕落,做一些低俗的事情,让他觉得怒其不争。

雪梨对托尼说到:“他们没有选择是否进场的机会。”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雪梨的愤慨

托尼是个五大三粗的人,自然不把雪梨的话放在心里。那天晚上托尼第一次看到雪梨的表演,震惊了他,觉得雪梨是一个天才,但出于刻板印象,就算是天才,他也认为是一个无趣的天才。他写下了第一封家书——

亲爱的德洛丽丝,

你还好吗,我还不错,我吃的很好,吃汉堡比较多,所以别担心我吃不好。

今晚我看到谢利博士弹钢琴了,他弹琴的时候一点都不像黑人,像李伯拉斯,但比他更好,我觉得他就是个天才。

当我从后视镜看他的时候,他总是在想什么事情。

天才大概都是这样的。但是天才的生活看上去没什么乐趣,我非常非常想念你。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第一封家书

第一封家书,满满的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白人的碎碎念。经历了相识与出发,在当时愈演愈烈的种族歧视背景下,却存在这样白人与黑人地位的对调,并且对艺术的赏析能力、个人素养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但此时两个男人仅仅是相互不理解的陌路人。

第2封家书:刻板印象下的孤独与喧嚣,白人与黑人走进对方的内心

在经过短暂的相处后,托尼观察到雪梨总是在晚上独自喝着威士忌。一方面看着白人们相聚欢乐,他却无法融入进去,另一方面黑人的生活,他也丝毫没有任何相关的生活体验。在一路的见闻,醉心于自然风光,享受生活之后,托尼写下了第二封信——

亲爱的德洛丽丝,

今天早上我吃了牛排和鸡蛋,乐队演出的地方都特别豪华。

谢丽博士和我相处得挺好,只是有时我觉得,他不开心,所以他喝那么多酒。

我们现在要去南方了,到了以后我会再给你写信的,我爱你。

你的丈夫托尼,另外替我亲亲孩子们。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雪梨注意到托尼在写信

① 托尼劝说雪梨吃炸鸡,偶尔的放纵低级也可以是美味的

托尼发现雪梨对于底层黑人的生活丝毫没有了解,甚至自己对他们的了解都比雪梨知道得多。基于刻板影响,托尼认为雪梨应该喜欢吃炸鸡,并且喜欢通俗的黑人音乐。但身为古典音乐演奏家的雪梨,却对此深恶痛绝。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托尼劝说雪梨吃炸鸡

他认为,人的尊严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而不是一边做着低俗的事情,一边希望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能够极尽高雅。这也就是雪梨对自我的约束,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但雪梨却在托尼的劝说下,第一次吃了炸鸡,并且把残渣直接扔出窗外。偶尔一次的低俗放纵,也是可以的。托尼把自己豁达的生活观念分享给雪梨,雪梨虽然有时候觉得托尼俗不可耐,却也一起欢笑纵容。

② 雪梨劝说托尼不要偷盗,自我约束才是自信自尊的根源

在路上的一次停车修顿,雪梨看到了路边摊售卖的宝石,捡了一块掉落到地上的放在了口袋里。雪梨知道后,劝说他放回去。托尼虽然不肯,但迫于“老板”的压力还是还了回去。雪梨不仅对自我有要求,他因为觉得托尼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应该做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满足于现状。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雪梨把玩着托尼的“幸运石”

在了解到雪梨的处境之后,某次演出之前,工作人员不愿意费心思去安排雪梨专用的钢琴,而且出于对方是黑人的缘由,觉得用什么乐器都是一样的,企图蒙混过关。但托尼用自己的手段,也就是拳头与暴力,让不服气的工作人员做了他应该做的工作。托尼虽然不听从雪梨的劝说,但心里的坚冰却在一点点融化,慢慢地感受到种族歧视其实是一种很荒谬的存在。

③ 打破刻板影响,迎来沉重时刻

至此,雪梨与托尼已经完全打破了对彼此的刻板印象。因为汽车在路上坏了,所以停留了片刻。这时,深南部地区的黑人们在路边的田野里辛勤地劳作。他们抬起头看了看这个场景,一个白人司机载着一个黑人老板。这令他们十分困惑。雪梨作为一个具有尊严的非裔中产阶级,靠着自己的天赋与阶层,享受着自己应该有的生活。但是仅仅因为皮肤,他就得跟底层的黑人们拥有一样的生活吗?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停下劳作看着路边为黑人开车的白人

