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去國外的孩子,真的接受到了優質教育了嗎?

用戶1486161216283811


去的國家的素質怎樣,決定了孩子們是否成功。國家之間社會制度的不同,道德觀的不同,能否學以致用,不好定論。個人覺得還是在國內選擇優質學校為好。


o勁風



想講講自己的留學經歷,權當吐槽了。背景是這樣:來自一般普通家庭還偏下的家庭,從小父母特別注重我的教育,留學也是父母咬緊牙送出來讀的本科。決定出國的時候家裡情況是我家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準備語言那會兒已經耽誤了高考,結果父親的小生意連本帶利地虧, 家裡最後還是決定堅持送我出來。我在美國北部可以說是最冷的州之一,冬天最冷的時候可以零下三十度左右。幸在這個城市交通便利,輕軌大巴車uber都還是很全的。然而這樣的天氣裡在外面走五分鐘都冷凍得生疼,而且冬天一般持續五六個月。

家裡前兩年錢還算給得足,學費,生活費,房租都還是剛剛好夠用。後來兩年因為家裡一些變故只分批打來了學費,又不想還沒畢業就回國,於是和國內的朋友做起了代購。一開始都是宣傳給了熟人,半年兩個人也就掙了4000人民幣吧,費了不少時間精力還。不知道怎麼郵遞,也沒摸清楚哪裡囤折扣。。後來我的搭檔看沒什麼利潤就退出了,代購的微博號就交給了我。因為生活費不夠,條件也不允許我放棄。另一方面女生嘛,就算買來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有時候買買買的過程自己也是很喜歡的。 因為和國內12小時時差, 為了多掙一點單子,一般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早(不過常常也是早上有課),白天國內睡覺了就開始在網上和自己郵箱裡翻各種折扣。後來幾個月裡每個月能掙個400~600美金(匯率6~7,那會兒6出頭。。)的,因為那之前的自己才18 19歲,經濟全靠家裡,那時候自己能掙一點生活費的時候特別激動。時間長了累計了很多客源,慢慢就比開始做得容易起來。直到大四的時候,勤快的時候每個月利潤有$2000+, 比較忙學業和不勤快的時候$1000+。隨之而來的便是山一樣的單子必須去採購。自己一個人每週來回三小時車程(輕軌)再轉大巴去採購,一家店買完因為沒地方放東西,又得提著去另一家,有時候一個人提十幾二十個大袋子(大概最重的時候有40磅,30斤左右吧),然後再走回車站,大雪裡等車回家。後來自己還是退縮了,打uber回家吧。。 返程遇到過的每一個uber司機都是驚訝臉。。。

有些人可能想問怎麼不買車,買車會輕鬆很多啊。是的買車生活會很輕鬆很多很多,然而當時家裡的情況是根本拿不出錢來了,能拿出點的時候立馬就打我賬戶裡讓我交學費(我們學校每學期學費可以分次交,於是我也是分次交的)。

我們州的消費屬於中檔吧,房租和別人合租但有自己的房間在學校周圍大概700~900美金, 吃飯據說中餐是全美最貴之一,我一半時間自己做有時候和朋友出去吃,每天固定消費星巴克(因為離不開咖啡。。唯一愛好 不戒),於是吃飯咖啡買菜總共400~500美金,話費固定每個月50美金,uber和公交車費大概150美金(因為採購點比較遠),剩下一點雜七雜八的買買東西, 一個月能從自己掙的錢裡節約了幾百美金出來。不過這些也是現在過得寬鬆的時候了,沒代購的時候,每分錢都是算著用,房子和別人share room大概五六百,吃飯開銷也更少。大概三個月前錢存夠了,給自己買了輛二手2010年小大眾,沒敢跟家裡說,雖然父母應該也會理解,但總怕他們擔心我開車 。。。(考完駕照了他們也擔心的)。於是現在代購和冬天都好過了很多。

應該有人問,你去美國讀書,學習呢,光代購了?

其實如果家裡情況允許,我真的不會走上代購這條路的。我要承認它佔據了很多時間,是影響我的學習的。但同時我發現我變得比身邊的朋友效率更高,因為我每天不得不用本子記下來要做的事情,合理安排, 找最有效的方法才能都做完。我絕對算不上學霸吧,但確實沒有比班上的同學,尤其是中國人差。大概就是世界學術排名二三十名的學校裡讀理工科GPA 3.7這樣 (滿分4)。不算是優生,但和我成績差不多的朋友去申請研究生一般都去讀了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等等等,所以也算是對得起留學這件事情的。問我還有沒有提高的空間?有的,但我這人吧,從小到大都沒當過尖子生,也志向不在於做研究方向,所以吧自己也有意識更高一點的GPA對我來說不太會有太多幫助了,所以也沒花太多的心思了。

