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說到在北京洗澡的事,那會北京可沒有什麼洗浴中心,商業性質的浴池一律被稱作澡堂子。那時候絕大多數北京人家裡都沒有洗澡的地方。不用說住大雜院的窮苦老百姓,就是相當富裕的人家也沒有洗浴設施。京劇大師馬連良夠有錢的吧,幾所房子,出門有汽車,可是還經常到澡堂子去洗澡。不過他們這些人“泡澡堂子”就不僅僅是為了洗澡,而是一種習慣和樂趣了。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當時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很多大大小小、規模不等的澡堂子,而且都起個與水有點兒關係、挺好聽的名字,如清華園、興華池、玉泉池、寶泉堂等等。但是這些澡堂子大都只有男部,沒有女部,並不是婦女不愛洗澡,而是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世俗習慣使然。前門外鮮魚口裡的興華池是個設備齊全的高檔浴池,大門裡有小院,兩層樓,除了大池、盆堂,曾經還有女部和可供男女共洗的“鴛鴦浴”。不過,這樣的浴池在北京是少數。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老北京傳統手藝“毛猴”版洗澡


為了招攬顧客,各個澡堂子都殫精竭慮謹慎經營,力求把服務做得更好,最突出的就是施行“一條龍”式的服務——從客人一進門直到出門,都為你服務得週週到到,滿足你的各種要求,讓你感覺舒舒服服,下次還願意來。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顧客一進門,立刻就有夥計笑容滿面地熱情迎接,接過你的帽子、包袋之類,並大聲吆喝“X位,裡面請!”這是給裡面負責接待的打招呼呢,於是就有人把你引到座位。所謂的座位就是像火車臥鋪那樣的簡易單人木床,兩兩相對,可坐可躺,中間還有個小箱可存放衣服。這個箱子也是個小几,上面可放茶壺茶碗等。床上鋪著大白毛巾,看起來挺柔軟乾淨(但是我想大概不會每天消毒,那時還不時行這樣的習慣和要求)。

那時人們大都穿長衣服,夏天是大褂,冬天是棉袍、皮袍、大衣(穿短衣的窮苦人一般不進澡堂子),夥計用一根長約五六尺、頂端帶銅勾的杆子把長衣服掛在高高的衣架上,(衣架快接近屋頂了,你自己無論如何也是拿不下來的。(後來我反覆琢磨,這是不是也含有防備顧客不付錢而溜之大吉的“奇妙用處”呢。)然後給你沏上一壺茶。講究點兒的人一般自己帶茶葉,如果你不喝茶,就送來一壺白開水。

洗澡的一切用具,如肥皂(沒有香皂以及現在的洗髮液、沐浴露之類)、毛巾、浴巾、搓身用的絲瓜瓤、拖鞋等都預備的齊齊全全。拖鞋是木頭的,腳感很硬,叫“趿拉板”,不分左右腳。這些拖鞋亂七八糟堆在一起,你自己挑,所以當時流行一句話:“澡堂子的拖鞋——沒對兒”。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洗澡間的屋子很高很大,屋頂有碩大的玻璃窗,既透光又可開關換氣,所以室內光線充足,空氣也不汙濁。除了供淋浴的噴頭、洗臉盆,還有好幾個泡澡的池子。池子有大小兩種。大池子是方形,專為泡澡用;小池子長方形,寬不到一米,長約三四米,都用白色瓷磚鋪砌,光滑整潔而且漂亮,也好擦洗,可是很滑,濺上水更滑,我小時候就有好幾次從小池滑掉到水裡,幸好水不深(半米左右),所以“有驚無險”。池子按池中水溫,分為溫、熱幾種。小孩子都在溫水池裡嬉戲玩耍,不敢到熱水池裡去。可有的人不怕水熱,專門躺在熱水池裡面有說有笑,一待老半天,出來時渾身上下就像煮熟的蝦米。據說(如馬三立的相聲)這樣他們才覺得燙得舒服,洗的過癮。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好多人特別愛在澡堂子裡放聲歌唱,那時候大都是唱京劇,老生、青衣,咿咿呀呀的好不熱鬧。他們認為這裡水霧繚繞,特別“攏音”,聲音洪亮好聽,一邊洗(或是泡著澡)一邊唱更是痛快過癮。電影《洗澡》(張揚導演,姜武等主演)裡也有這樣的場面。一個胖小夥子,每次都在淋浴中高聲大唱歌曲《我的太陽》,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後來在舞臺上演出時,沒有水無論如何也張不開嘴,二明(姜武飾)用水管子把他澆得像個落湯雞,他才突然找到“靈感”,縱情地一展歌喉,技驚四座。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除了洗澡,服務的項目還多著呢。有搓澡、捶背、按摩(同性)、拔罐子、修腳、捏腳、理髮、刮臉等等。你想要做哪些項目,只要跟夥計一說就行了,非常省事。堂倌們不斷吆喝“X號搓澡!”,“X號理髮修腳!”不一會就有人來為你服務了。

搓澡的師傅都是年輕力壯,身體強健,而且幹活認真細緻,決不偷懶耍滑。客人坐在(或躺在)一個結實的木頭條凳上,他把一條比較粗(糙)的厚毛巾(類似現在的浴巾)纏在右手上,左手輔助,從背部開始,一下一下不緊不慢地搓起來。不一會,身上的泥就一條一條地掉下來,他也渾身汗水淋漓了,可見這活兒是很費力的。我也曾嘗試過一次,沒兩下我就要求“停戰”了,實在受不了那份疼。

我特別愛看修腳。修腳師傅坐在小馬紮上,在一個小燈的照明下,用大大小小的修腳刀細心輕柔地給顧客修腳刮腳。從那麼小心謹慎、一絲不苟的神情看,彷彿他手中的不是腳,而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修完腳還要捏腳,當然不是隨意亂捏,那部位、手法、勁頭都是有分寸有規範的。此時那些剛剛洗完澡,感覺很舒服又有點兒疲憊的客人,往往帶著享受和愜意的感覺而酣然入睡了。修腳、捏腳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卻有點兒神奇,它真能治好多腳病,如雞眼、腳釘、腳墊等等。我親眼看見一些顧客齜牙咧嘴一瘸一拐地走進澡堂子,可經過修腳師傅的一番“修理加工”,居然滿面輕鬆步履輕盈地走出澡堂子。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理髮也與現在有很大不同。那時候大多數北京人都是光頭(比如我姥爺、舅舅們),要用剃刀(不用推子)剃,最後還要戧著茬兒來一遍,保證髮根兒剃的乾淨。完了,客人還要自己用手“胡嚕胡嚕”,看看合不合格。剃光頭是那時對剃頭師傅的第一和最重要的要求,這一手活兒不行就沒飯吃了(現在很少有人能做了)。刮臉絕不是僅僅刮臉,還包括修眉毛,剪鼻毛,刮耳毛,甚至還要掏耳朵。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此外澡堂子還給洗熨衣服,賣糖葫蘆、冰棍兒、汽水兒,出借象棋等,甚至還管代買簡單的飯食(炒餅、燴餅、燒餅、火燒之類),服務實在是夠全面、夠周到的了。一些有錢又有閒的人,常常在這裡洗完了睡,睡醒了再洗,洗完了吃,能待上一整天。等出門的時候,頭剃了,臉颳了,衣服也乾淨了,真是渾身清爽,精神煥發,心滿意足,也算是那時候一種時髦的休閒和享受了。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近乎絕跡的老北京澡堂子,讓無數北京人難以忘懷,您去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