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大軍不斷增多,“賣口罩”更簡單還是更困難了?

在新冠病毒出現以前,中國產出了世界上近一半的口罩。根據國家發改委2月底公佈的最新數據,中國的口罩日產量已經從危機前的約1000萬枚,激增至1.16億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個月需要用到8900萬個醫用口罩。更不用說普通的防護口罩,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預計口罩製造業將增長40%。

生產大軍不斷增多,“賣口罩”更簡單還是更困難了?

但是全球口罩依然短缺,很多國家原有醫用口罩儲備並不多,而且存有的大量口罩已經過期了。比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發現,其自SARS之後儲備的5500萬枚N95口罩,在新冠病毒到來之前就不能使用了。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表示,其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購買5億口罩,用於“國家戰略儲備”,但這並不容易,由誰來提供口罩成為了一個問題。

自1月以來,印度、泰國等國家都在加緊生產口罩,但是都禁止口罩的出口,接著是韓國和印尼。亞洲以外,俄羅斯,德國和捷克也於3月初停止了出口,歐盟越來越多國家在考慮限制口罩的出口。連非洲的肯尼亞,在3月13日出現第一例確診後,也禁止了口罩的出口。

在全球範圍內獲取口罩變得越來越難,甚至時有運往他國口罩被攔截的新聞傳出。而國內,哪怕現在很多藥房都可以正常購買到口罩,但口罩產量卻不像看起來那樣富有餘裕。

根據華創證券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有3800萬人從事醫療保健,運輸和製造業工作。如果一人一天使用一個口罩,那麼每天將需要2.38億個口罩。另據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委員會秘書長估計,製造商仍需要為國內市場生產約2.3億個口罩。

不過,中國並不禁止口罩和相關原材料的出口。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幹在一次網上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每年口罩產量的70%以上用於出口。

生產大軍不斷增多,“賣口罩”更簡單還是更困難了?

也就是說,很多中國工廠在看到口罩生產線時,大概就像看到“印鈔機”一樣親切。據報道,中國有2500多家公司開始製造口罩,其中包括中國一些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和技術公司,比如iPhone最大的供應商富士康。

比亞迪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製造商之一,每天可生產500萬個口罩。還有更多的企業正在入局。

但生產醫用口罩並不僅僅是布條的簡單拼接,的確存在一些技術限制。像N95類型的複雜口罩生產還需要用到聚丙烯無紡布,這是一種供不應求的特殊材料。試圖找到一個在幾個月內都沒有將該原材料售罄的供應商很困難,而且價格也比1月初要高出了15倍。

此外,在口罩生產的大軍中,還有很多是沒有辦法進入歐美的主流市場的,醫用口罩屬於二類醫療器械。想要正常出口到歐美市場,需要通過資質認證,如歐盟的CE認證和美國的FDA認證。對於沒有資質的新廠商來說,這將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期。迫不及待之下,總有人在鋌而走險。

生產大軍不斷增多,“賣口罩”更簡單還是更困難了?

新的參與者還需面臨的另一個瓶頸就是口罩製造機,每天都有數家公司改變原有業務,換成製造口罩,對此類機器的需求激增。無法快速獲得設備的大公司,還可以自己打造設備。比如,通用汽車與比亞迪的合資企業已經制造了數十臺口罩機,並開始了批量生產。

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卻只能通過給機器製造商下訂單,再等待一個機器到貨的時長,才能投入口罩生產。所以,很多企業造完了口罩,乾脆又造起了口罩機。

而這些口罩機,或者用來出口,或者用來賣給那些源源不斷的“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