在高中準備語言的時候,我可以說是班上口語最差的。大概是從小在語言上就不太擅長吧,學語文都特別笨。上大學後前兩年也是紮在中國人堆裡,勉勉強強能聽懂上課教授們講的東西,大部分都考自己看書做題學習。到了大三的時候去參加學院的招聘會才真的慌了,運氣好拿到了安聯的面試,然而這場40分鐘面試可以用 尷尬 來形容。於是開始和身邊口語好的朋友時常請教,看美劇遇到好的表達就立馬輸入備忘錄,買東西的時候沒事就跟別人多說說話 (反正遇到的幾率不大了不怕丟人),又苦苦做了一系列為自己專業方向鋪墊的project,於此同時,改了幾十次簡歷,又投了至少三四百份簡歷,面了幾次試,周旋一年才拿到個不給錢的實習。雖說不給錢,但因為是在政府部門做我專業相關的工作,我也沒猶豫就去了。 三個月的實習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聯繫好了口語。後來一學期憑藉著之前的經歷又找到一份給錢的實習,在一家諮詢公司做差不多的事。於是那個學期:上課,學習,代購,再上每週20小時的班。那時候自己還在網上上了幾個數據分析軟件的課準備專業證書考試,這樣可以給自己的能力再加一點分。

大概這周我就完成論文畢業了。現在找工作大概也不難,每週都能收到很多HR發的郵件和幾個獵頭的電話面試。

說了這麼多回來到問題:留學有沒有比國內好?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不見得能夠解釋的好,我的解釋是基於個人經歷的。如果我沒有出國,我也許會進入本省的一類重點讀個比較好的專業,沒事能回家住和爸媽吃飯,我的父母經濟上也能綽綽有餘的負擔我在國內上大學的花銷。應該大部分的事情都沒有在美國這麼緊張,包括學習。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四年我會非常舒適且心安理得。

但另一方面來說,在留學的過程中,我似乎有了很好的學習能力,養活自己的能力,活在危機中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和推動自己去接觸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和人的勇氣。我能夠肯定的是,在18歲後留學的這些時間裡,我比假設中呆在國內讀書的自己更加勇敢和堅強一點。

幾個針對留學生爭議性的問題:富二代? 我在我們學校裡接觸的中國人裡,富二代是很多的。有一些富二代確實是抽菸喝酒不怎麼顧學習的。有時候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個人覺得成年了喝喝酒不酗酒不酒駕沒什麼問題哈),和他們的交談中會發現他們之中很多人的情商頗高,比很多的學霸更懂得說話和做人之道。很多不花時間學習的人是覺得GPA對於他們不重要的,混到了畢業證是最重要的。也有很多讀書的時候就在合夥創業。當然我也遇到過天天打遊戲不上課的,和別人比較穿著和車的人。也遇到過不深交也無法察覺他是富二代的人。也遇到過很多天天和你一樣坐在課堂裡和你穿著一個休閒平價品牌logo的衣服好好學習努力生活的富二代。個人對這個沒什麼偏見。。。

學霸學渣?作為一個介於二者之間的人,遇到過很多隻讀書捨不得花點時間幫助組員解題的人,遇到過靠著抄襲作業考試混了文憑的人,遇到過跟我分享筆記,期末考試的時候擠在圖書館通宵複習的好夥伴。我真的覺得我會變成學霸還是學渣,更多的是跟我這個人有關係,跟周圍反而沒什麼關係。當然在一個學術濃厚的大學裡,學霸和學渣的比例和在一個不學術的大雪裡可能是有區別的。個人感覺,美國排名前100的大學都還是很學術的

階級?嗯,我覺得留學該考慮階級問題,但僅僅在於 本科 高中,這些需要藉助家裡的支持出國的年齡。等到了高層次,比如碩士,研究生,博士,學霸的你有無數的方法能出國。 尤其是phd,我在學校裡遇到的或者是畢業去其他學校讀博士的朋友,沒聽說過是自己出錢的。錢給的少的學習也足夠支持你的生活費,錢給的多的或有額外獎學金的,你還能稍微存點錢。學費大部分phd是不用你自己給的,學校給你付。生活上的階級問題? 我在前兩年活在中國人堆裡時時感到自卑。後兩年活在不痴迷於奢侈品的朋友圈裡覺得沒什麼可自備的。等到自己見識更廣,懂得更多東西,有了一點點能力的時候,和家庭條件優越又有想法的同齡人聊天覺得既不卑不亢,又能學到新的東西。我沒遇到過什麼因為家庭條件,自己沒有穿奢侈品就被鄙視的經歷。我看見更多的是很多中國女生花點功夫護膚化淡妝,穿搭好顏色,懂得健身控制體型,懂得充實自己,往往就朋友很多了。


碩博學術


送去國外的孩子多數沒有接受到優質教育!