另一方面,这些人也许可以看到自己的希望,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美国南部的黑人们很多依旧过着奴隶一般的生活。因为身为有色人种,很多工作场所都不会开放给他们,他们失去了可以摆脱贫穷的机会,这种现象也成为了一种死循环。

种族的刻板印象打破,黑人如雪梨是高雅的,白人如托尼是低俗的,但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趣味。

人该是高雅还是低俗,不应该由皮肤决定,接受的教育、所处的阶层,竟然还会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让人得不到理所应当的尊重。

第3封家书:白人与黑人相互融合接受,成为此生挚友

在一处地方巡回演出时,雪梨想用厕所,但却被主人拒绝了,让他去上外面的一处茅厕。结合当时的背景看,此时“隔离但平等”的法律原则是盛行的,也就是说法律承认有色人种与白人都是平等的,但需要进行隔离。在许多州,都有相应的规定,黑人与白人不得使用同一房间享受服务。学校、厕所、交通等公共场所都要把有色人种跟白人使用的设施给区分开来,例如路边水龙头的使用都分为两种。


所以白人跟有色人种分开使用厕所,在当时是一件很正常而且合法的事情,但合法普遍并不意味着就是正确的、人道的。雪梨拒绝了,并且要求托尼送他回酒店上厕所。雪梨悲伤地说道:“白人付钱让我为他们演奏,因为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有文化,但当我一下舞台,在他们眼中,我立马就变成了一个黑人而已,因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文化。”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只能得到表面上的善意,这就是当时背景下有所贡献的黑人所面临的情景。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晚上驱车行驶迷了路,不碰巧的是,此刻两人行进的小镇,正是“日落镇”。雪梨只好打电话,通过自己的人脉,让司法部部长注意到此时一个黑人正被无缘由地关押。但这却消耗了雪梨的信用,令他痛苦不堪。

日落状态意味着不仅仅是非裔美国人无法在这些城市生活。基本上任何在日落后踏入或在日落城镇被发现的非裔美国人(有时是其他族裔)都会受到对其展开的骚扰,威胁和暴力行为,甚至包括私刑。20世纪3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州霍桑发现的一处标语上写着“黑鬼,别让霍桑的落日余晖照在你的身上”。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托尼鸣枪

托尼用自己粗暴简单的方式帮助雪梨脱离困境,而雪梨也用自己的文学素养去影响感化托尼。雪梨发现托尼在纸上写写画画的,文稿弄得很脏,并且文笔不行,觉得为他修缮词句,替他写了封情书给他的老婆——

亲爱的德洛丽丝,

在想你的时候,我想起了爱荷华那美丽的平原,相隔这么远的距离让我失魂落魄,没有你的日子和旅途对我来说索然无味。

能爱上你是我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我活着的每一天,都会记得遇见你的那一天爱上你的感觉。

今天,我爱你,我的余生只爱你。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在行车途中,白人托尼因为这样一份工作抛下了偏见,从黑人雪梨的角度,看到了很多黑人遭受的没有来由的歧视与隔离;而黑人雪梨作为一个高阶层的音乐家,也学会了抛下对普通人的偏见,接受一些底层但踏实快乐的事情,不再愁眉不展,两个男人成为了此生之挚友。

总结

在《绿皮书》诞生之初,整个美国只有 44% 的人,反对在交通工具实行种族隔离,而到 1963 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 78%。同年,马丁 · 路德 · 金在林肯纪念馆发表了 “我有一个梦想” 的演讲。

豆瓣8.9分《绿皮书》:3封家书让2个男人从自傲偏见走向和解包容

很多事情是由历史渊源造成的,而可惜的是很少人会去关注那些故事缘由,只会按照目前世界的发展去看待当前的事物,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从来如此,便是对的么?”

不论是种族间的歧视,还是人们之间的偏见与傲慢,如果能抛开这一切,观察事情的源头,也许我们的情绪也不会受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的影响,而会拥有更加正确、和谐的观念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