  • 如果是去上大學留學還能讓人理解和接受。可是中小學的年齡就送到國外真的不行!

我表哥的女兒就是初中去的澳大利亞留學,在澳大利亞寄宿不到兩個月,就和四個同學在外面合租一套房。表哥是開貨車的,表嫂一般幹部。是表嫂看單位上同事好多都把子女送國外讀書,也非要送侄女出國。不考慮自家的經濟並不富裕,決然的把女兒送到了澳大利亞。侄女是自己一個人從香港轉機去的澳大利亞的。

  • 以為侄女能夠出人頭地,結果回國後拿出來是一張大專的文憑!父母氣的唉聲嘆氣,背了一身的債就是這樣的學習。侄女除了英語口語還行,其它真不如國內的同齡人。性格也變的驕橫,中國的什麼東西都不要,全買進口的。一身的公主病,看見疫情中回國留學生的傲慢無禮,驕橫跋扈對防疫人員的無禮亂罵行為,我早在侄女身上體會到了!這難道就是國外的優質教育?教育出一群白眼狼回到中國來,顯露自己是社會的精英份子?曾經生養你們的父母都不敢肯定,你們的教育素養,更不要說中國需要你們的真誠態度。回去吧!缺失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道德標準的不健全的青年男女們!

視野淺談


中國和外國的教育區別: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國的教育理念與美國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

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紮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中國的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美國學生比起來,創新意識較差,無論是各門課程的課程學習報告、設計報告還是期末考試,中國大學更為重視學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標準”;

而美國大學更看重實踐以及實踐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

這也是國內教育與西方教育的重要區別。

國內的學生往往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基礎,這也是中國學生能在應試教育中取得佳績的原因,但是美國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學生去參與、實踐、創造,許多課程都安排有案例學習與討論的時間以及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陳述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

老師對學生的面授時間很短,大約為學生所用學習時間的30%左右。

其餘時間要靠學生自學、到書館查閱資料、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才能學懂有關的知識。

在參與和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自學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於他們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態度不同,學習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別。

美國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可以隨時打斷老師的講課並提問。

雖然有些問題看起來非常簡單,但老師都會認真解答。

而有的問題則非常尖銳,學生甚至可對老師的觀點進行反駁。

課程作業一般要求學生對現行政策或評估方法進行批判性的論述。

美國高校老師對學生的課程報告或者課程設計的評閱多以鼓勵為主:對思維獨特、見解不一般的學生大加褒揚;

即使一些學生的報告剛剛過關,老師也可以從報告中找到文章的亮點予以鼓勵。

這些鼓勵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並可明白自己報告中存在的問題。

美國的教育體制更看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看重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等社交活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而國內學生更看重的是考試成績和自發展、提高方面,團隊意識不強。

美國高等教育重視信息素養能力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通過各種渠道來搜索信息,確定實際而全面的計劃,有條不紊地自吸納知識。

美國高校專業的信息素養教育重在培養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社會感、自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養,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

由於教育體制不同,中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較差,高校大學生的外語、計算機、基本的信息檢索技能不如美國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形成自己的新觀點,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好的學習方法。

另外,感觸頗深的是明尼蘇達大學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尊嚴、人的價值,尊重和維護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非常強調每個人對集體的歸屬感。

開學伊始,學校就對新生髮放大量的歡迎冊、宣傳品和小禮品,突出學校的特色來贏取學生的認同。

各種印著明大標誌的資料、文具、服裝等隨處可見,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學期中大量組織社團活動,交流和培養不同國籍學生間的友誼和感情。

這些做法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國高校學習和借鑑,以建設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及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中美高校科研模式不同從教師的科研成果看,隨著社會整體研究實力的增強,人們對高校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大學面臨的研究課題和目標也越來越多。

目前,中國高校對教師的科研工作都有硬性的要求,並建立了相應的激勵與考核機制,其初衷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使其有更多的科研成果。

但機制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教師為了完成聘期內的論文數量,隨便抓個熱點問題,通過互聯網搜索,兩三天就能湊出一篇質量不高的論文,導致目前高校教師的科研質量不高,“學術腐敗”現象隨處可見。

美國對學術腐敗普遍的提法是“不正當科學行為”。

根據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等權威部門的定義,不正當科學行為指的是“在提議、開展和評議科研項目或報道科研成果的過程中,出現的捏造、篡改或剽竊”。

美國對於學術腐敗採取的方針是揭露、調查等工作,主要由瞭解內情的科學界承擔,但對於在調查過程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包括如何獲取物證、傳喚人證等,該辦公室則準備了一整套非常細緻的對策。

從筆者對明大的瞭解看,美國高校教師的科研壓力也很大,但教師能認真專一地在自己的聘期內,就某一個或兩個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為了取得一項成果往往要耗費幾年的時間,堪稱“十年磨一劍”,學術腐敗、論文抄襲的現象基本見不到三、學生管理體制不同國高校的學生管理一般由學生工作辦公室負責,主要是以班(年)級為單位進行管理按班級管理,各班由班導師或輔導員具體管理。

班導師或輔導員接受黨委學生工作部(處)的領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務。

國輔導員工作的重心在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進行黨和國家時事政策教育等;

在管理方面則包括穩定工作、獎學金管理、學生隊伍建設、日常班務等;

服務方面則包括助學金服務、學生貸款、心理和職業方面的輔導等。

同時要接受院系的領導,協助院系做好教學方面的服務性工作。

這種管理體制的優點在於校方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均能及時地掌握,如果發現問題,可以與班導師、任課教師等進行多方聯繫與溝通,及時解決問題,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但是,國學生管理中心理輔導、職業輔導等非常專業化的服務方面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主要是因為起步比較晚,工作人員和輔導內容方面都還沒有專業化。

美國的學生管理不存在班級的概念,學生入學後,只要在規定時間取得規定的學分,就可以取得學位,學生選課五花八門,同專業的學生不一定同時上同一門課,不存在班導師一說。

而美國學生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有三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心理輔導、職業輔導和社會化輔導。

輔導員主要通過輔導項目對學生進行個人或者團體的輔導,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的求職技巧,教會學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

美國輔導員工作內容重在服務,因此在心理輔導、職業輔導、學習輔導、生活輔導等方面,能夠應用心理學、醫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公共關係學等學科的前沿理論和實踐為輔導、服務於學生。

美國輔導員工作的重心則在於教學外圍的諮詢服務。

在各高校,輔導員是通過預約制度來進行管理的。

需要輔導員的時候,學生可以向輔導中心(learningcentre)提出預約。

輔導中心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安排具體的輔導員進行個體輔導或團體輔導。

儘管美國的輔導員制度對於學生的求職技巧、社交技巧等服務比較到位,但由於其工作性質的被動性,對於學生的心理狀況把握不及時,而且,由於沒有班導師,將學生的個人生活視為隱私,不加干涉,導致了由於美國校方對學生生活不了解而頻頻發生的校園槍擊案。

通過以上比較,並不說明美國的高等教育體制和中國的教育體制哪個更好,不同的教育體制適合於不同的社會環境。

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在符合中國國情的前提下,引進美國高校的科研管理體制先進的思想理念,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目前在中國猖獗的學術腐敗現象。

另外,中國的教育體制在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和自發展提高方面之外,如果能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看重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等社交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將會使中國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兼有較強的個人能力和強烈的團隊意識,中國高等教育也將會名列世界前茅。


李曉奇數學


個人覺得因人而異,但是我國的應試教育也拯救了很多草根家庭:

國外的教育,和我國的教育相比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我最喜歡的便是它可以給學生以足夠的自主娛樂學習的時間。

可是,當我國的學生三年級就開始將乘法口訣表倒背如流的時候,國外的學生上大學才開始背,當然我國的大學生數學普遍較好也是有原因的。

對於有目標,有報效祖國之心的學生來說,在國外散養式的教育下,他可以很好的去自控自己,學習知識,然後學成歸來。這種環境是一把雙刃劍,怕就怕,在國外學習的孩子,接受了國外的教育,忘記了本國的一切。


English卡卡


送到國外的孩子不會受到良好優質的教育很可能還會適得其反,但是他們以後回國都會有一個比國內沒有出去的孩子更好的工作,長大之後能留在國外或者能夠在國內找到一個好工作才是家長拼命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的目的,至於能否受到優質的教育家長們心裡也沒底,即使在國外一個不入流的學校讀書也比在國內一個重點大學吃得開,這就是現實,圍城裡方鴻漸就是榜樣。


誰是我知心


幼年送國外的,我身邊有兩種,一種是貪圖國籍的,一種是國外沒那麼大學習壓力,與獲取知識無關。高中畢業,高考都沒參加去國外的,我碰到過的都不怎麼樣,其中兩個還染上吸毒,父母那個悔啊。最好的是大學畢業去國外深造的,三觀已經樹立,去國外獲得先進的知識,確實還不錯的。


天城216612097


有學好的,也有很差的。關鍵是靠運氣,碰上名導,就能學好,一般的導師,就差了。在中國也一樣。22歲的正教授,28歲的正教授,都是自已的大學生。都是國內培養的。還是985的大學教授。還帶研究生呢?


鍾靈毓秀饒


什麼叫好的教育,從教學技術上而言,全世界大同小異,尤其是在資訊發達的現在。若論德育,哪個國家不是教人向善呢。我覺得,作為一箇中國人,被教育成一個能傳承華夏文明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就是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cjtycr


並不是這樣,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嗎?這次疫情後,相信很多家長都要掂量掂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